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374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下的农科教学已经发生巨大改变,新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角度提出的我国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人才的重要部署.本文介绍了遥感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并与新农科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相对接,按新农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的要求探索立德树人下的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课程思政"的遥感课建设采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隐性渗透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大国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利用国产遥感数据,通过参加ESRI、航天宏图等遥感平台大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全面提升立德树人,促进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遥感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82.
介绍王富春教授运用手三关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指麻木症状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脾阳不足,湿邪困阻中焦脾土,水谷精微无以送至四肢经络,加之风寒湿外邪或痰湿、瘀血阻滞,久之则经络气血阻滞,而发手指麻木之症。临床上治当循因结合辨经治疗,选取手三阳经循行部位的穴位和腕背横纹三穴,同时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穴,结合效验穴手三关穴,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扶正兼驱邪外出,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983.
秦岭中部山地降水的垂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秦岭高海拔山区降水的变化规律,是深入理解秦岭作为中国南北地理过渡带特征、认识秦岭水资源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重要作用的前提。但秦岭高海拔地区长期缺乏有效的降水观测数据,导致对其降水变化缺乏了解。利用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秦岭太白山海拔3760 m实测降水数据,发现在秦岭海拔3760 m处年降水量可达1300 mm,远高于汉江盆地和关中平原600~800 mm的年降水量。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克里金(Kriging)、反距离加权(IDW)和薄盘样条(ANUSPLIN)插值方法,以及GPM修正数据(GPM-cal)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秦岭中部山地年和季节降水空间模态的再现效果,各方案均能揭示秦岭高山区是降水高值中心,且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但利用克里金、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案不能得到准确的高海拔降水值,与此相比,GPM-cal数据、薄盘样条插值与ERA5资料能较准确刻画秦岭中部山地年降水量随地形的变化。水汽通量分析显示,秦岭凭借高大地形对600 hPa高度以下的南来湿润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挡、强迫和拦截作用,使其南坡成为区域降水高值中心。结合高山区降水观测、薄盘样条插值、多源格点资料和数据修正方法,是认识秦岭山地降水形成和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4.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要求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提升国家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已有关于马铃薯种植空间布局的研究缺少定量支撑的相关优化证据。本文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中国马铃薯的消费结构及其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应用ARMA模型预测中国2022—2040年马铃薯年均需求量。结合耕地空间分布数据和马铃薯县域种植面积数据,应用GAEZ模型以适宜性等级作为优先级对未来中国马铃薯种植布局进行县域尺度空间推演,提出未来中国马铃薯县域尺度的种植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 1961—2019年,中国马铃薯的总消费量由1290万t增加到了9152.5万t,其中食用消费结构变化最为显著。② 2022—2040年,中国马铃薯年均需求量为1.10亿t,基本适宜及以上程度马铃薯种植区域共计5423万hm2,种植其中532万hm2可满足相应消费需求。③ 基于适宜度指数的未来中国马铃薯最优生产布局为东北一季作区、华北一季作区、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包含55个县级区域)。建议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原则,推动马铃薯种植布局优化升级。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粮食安全政策制定和马铃薯种植空间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85.
本文从构建环境素养框架的研究角度出发,将中学生环境素养划分为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本研究以环境素养的测评理论为指导,对上海市218名中学生的环境素养进行测试,开展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以及环境技能均是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影响因素;中学生环境态度、环境技能对环境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效应,环境态度对环境技能没有直接的正向影响效应。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路径:学校应加强环境教育,提升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中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价值观念,关注中学生的环境责任行为,增强中学生的环境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986.
中扬子区晚印支期三级层序充填特征及沉积古地理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印支期是中扬子区结束海相沉积开始转向以河流湖泊为主的陆相沉积新格局的重要过渡时期。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在中扬子区各次级盆地建立若干基干剖面,采用分辨率较高的露头分析,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对比与沉积相分析及古地理恢复。发现中扬子区晚印支期陆相沉积体系最多可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但地层不发育或剥蚀导致一般仅可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西部地区三级层序数量总体多于东部地区。各三级层序主要为一套夹丰富煤线(层)与古植物残片的陆相碎屑沉积,全区岩相古地理总体由曲流河及其三角洲和残留湖泊、辫状河及其三角洲和残留湖泊两套沉积相组合构成,其中前者占主导。区内存在多沉降沉积中心,但荆当盆地与中扬子西缘地区为最主要的沉降沉积中心,沉降机制主要来自中扬子陆壳继承性向北俯冲的挠曲沉降与强烈的陆内挤压褶皱变形,秦岭-大别山碰撞带及中扬子陆内挤压变形形成的隆起为邻近的次级盆地沉积作用提供了物源。  相似文献   
987.
近年来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产勘查成果显著,已发现矿床(点)200余处,铅锌矿主要产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中。通过对该地区典型铅锌矿床碳酸盐围岩和成矿期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围岩的δ13CPDB值(-1.16‰~1.70‰,均值0.51‰)和δ18OSMOW值(18.56‰~22.42‰,均值21.04‰)变化范围较小,组成相对均一,在δ13CPDB-δ18OSMOW图上投影点位于海相碳酸盐岩区;而成矿期方解石的δ13CPDB值(-5.80‰~0.42‰,均值-1.18‰)比围岩略低,δ18OSMOW值(12.96‰~23.05‰,均值18.36‰)有明显的下降,在δ13CPDB-δ18OSMOW图上投影点主要位于上地幔区和海相碳酸盐岩之间。根据C、O同位素组成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成矿流体中的C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围岩,S来源于地层中的膏盐层,Pb、Zn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地层,成矿流体是一种高盐度的低温热卤水,它与碳酸盐围岩的水-岩反应和降温的耦合作用是该地区成矿期方解石和矿石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88.
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上是否要画坐标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数学推导:当矿体(层)为非直立、非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倾向时,在垂直纵投影图上X、Y轴坐标投影线均是倾斜线。因此,在矿体(层)纵投影图上强调画坐标线,且将纵投影图上的坐标投影线均表示为铅直线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89.
东昆仑五龙沟花岗岩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及MC-ICP-MS锆石U-Pb定年,对东昆仑五龙沟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构造环境研究。黄龙沟中粒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相对富铝、高FeOt/MgO和104Ga/Al值、富集轻稀土、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原始地幔明显富集Zr、Ga、Y和Hf等高场强元素并强烈亏损Ba、Sr、P和Ti元素的特征,为A型花岗岩。锆石U-Pb法获得206Pb/238U值加权平均年龄为416.9±1.3 Ma,是早古生代晚志留世造山旋回末后造山碰撞产物,标志晚志留世东昆仑造山旋回进入造山后碰撞阶段。岩金沟矿区东花岗闪长岩为典型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为I型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58.9±2.1 Ma,属于昆南断裂结束后、于晚二叠世开始南区巴颜喀拉地体与昆中区南昆仑地体间发生强烈的壳幔剪切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0.
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下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师获得了一系列职前和在职的专业发展机会。本文深入访谈来自全国各地的14位高中地理教师,利用主题分析法,从输入和输出两方面梳理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和内容,并从内容、评价、反馈、环境、沟通五方面归纳教师遇到的专业发展挑战,进而整合、讨论三个需要核心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专业发展建议:加强实践导向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和评价提供养分;提高各群体对核心素养教育改革意义的理解,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和反馈;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助推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