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0篇
地质学   50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化带为研究对象,以World View-2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影像图制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图像增强处理,突出控矿要素和矿化信息,开展该矿种的遥感综合解译;利用ASTER数据开展与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控)矿作用相关的异常信息提取;配合适量的野外查证,分析其高分辨率遥感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建立遥感地质找矿模型。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为主的数据源能够快速圈定找矿有利地段,满足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稀有金属矿勘查和资源评价需求,可为在相同或类似地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2.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地质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凭借其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以及独特的穿透成像特性,在热带雨林及沙漠等典型覆盖地区遥感地质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阐述地质体微波散射机理,详细总结了SAR在地质考古、岩性识别、地质构造探测和矿产勘查等应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多源影像融合技术在国内外雷达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项目实例对其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虽然雷达技术受影像自身特点、处理技术以及数据源等问题的制约,在国内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水平依然较低,但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雷达遥感技术在国内地质应用中的作用也将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63.
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区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成矿偏在性(超群性和不均一性)是金矿床空间分布的重要特点。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区的形成是矿质来源、热液来源、搬运介质和赋矿空间等的有机统一;是富含成矿物质的初始地壳在长期的活化改造作用过程中,矿质发生活化、迁移,在合适的赋矿空间沉淀并被长期保存而形成的。初始地壳,尤其是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是金矿密集区形成的物质基础。长期的热液活动是成矿物质活化、迁移的动力,而长期的地壳活化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和活山活动,是热液活动的基础。韧性剪切带、拆离滑脱带、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等是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赋存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64.
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是西天山地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层之一,查明其古沉积环境,对于区域找矿规律的研究、找矿方向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沉积、构造、古生物、流体等的研究,对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指出大哈拉军山组为陆相喷发的产物。通过地层微量元素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在围岩、蚀变岩、矿石三间有规律地变化,认为大哈拉军山组是阿希型金矿的主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65.
深入研究了跃进山岩系的物质组成与构造特点,确认其为佳木斯地体东缘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增生杂岩,探讨了该杂岩形成与演化的构造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66.
地质学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之一,地质学家将架起人类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地质学家应该做到:(1)寻找和开发更多的矿产资源,同时保护矿产开发环境;(2)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做出贡献;(3)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并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4)准确预测,预报和防治各种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7.
全国重点矿区矿山遥感监测综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遥感监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国情调查工作。通过5年的遥感调查与监测实践研究,初步建立了矿山遥感监测基本理论,基本建成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编制了《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指南》,为全国重点矿区遥感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方法技术基础。通过对历年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全国重点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矿山环境、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诸方面的规律,为全国矿政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决策数据和技术支撑。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8.
目前,光谱波段比值法可以用于岩性信息提取与识别。以新疆北山坡北造山带辉长岩、橄榄岩、橄榄辉长岩以及闪长岩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这四种岩性在VNIR(可见光-近红外)-SWIR(短波红外)谱域的光谱差异。基于辉长岩、橄榄辉长岩、橄榄岩以及闪长岩在2 300 nm附近存在-OH的吸收特征,建立了第8波段的相对吸收深度RBD8;基于橄榄辉长岩、橄榄岩以及闪长岩在400~700 nm出现的弱吸收特征,建立比值指数RI21来反映四种岩性含Fe3+矿物的丰度;基于四种岩性在1 100 nm附近都存在由Fe2+引起的宽而强的吸收谱带,建立了比值指数RI54来估计Fe2+含量。利用RBD8RI21以及RI54三个比值指数分别对影像进行增强处理,并对增强后的影像进行RGB彩色合成,不仅识别和提取出辉长岩、橄榄岩、橄榄辉长岩和闪长岩,还有效区分出片岩以及碳酸盐岩等岩性信息。  相似文献   
69.
青海北祁连成矿带遥感异常提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异常提取是一种正在兴起、前景不可估量的遥感找矿方法。通过在青海省北祁连成矿带利用美国Landsat-7卫星ETM 数据进行遥感异常提取的应用研究,认为采用"去干扰-主成分分析-阈值处理技术"(DPT技术)为主要方法提取遥感异常效果较佳,并客观地评价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也分析了遥感异常提取与应用中一些不足,指出了信息提取的局限性与遥感异常存在多解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0.
服务“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链条管理的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形成。2019年遥感监测查明:全国采矿损毁土地361.05万h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37%;其中,挖损土地145.93万hm2,压占土地130.67万hm2,塌陷土地84.45万hm2;在建生产矿山采矿损毁土地134.04万hm2,废弃矿山采矿损毁土地227.01万hm2。全国累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93.08万hm2。2018年度,全国新增的采矿损毁土地4.81万hm2,新增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6.52万hm2。初步分析了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等遥感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