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深层土壤有机碳的来源、特征与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层土壤有机碳占土壤剖面总有机碳的一半以上.最近发现表层和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调控因素并不相同,这对准确评估土壤固碳潜力具有重要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午根系、根系分泌物、可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生物扰动作用,这些来源的相对重要性可能取决于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与表层土壤相比,深层土壤有机碳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位素C/N、平均驻留时间长、矿化速率低和高稳定性.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生物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物理保护三种稳定性机制的相对贡献并不清楚.未来应加强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西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端的班公湖地区分布着一系列南北向和东西向岩脉: 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系统分析和锆石U-Pb LA-ICP-MS年龄测定, 指出这些岩脉代表了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闭合后的地壳伸展事件.呈南北向产出的花岗斑岩脉13个锆石颗粒测试结果给出了79.59±0.32Ma(MSWD=1.08)的加权平均年龄; 既有南北向也有东西向产出的闪长玢岩脉6个锆石颗粒给出了75.9±1.2Ma(MSWD=2.8)的加权平均年龄.这些结果表明班公湖岛弧带发生在晚白垩世的地壳伸展作用一开始只沿东西向进行, 稍后南北向也开始伸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2种脉岩都具有岛弧岩浆特征, 这是由于岩浆源区的印度洋MORB型地幔受到了来自俯冲沉积物熔体的交代.处于较深部位的闪长玢岩源区参与交代的沉积物熔体大体在1%~10%之间, 部分熔融程度约为8%~15%;处于较浅部位的花岗斑岩源区参与交代的沉积物熔体约在10%~15%之间, 部分熔融程度大于15%.   相似文献   
13.
西藏班公湖地区含镍碳酸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华  曲晓明  辛洪波  江军华 《矿床地质》2010,29(6):1029-1042
野外调查发现西藏班公湖地区分布着众多的碳酸岩体,它们呈长几十米至几百米的岩株或岩墙产出,与蛇绿岩带中的超基性岩密切共生。这些碳酸岩体在成分上可分为2种:一种以方解石为主,w(CaO) 在42.74%~45.78%之间,为钙质碳酸岩;另一种以菱镁矿和菱铁矿为主,w(MgO)和w(Fe2O3) (全铁)分别为23.83%~29.85%和7.75%~16.85%,为镁质碳酸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钙质碳酸岩的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蛛网图)与华北地块北缘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壳源岩浆碳酸岩的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高度吻合;Nd、Sr、Pb同位素表明这些钙质碳酸岩最终仍然来源于地幔,接近EMⅡ地幔端员,TDM集中在697.4~881.9 Ma之间,说明它们最初是在晚元古代从地幔中分离出来,经喷发、沉积、变质,于中生代经镁铁质岩浆侵入、受热重熔形成。镁质碳酸岩在地球化学上既不同于幔源岩浆碳酸岩,也不同于壳源岩浆碳酸岩,而是与共生的含镍超基性岩具有完全一致的稀土元素特征,Pb同位素也显示出它们有一致的物质来源,εNd-ISr图则显示下地壳组分在岩体中有重要作用,这些特征说明它们是富CO2的深部流体在中下地壳对超基性岩交代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