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670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用手机检测区域自动站的实用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利用手机检测区域自动站的实用方法。通过对区域自动站的SIM卡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根据提示信息或回传内容,判断区域站故障部位,检查区域站状态和参数,从而实现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远程检测和维护;并介绍了SIM卡故障的维护、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82.
大别山朱家冲高压榴辉岩变质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永红  卜香萍  赵群 《地质科学》2009,44(3):983-1000
研究表明大别山朱家冲榴辉岩属于典型的高压榴辉岩,其具有复杂的变质演化历史。根据岩相学、矿物成份化学和热力学分析表明,该类榴辉岩记录了6期变质过程,具有“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由Ⅰ?阶段、Ⅱ?阶段至Ⅲ?阶段显示了近于等温增压进变质特征,并在 Ⅲ?阶段压力值最高达到P=2.53 GPa; Ⅳ?阶段和Ⅴ?阶段则表现为增温降压退变过程,温度在 Ⅴ?阶段最高达到T=627 ℃; 到Ⅵ?阶段则为降温降压过程。该过程暗示了高压板片在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可能处于一个非匀速的状态。推测朱家冲榴辉岩后期增温退变的过程可能是源于受扰动的地温线恢复、超高压榴辉岩退变过程的“散热”以及该类榴辉岩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所致。  相似文献   
983.
下扬子地区中二叠世上升流相区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首次对下扬子地区中二叠世上升流相区古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栖霞组划分为5个沉积期,并划分了栖霞组各沉积期和茅口期的生物群落,其中本部灰岩段和顶部灰岩段沉积期群落分异较为明显,并阐述了各群落的组成、结构和生态环境。根据群落的组合特征和沉积学特征,在研究区识别出两种生物相类型,即陆棚缓坡底栖型生物相和陆棚盆地浮游型生物相,并论述了生物相与上升流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上升流对生物古生态特征的控制作用,认为,上升流的发育强度和生物群落的丰度成正相关,而与分异度多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984.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分形成矿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分形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矿床分布及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已经成为研究成矿作用的一个有力的新工具。文中对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金品位空间变化进行了分形与混沌吸引子分析 ,结果表明 ,该矿床金品位分布具有分形结构特征 ,并都呈双分形关系 ,分叉处的金品位与其平均品位相当 ,分维值可以指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其金品位空间变化为混沌序列 ,在相空间维数为 8~ 1 0时 ,出现一个混沌吸引子 ,吸引子的维数变化于 1 .5 3~ 4 .72之间 ;表明其成矿流体的演化及金元素的沉淀富集成矿过程为混沌动力学过程 ,描述或控制本矿区金品位变化的独立变量至少需要 8~ 1 0个。总之 ,成矿物质的沉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矿物在热液体系中通过构造应力、流体流动、流体岩石反应等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反馈作用 ,最终在合适部位沉淀下来 ,形成了各种具分形与混沌特征的矿床和品位分布  相似文献   
985.
乡村社会空间可有效反映乡村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物质空间功能转型,对其开展研究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试图从乡村社会关系视角解析乡村社会空间内涵,在此基础上选取指标测度分析秦安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乡村社会空间类型、结构及重构特征,探讨乡村社会空间重构机制。结果表明:(1)秦安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乡村社会空间指标变化显著且空间差异明显,呈现老龄化、非农化、非粮化、生活条件优化、政府管理加强及聚落集聚复杂化的演变特征。(2)秦安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乡村社会空间的主因子演变呈“分化-整合”特征,使乡村社会空间类型多元优质,结构大同小异,秦安县中东部地区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出设施配置优化、农业种植非粮化、管理强化及发展条件提升的特征。(3)行政、市场和社会等外部力量直接作用于人口、土地和产业等乡村内部要素,促使空间功能转型,并改变社会关系建构和社会活动发生的基础,影响乡村社会空间的内在建构和外在表征,进而导致乡村社会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986.
