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670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正广西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目前境内有大小矿山4600多座。为了发展绿色矿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不久前,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和谐矿山建设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规划》出台有一些现实考虑,广西属于西部后发展地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资源开发和矿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942.
正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百丈乡那沙村土地整治项目区。只见项目区沃野千里,农民们正在自己的田间地头忙得不亦乐乎。这是广西土地整治改变"三农"面貌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广西国土资源部门以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开展农业地质调查、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主要抓手,先后集中开展了大石山区土地整理、桂西五县土地整理、"兴  相似文献   
943.
利用储层流动带指标,采用概率统计法对大庆油田北三区东部西块葡萄花油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以不同岩石物理相的含油饱和度变化规律为指导,分析目的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为主的水上分流平原相,平面上已大片水淹,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二线受效、废弃河道遮挡所造成的厚油层中上部低、未水淹型油层部位,是三次...  相似文献   
944.
沉积盆地中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因此,通过分析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可以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思茅盆地上白垩统勐野井组(K2me)细碎屑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较平坦的重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以及中等程度 Eu 负异常的总体特征。根据样品的(Hf-La/Th、La/Sc-Co/Th和REE-La/Yb)图解,特征性微量元素比值(La/Sc、Sc/Th、Cr/Th 和 Co/Th),并结合岩矿薄片分析,认为勐野井组细碎屑岩具有典型的上陆壳特征,源区母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微量元素 Cr/Co 结合岩相古地理的分析显示勐野井组细碎屑沉积物应属于近源沉积。通过与不同构造背景下杂砂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对比及主元素(K2O/Na2O-SiO2/Al2O3和SiO2-K2O/Na2O)判别图解,勐野井组细碎屑岩源区构造背景应属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这与思茅盆地所处的三江造山带构造背景相符。  相似文献   
945.
系统分析了2011旱涝急转前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碳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旱涝急转状况对河口沉积地球化学分区的影响。结果显示,洪涝期河口沉积物粒度总体有变粗的趋势,尤其是南支水道至三角洲前缘区。洪涝期含量下降的组分主要有Al2O3、K2O和Na2O等,含量增加主要有TFe2O3、CaCO3、CaO、TiO2、Mn和P等。干旱期常量元素组分与黏土的正相关性更高,但S4站的情况相反,这可能主要跟径流携带的流域物质的输入状况和该区特有的沉积动力条件有关。洪涝期大多数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加,反映了研究区洪涝期沉积物粒度整体变粗和流域洪水导致的入海物质通量升高的影响。不同时期TOC和TN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有机质C/N值指示洪涝期陆源贡献大于干旱期:但C/N值整体相对偏低,这可能跟物源贡献和微生物作用有关。洪涝期各元素变量在主因子载荷图上的分布更加分散,反映了洪涝期粒度对元素组合分布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和径流携带流域物质的输入有所增强。基于各样品的因子得分,发现旱涝急转前后河口沉积物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46.
石永红  曹晟  王娟  聂峰  康涛 《地质科学》2014,(2):378-393
直至现今,大别造山带构造缝合线确切位置一直不是十分明朗,争议颇多。为此,本研究以该造山带最北缘防虎山-舒城地区为研究靶区,对该地区出露的片岩、片麻岩进行了细致的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分析。研究显示,防虎山地区出露的为含石墨片岩,其变质级别为绿片岩相:T=300 ℃~450 ℃和P=0.2~0.7 GPa,并具有4组碎屑锆石U-Pb年龄:2 465~1 522 Ma(5颗),1 140~938 Ma(14颗),804~646 Ma(4颗),460~422 Ma(14颗)。舒城地区的2个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显示,它们的原岩年龄为767.9±7.8 Ma和770±16 Ma,其变质PT条件则为600 ℃~700 ℃和0.2~0.8 GPa。因此,可以确定这两类岩石应属于北淮阳变质单元中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物质,具明显的亲扬子性。结合前人断裂构造分析和相关的年龄资料,可以判定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构造缝合线位置应位于肥中断裂附近。  相似文献   
947.
2014年3月以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积极构筑防汛“安全网”,组建应急队伍,加强隐患排查,做好物资储备,尽早落实防汛救灾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48.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借助实地调查、勘查等手段,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分布规律与发育背景。通过分析、研究认为:(1)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自西向东滑坡规模由特大型向大型、中型甚至小型渐变;(2)三级阶地缺失或三级、二级阶地同时缺失地段均有滑坡发育;(3)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集中发育在3个时期:晚更新世初期、全新世初期与全新世漫滩期;(4)渭河盆地西部地壳差异性向东掀斜运动形成了不同高差级别台塬的地貌格局,决定了滑坡发育规模的规律性变化;渭河北迁与侵蚀加剧造成了宝鸡常兴段黄土塬边滑坡不同时期的集中出现;(5)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是漫滩侵蚀期新滑坡或古老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49.
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平原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建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国家973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在大量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近50年来地下水动力场演变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揭示了包气带结构变化影响下包气带水力参数的变化,研究了深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咸水移动和资源量转换机理;利用改进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2001—201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计算了最新的地下水资源量。分析了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定量评价,给出了华北平原地下水的优化调控途径,目前正在以高精度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为核心,模拟各区的地下水优化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950.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地基沉降计算,要使用地基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目前,该参数一般都是通过查表内插获得,虽然方便,但结果会因人而异。笔者利用积分法导出常见基础下地基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公式,并编制了Excel计算表。通过对比,矩形基础角点及圆形基础中点均布荷载下的数据(以下简称“公式数据”)与《规范》及相关书籍中的数据(以下简称“表列数据”)完全一致,而矩形基础三角形荷载下的公式数据与表列数据有些误差,本文对这些误差也进行了分析。虽然未见到条形基础的表列数据,但实际工程中条形基础仍大量存在,因此,本文也给出了其推导公式。以上公式可极大地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