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际重要湿地景观动态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解译出5个时期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的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各处国际湿地的土地覆被类型分布信息;结合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探讨5个时期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15年,洞庭湖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32.60 km^2;南洞庭湖面积减少的最多,湿地面积减少了218.54 km^2,损失率高达20.30%;3处重要湿地中的湿地斑块数量增多,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西洞庭湖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湿地景观连通度差,聚集度指数(CONTAG)相对最小;洞庭湖区湿地仍然受到强度较高的人类活动干扰,其中,耕地扩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大多数易损性评价方法,都需先定分级标准,且评价结果等级分辩率较粗.权重的确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权重值因人而异,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差异.投影寻踪方法(PP方法),可以克服以上的不足.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可以解决PP方法计算量很大的问题.运用改进的遗传投影寻踪法,选择5个典型指标对湖南省洞庭湖区30个堤垸洪灾易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洞庭湖区洪涝易损性的主要因素是险堤长占总堤长的比例、控制点堤顶高程与历年最高水位平均差额.洞庭湖区洪涝易损性总体程度较高且无明显地区差异;重点堤垸与蓄洪堤垸易损性程度差异较大,前轻后重;易损性程度呈现出堤垸平均规模越小、易损性程度越高的规律.同时,与基于因素成对比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表明PP方法客观可靠,表征信息丰富,结果合理,具有有效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43.
运用博弈论(Game theory)方法,探索退田还湖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之间尤其是移民安置中的的博弈关系。研究表明:退田还湖的实施以及移民安置工作必须兼顾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农民的利益,必须从经济理性人的角度寻找博弈各方的行动动机,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政策。单凭地方政府的力量不能完成退田还湖工程,中央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并且要起主导作用;但单独依靠中央投入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中央或上级政府应当综合考虑自身的生态防洪效益与基层政府和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重点放在改变地方经济状况上,通过各种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提高基层政府主动接纳移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该工程。  相似文献   
44.
博斯腾湖可能的自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博斯腾湖概貌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又名巴喀喇赤湖,即《水经注》的“敦薨浦”,汉《西域传》称为“焉耆近海”。博湖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城东南20公里,汇集了来自盆地西部的开都河及盆地北坡的清水河、黄水沟、乌什塔拉等河沟的径流。湖水从西流出,为孔雀河,穿铁门关,经库尔勒、尉犁归宿罗布泊。湖面海拔1048米,湖的平面轮廓是东西宽而南北窄,略呈三角形,总面积988平方公里,容积面约99亿立米。湖水西浅东深,最深处达16米,平均深度10米左右,是新疆境内罕有的大淡水湖。湖的西南侧,小湖密集,形成小湖群。自东向西主要有那木克湖,乌力侧湖,库尔勒湖,阿洪克湖,阿拉特湖,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图十二)。小湖群上通开都河,下连孔雀河,  相似文献   
45.
1990~2015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皓  张柏  王宗明  任春颖  毛德华  贾明明 《地理科学》2017,37(11):1755-1763
以中等分辨率Landsat系列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OBIA)方法,研究1990~2015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发现:近25 a来,韩国人工表面、林地、湿地、耕地和水体面积变化较大。人工表面扩张最为明显,面积增加了1 847.24 km2(+38.97%),主要发生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地区,多由耕地和林地转化而来。林地、湿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减少776.71 km2、707.32 km2和426.65 km2 。过去25 a间韩国土地覆被变化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100 m)和坡度较小(<3°)的区域。人类活动因素,如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经济发展及政策调控等是造成韩国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2013年三江平原北部洪水对沼泽湿地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andsat 8 OLI和HJ-1 CCD影像,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2013年8月发生在三江平原北部的洪水进行遥感监测,获取洪水浸淹范围,评估洪水造成的损失,分析洪水对沼泽湿地景观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洪水淹没范围内,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3%,Kappa系数为0.92;洪水发生后,研究区内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沼泽面积增加了30 654 hm2,沼泽斑块面积增加,斑块间水力联系加强,景观破碎度降低。2013年夏季洪水对研究区沼泽的恢复和重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湖南省虚拟水战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数据对湖南主要农产品的单位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根据2003年湖南农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数据,采用动态平衡的方法分析湖南2003年主要农畜产品虚拟水生产和消费的态势.结果表明,湖南为典型的虚拟水输出型省份,为全国的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湖南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确保主打水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地位以及倡导生态型消费模式,降低人均虚拟水消耗水平.确保其在全国的虚拟水输出大省地位,以便在全球虚拟水战背景下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48.
中国区域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并对其概念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4个方面构建包含12个具体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方法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进行定量评价.发现中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区域优势度等级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的结构特点和"东部高、西部低","南部和北部高、中间低"带状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北方4省市和东南8省区优势度最大,是全球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其影响最深远的区域,也是中国虚拟水研究及虚拟水战略实践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49.
60年来洞庭湖区进出湖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集中度与集中期、M-K趋势检验法、变差系数法等方法对洞庭湖入湖径流河流(荆江三口、湖南四水)和出湖径流(城陵矶)年径流量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 洞庭湖区径流集中期为每年6~7月份,最大径流出现时间为6月底7月初;径流集中期合成向量方向介于103.2~190.2°之间,均能够反映各河流进出湖径流量最大值出现的月份。② 径流变差系数介于0.194~0.761之间,说明径流年际变率大。各河流径流极值比均在0.6以上,径流量衰减较为明显。③ 从径流的丰枯交替规律来看,湖南四水水量分配相对较为平均。荆江三口以藕池口丰水年和枯水年概率最大,分别占到32.79%和57.38%,径流年际变化较为剧烈,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0.
洞庭湖区1998年与1954年特大洪涝灾害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际作  毛德华 《热带地理》2000,20(2):116-120
在对洞庭湖区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从雨情、水情和灾情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1998年、1954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共性和个性。在此基础上揭示了1998年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为洞庭湖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疗洞庭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