<正>过去20年间,我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城镇化进程。大量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转移的同时,土地作为城镇化的空间载体也发生着快速城镇化的变化,然而城镇建设用地的低质扩张导致国土空间结构失衡、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空间不断萎缩、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等负面效应。为此,本文着重对沈阳经济区土地城镇化质量进行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提升土地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沈阳经济区半数以上地区工业  相似文献   
987.
研究巢湖流域流场特征对于认识该地区热量、水汽交换和水流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6年合肥、肥东、巢湖、庐江站以及姥山岛自动气象站的风场资料,分析了巢湖流域典型站点的风速和风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陆面站点年平均风速为2.17m/s,湖面站点风速为2.41m/s。所有站点春夏季风速大于秋冬季,陆上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白天风速大于夜间,而湖面风速日变化较不显著。陆面站点风向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以偏南风为主,秋冬季以偏北风为主,春夏季的风向日变化特征较秋冬季明显,湖面站风向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陆面站点不同程度地受到湖陆风的影响,距离湖面较近的站点受到的影响较大。湖面和陆面站点风向差距平与气温差距平的日变化保持一致,表明湖陆温差是影响巢湖流域湖陆风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88.
据矿床分布特点,将武平地区与晚侏罗世侵入岩有关的的钼矿(化)分为石英脉型钼多金属矿和云英岩型钼钨矿2种类型,并据成矿地质特征,结合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其控矿因素,提出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89.
东太平洋沉积物中粘土组分的REEs和εNd: 粘土来源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调查区表层非钙质沉积物中的粘土组分进行了粘土矿物、稀土元素(REEs)及钕(Nd)同位素测定. 结果表明, M/I(蒙脱石/伊利石比值)、ΣREE(稀土总量)、LREE/HREE (轻重稀土比值)及δ Ce(铈异常值)能够有效指示粘土矿物的成因. 当粘土组分的M/I>1, δ Ce<0.85, ΣREE> 400 μg/g, LREE/HREE≈4, REEs配分模式与深海沉积物相似时, 表明粘土组分中含有较多的自生蒙脱石, 为陆源-自生混成粘土组分; 当粘土组分M/I<1, δCe = 0.86~1.5, ΣREE = 200~350 mg/g, LREE/HREE≈6, REEs配分模式与中国大陆黄土相似时, 为陆源粘土组分. 粘土组分的εNd值(或143Nd/144Nd比值)能够示踪陆源粘土矿物的源区. 根据εNd值将粘土组分分为4种类型:Ⅰ型粘土组分, εNd = &#8722;8~&#8722;6, 陆源粘土矿物主要来自北美河流物质;Ⅱ型粘土组分, εNd = &#8722;9~&#8722;7, 陆源粘土矿物主要来自东亚大陆和北美河流沉积; Ⅲ型粘土组分, εNd=&#8722;6~&#8722;3, 陆源粘土矿物来自中东太平洋火山岛屿和东亚大陆; Ⅳ型陆源粘土, εNd=&#8722;13~&#8722;12, 陆源粘土矿物来自东亚大陆来源的风成物质. 陆源-自生混成粘土组分呈斑点状分布, 反映了东太平洋板块内存在火山或热点活动. 陆源粘土组分大面积分布, 表明东太平洋海底粘土矿物主要来自陆源.  相似文献   
990.
黄土高原典型地段现代岩土侵蚀对古侵蚀面的继承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阐述黄土高原地区保罗系、第三系地层古剥蚀面对现代岩土侵蚀的影响,对预测岩土侵蚀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岩土侵蚀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陕西一小流域利用GPS测量了新第三系、侏罗系地层界线点的三维空间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建立了古剥蚀面数字高程模型,目的是与现代侵蚀地形进行对比,分析现代岩土侵蚀与古侵蚀面之间是否有继承性。结果显示现代主要的侵蚀沟形成是在古剥蚀面的低洼处,发育的方向沿剥蚀面坡面倾斜方向,基本上是在市地形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研究和预测现代岩土侵蚀趋势时,应把岩土侵蚀对古剥蚀面的继承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感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