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重要的植被生长状况植被指数,对其进行有效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选择4个大陆板块边界观测网(plate boundary observatory,PBO)观测站的GPS信噪比观测值,提取反射信号信噪比并计算归一化振幅,通过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NDVI产品时序频谱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建立GPS反射信号植被指数线性反演模型和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分析发现:GPS反射信号信噪比归一化振幅与NDVI指数存在显著年周期性和季候特性,NDVI线性反演模型相关系数均约为0.7,均方根误差处于0.05~0.09之间,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相关系数提高了约5%。利用GPS反射信号反演NDVI变化趋势具有可行性,为获取高时间分辨率、低成本的NDVI指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2.
植物-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的碳同位素信息反映了上部的植被和气候状况,但植物体在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转变为土壤有机质的过程中会产生碳同位素的分馏。本研究探了高山草甸和典型草原两种不同气候、生态环境条件下,植物转变为土壤有机质过程中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在太白山高海拔地区的4个采样点,表土的δ13Corg值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偏正,到距离地表10-15cm左右时,土壤的δ13Corg值基本稳定。经过长期分解稳定以后的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要比其源植被约偏正1.65‰-2.27‰左右,平均约偏正1.9‰左右。在内蒙草原样地的4个采样点,亦表现出与太白山相似的变化:土壤样品的δ13Corg值从地表开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偏正,到约距离地表10cm左右深度后,δ13Corg值逐渐达到稳定,在距地表10-16cm间基本稳定不变。在该深度土壤的δ13Corg值比它上面生长的植物的δ13C值要分别偏正1.3‰、1.4‰、1.4‰、1.2‰,4块样地平均偏正约1.3‰左右。本研究表明,在运用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反淀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时,应考虑到不同气候、生态环境中植物转化为有机质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影响。  相似文献   
73.
湖北省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湖北省地质灾害信息系统,除具有通常的数据浏览功能外,还具有浏览图像,图形,文字报告以及视听音像信息的功能,利用MAPGIS可在地质灾害分布图上浏览任一地质灾害点的数据,图像和音像信息。系统还具有检索,统计功能。  相似文献   
74.
石笋是洞穴次生碳酸盐的一种,是由含Ca2+和HCO3的洞穴滴水滴到洞穴地面后,水中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过饱和析出,经年复一年沉积形成.石笋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地质材料之一,其优势在于空间分布广、适合UTh和U-Pb精确定年、气候代用指标丰富、记录较连续、时间跨度较大、相互对比性强和采样成本低等.以上有利因素使得洞穴石笋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石笋古气候研究于20世纪60~7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起步,中国的相关研究是在改革开放后80~9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虽然总体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但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培养了多个人才队伍.进入21世纪,以2001年发表南京葫芦洞石笋记录为起点,中国石笋古气候研究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上,迎来了蓬勃发展和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在多个相关技术和研究领域迈向了国际前沿.标志性成果包括建立了目前世界最长的东亚季风(64万年)石笋记录,以及印度季风(28万年)、南美季风(25万年)、北美西风区(33万年)、中亚西风带(13.5万年)和中国西部西风带(50万年)最长的石笋记录,奠定了这些气候系统石笋古气候研究的里程碑;揭示了轨道-亚轨道尺度上亚洲季风与太阳辐射、南-北极地气候变化的关联,以及与南美季风的反相位关系,为发展轨道-亚轨道气候变化理论提供了新的内涵和证据;阐述了亚洲季风与西风带气候模态之间的耦合和分异关系;精细刻画了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化历史、提供了中国和印度文明-文化演化的水文气候变化背景;建立了大量的2000年以来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对理解短尺度气候变率、幅度、事件、周期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改进或发展了包括U-Th测年技术在内的多项重要技术和新的水文气候学指标;为精准重建大气14C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中国石笋界将继续发展关键技术、进一步厘清石笋指标的水文气候学意义、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交叉、聚焦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社会需求,做出新的更大的科学贡献.  相似文献   
75.
秦岭南麓汉江流域上游地区分布着厚达二、三十米的黄土堆积,与秦岭以北地区黄土相比差异明显。汉江流域黄土中的钙结核分布十分广泛,钙结核内壁附着纯净致密的碳酸盐晶体,而秦岭以北黄土钙结核中却少有碳酸盐晶体析出。铀系不平衡测年是一门发展成熟、测年精度高、测年范围相对较广的第四纪重要测年方法,本文尝试利用铀系测年法对汉江流域上游柳陂黄土剖面钙结核样品内的碳酸盐晶体进行了铀系测年分析。柳陂剖面厚约17 m,可辨认出多层古土壤与黄土地层。自柳陂剖面中下部获取的4件钙结核样品测年结果分别为距今115.57±0.66 ka、130.15±0.65 ka、303.97±14.47 ka和356.40±11.60 ka,随着地层深度增加,^230Th年代增长,且与磁化率揭示的土壤地层序列基本一致。所以初步推断柳陂黄土剖面的地层序列为S1、L2、S2-I、S2-II、L3和S3。研究表明,秦岭南麓钙结核的^230Th年龄可为黄土地层的独立定年提供重要参考。根据碳酸盐钙结核形成机制,认为钙结核中碳酸盐晶体的^230Th年代能够指示相应黄土地层的最小年龄。  相似文献   
76.
福建闽中地区是我国又一个新的、重要的火山岩容矿块状硫化物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为查明梅仙式铅锌银矿床的金属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时代,本文对其中5个主要矿床进行了矿石矿物和围岩的硫、铅同位素测试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床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且平均值接近于零,δ34S介于-3.5‰~ 5.6‰,平均 2.0‰,表明硫主要为岩浆来源,火山直接喷发和从容矿火山岩中淋取皆是可能的机制。大部分矿床矿石铅以放射性成因为特征(206Pb/204Pb>18.140、207Pb/204Pb>15.584、208Pb/204Pb>38.569),且矿石铅同位素值均大于围岩,指示铅可能主要是由容矿火山岩淋滤而来。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厘定出两次重要的铅锌成矿作用,即中-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同生成矿(赋矿围岩单颗粒锆石U-Pb法、Sm-Nd等时线法和40Ar-39Ar法年龄介于933~1788Ma)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侵入岩锆石SHRIMPU-Pb和Rb-Sr等时线年龄为127~154Ma)。  相似文献   
77.
78.
金属矿产勘查“攻深找盲”的开展,使得井中物探工作成为深部找矿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井中三分量磁测在勘查磁铁矿等磁性矿产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井中三分量磁测系统测量精度较低,只能用于寻找磁性较强的矿床,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该文通过对现有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找出影响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因素,提出井中三分量磁测精度提高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9.
土地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其投入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本文采用1996~2011年江苏省面板数据,引入建设用地综合扩展模型和弹性系数法,研究了江苏省及13个地级市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及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省13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中,苏州、无锡、常州为剧烈扩展型,南京、南通、扬州为强扩展型,徐州、淮安、镇江、泰州、盐城为弱扩展型,连云港、宿迁为稳定型,4种类型区建设用地对二三产业产值的平均弹性系数分别为0.03、0.08、0.14和0.25;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依剧烈扩展型、强扩展型、弱扩展型、稳定型顺序递增,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扩展的依赖越小。  相似文献   
80.
在中国抗旱救灾历史上,2010年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9年8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罕见的秋冬春连旱,旱情等级达到严重干旱,其中位于广西西北的革命老区河池市、百色市更是达到了特大干旱的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