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693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秦岭北缘仙游寺粘土(膨胀土)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在秦岭北缘周至县马召镇仙游寺一带发现了中更新世厚层褐色粘土,命名为“仙游寺粘土”。它们是中更新世晚期湿润(半湿热)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坡面流堆积,其物质来源为秦岭山地表层的褐色古风化壳。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仙游寺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富含膨胀性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的膨胀土,是以往渭河盆地没有发现的膨胀土新类型。仙游寺粘土不良的工程特性导致仙游寺周边和108国道秦岭北缘一带的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都很不稳定,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土体滑坡频繁发生。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结果,着重介绍了仙游寺粘土的发育特征、成因时代及其工程地质特性,这不仅有助于北秦岭山地第四纪古气候的恢复及对北秦岭和渭河盆地第四纪以来地质环境演化的认识,而且对于认识秦岭北缘土体滑坡的成灾机理并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莫高窟窟顶戈壁防护带阻截和输导功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多风信条件下, 沙砾质戈壁与鸣沙山进行着往复式的能量交换及物质运动。部分沙物质在砾石的保护下, 形成阻沙。部分沙物质在跃移沙粒的激化下形成戈壁风沙流并对洞窟产生危害。戈壁风沙流是造成沙砾质戈壁从稳定向不稳定状态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而上风向沙源的供给状况又是决定砾石床面阻沙和导沙的主要因素。基于此, 戈壁防护带应首先控制来自鸣沙山的沙源, 采取以阻断或减少外来沙源, 通过固定和覆盖沙砾质戈壁地表以及增加下垫面粗糙度等, 来造成一种既利于沙子堆积的条件, 又能促进形成天然戈壁输沙场, 从而为偏东风反向搬运创造一个适宜场。因此, 如何因势利导, 使窟顶流场与风沙地貌达到一种动力平衡, 是莫高窟综合防护体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这与以往单风向或双风向条件下所探讨的防护体系效应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古近系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地层大规模逆冲和走滑,在青藏高原北部形成了众多内陆盆地。由于盆地位置的特殊性,盆地内部的古气候和古植被演化对厘清欧亚大陆古近系气候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青藏高原中东部囊谦盆地古近系沉积地层剖面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总有机碳(TOC)含量重建了51.8~37.5 Ma囊谦盆地古气候和古植被演化历史。【结果与结论】囊谦盆地古近系气候指标演化历史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51.8~46.4 Ma),CPI值和TOC值均较低,Paq值偏高,ACL值和nC27/nC31在该时期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受到河流所带来的陆源沉积物混入影响,主峰碳大部分为nC22和nC23,植被类型以木本植物为主,气候条件相对较为潮湿;阶段Ⅱ(46.4~42.7 Ma),此阶段Paq值和nC27/nC31值逐渐降低,ACL值逐渐上升,主峰碳碳数逐渐由低碳数向中高碳数转变,植被类型逐渐由木本占优势转变为以草本植物为主,气候条件逐渐变干,...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海洋环境要素数据多源的特点,三维地球的可视化显示更有利于海洋复杂信息传递。Cesium是一款免费、拥有诸多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开源地图引擎,本文将二维可视化渲染效果较好的点方式可视化法、点图标映射法和流线法应用在Cesium三维地球引擎中,以NetCDF数据格式为例,实现了基于Cesium开源地图框架的海洋环境要素可视化,直观形象地模拟了真实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995.
汪康乐  黄梦霞 《北京测绘》2023,(11):1456-1461
潮位高度变化反演过程中易产生部分数据丢失情况,导致实时潮位高度变化反演精度不高,为了提高对潮位实时监测能力,研究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GNSS-R)技术的实时潮位高度变化反演方法。通过信号采集设备采集GNSS-R原始信噪比(SNR)信号后,采用奇异谱分析(SSA)和经验模态分解(EMD)相结合的去噪方法去除原始SNR信号的噪声,保留有价值SNR信号;通过线性尺度变换得出线性化SNR信号,经多项式去掉直射信号分量,得出多径振荡分量;采用小波变换分析多径振荡分量提取实时潮位,完成实时潮位高度变化反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效果较好,可实现实时潮位高度变化反演,SSA-EMD针对不同信号的去噪效果均较好,其中GNSS-R信号去噪最佳,在保留原信号趋势同时,可去除信号中多余噪声;该方法的海面高度反演结果和对比区域实际潮位高度基本一致,且可增强实时潮位反演结果时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天津宝坻新井(117.4°E, 39.7°N)水位阶变异常, 选取该井及周边水体进行水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宝坻新井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 存在一定的水岩作用, 周边水体与宝坻新井水之间没有明显水力联系; 采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水坝泄水对宝坻新井的加卸载影响, 结果显示水坝泄水的应变量不足以引起宝坻新井水位的大幅阶变; 通过调和分析及含水层参数计算可知2017年以来宝坻新井潮汐参数及含水层水文介质参数未发生明显变化。 据此推测, 宝坻新井水位异常可能与局部应力小幅调整过程中宝坻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蠕动有关。 本文采用的多种方法结合的异常分析思路可为今后判别地下水位异常干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纪的盆地原型与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往各种观点都认为柴北缘盆地属于叠合盆地。本研究从沉积构造和沉积岩相的角度对盆地演化的叠合特征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盆地在古近纪由三条北西向凹陷带组成,具有多个沉积中心,平面上呈现左行雁列;在新近纪总体上呈北西-南东向宽槽状展布,附有局部小型凹陷。因此,认为柴北缘盆地在古近纪为非对称走滑拉分盆地,在新近纪为挤压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998.
挤压地区的构造变换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或者有规律的变化而产生的调节构造,应该对褶皱-逆冲断层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构造活动的变化.它又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褶皱冲断带中分段构造的产生是通过走滑断层形式的横向传递带来完成的.独山子-安集海地区主要是通过铲状等逆冲断层主控的断展褶皱、冲起构造、构造楔入体形成南翼缓北翼陡的背斜.造成该区变形分区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沉积层厚度的变化、造山带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式、滑脱层的展布层位.  相似文献   
999.
长江源流量对长江源流域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长江源流域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和源区直门达水文站流量,建立了历年各月、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气温距平序列,分析了长江源流量与长江源流域降水、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长江源流域气候演变存在非常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降水量呈平缓下降趋势,60、80年代年降水量正常或偏多,70、90年代偏少,主要受夏季降水的影响;年气温明显呈上升趋势,60年代最冷,70年代开始回升,80年代暖在冬,90年代暖在秋,目前年、夏、秋、冬季已达到1961年以来的最暖期;年流量与年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突变年份对应,60、80年代偏多,70、90年代偏少,目前除春季流量外,夏、秋、冬季已转入上升趋势,1965、1979、1997年二者均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000.
对王3井水氡、水汞开始观测以来的资料进行了系统清理,针对近几年该井水氡观测资料出现的年动态和下降变化、水汞观测值较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王3井水氡观测值出现的年动态变化和水汞观测值2001年的下降与增上数字化观测项目而进行的井-排水系统的改造有关;而2004年下半年水氡、水汞观测值的下降与周良1井的开采有关。文中提出了对王3井的一些改造措施,同时提出了天津水化观测井的重新选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