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本文对各地土地利用台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以统一标准、加强覆盖和关联性、提高使用及查询效率为原则,通过实际建立数据库模型对土地台账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岩石风化过程中化学组分迁移的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岩石化学分析结果的定和效应给定量研究风化体系中化学组分的迁移规律带来困难。一般岩石风化体系可以有母岩-滤液和母岩-风化产物两个子体系。本文即探讨该二子体系中化学组分迁移的定量计算问题。对比分析表明,母岩-滤液子体系方法较适用于风化程度高的体系,而母岩-风化产物子体系方法较适用于风化程度低的体系。对于风化程度中等的体系,宜采用两种子体系方法所得结果的加权平均,其中权重按风化程度取值。  相似文献   
13.
草地生态系统中,硅(Si)不仅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通过形成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Carbon,简称PhytOC)的方式参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干扰等因素导致的草地退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30个不同退化程度的样地,分析了8种常见植物(共71个样品)地上部分Si含量和分布特征,并估算了植硅体碳产生通量。结果发现,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地上部分Si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羊草(Leymus chinensis)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不同退化程度样地植物地上部分Si平均含量分别为12.25±1.02 g/kg(轻度)、10.56±1.15 g/kg(中度)和8.06±0.93 g/kg(重度),而植硅体碳产生通量显著下降,分别为0.320±0.038 kg/(ha·a)、0.190±0.021 kg/(ha·a)和0.068±0.006 kg/(ha·a)(P<0.05)。研究表明,草地退化对不同种类植物的Si含量和产生通量的影响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植物的功能类型不同造成的。草地退化可以导致种群结构的变化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降低,从而影响草地植物地上部分Si的分布和植硅体的固碳能力。当退化严重时,初步估算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草地植物地上部分植硅体固碳速率将下降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石英的微量元素记录了石英生长的物理化学条件。通过微量元素对石英原岩进行分类的研究历史已久,经典工作是在以微量元素为坐标轴的图解上绘制各类型石英的分布范围,以区分石英类型。经典图解包括Rusk(2012)提出用于区分三种矿床类型石英的Al-Ti二元图解,和Schr9n et al.(1988)提出的用于判别不同岩浆岩类型石英的Ti-Al-Ge三元图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上述图解不能满足对更多石英类型进行分类的需求,同时也出现与部分已知产状类型的石英微量元素判别相矛盾的情况。随着石英原位微区测试方法的成熟,高精度石英微量元素数据逐渐丰富为系统开展机器学习提供了大数据基础,为石英微量元素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能性。本研究运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对石英微量元素进行精确数学分析,提出Ti/Ge-P图解为石英成因研究提出新的地球化学指标。本文同时测试了六种经典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提高Ti/Ge-P图解在石英成因分类研究上的精度。此Ti/Ge-P图解适用于多种矿床研究,包括但不局限于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卡林型矿床以及造山型矿床中的石英。这项工作是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探讨采用1962—2018年间珠海市日最高气温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统计珠海市高温天气日数变化,并探讨高温天气的出现与台风位置和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珠海市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7和8月;高温日数在1989年发生突变,高温日数增多,另外高温日数的周期也存在变短的趋势。(2)在珠海市出现的高温天气中,伴随台风的高温天数占43.1%,该比例在1990年之后显著减小。(3)伴随台风的高温天数在1990年之后呈现出增多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福建省和江西省热带低压至热带风暴级别和台湾海峡至台湾省一带台风级别的台风数量增多造成的。(4)当台风在福建省至台湾省一带活动时,珠海市出现高温天气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钟舟  照亮 《浙江测绘》1995,(3):12-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自新月异,我国的地图编制出版事业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各种旅游、交通、工商类地图的出版发行,为人民群众在旅游、商业、交通等社会活动中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王涛  朱照亮  魏善明  盛慧斌  王楠 《地质学报》2019,93(S1):226-232
地埋管热泵换热系统是一种在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热交换系统。本文依托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实施的聊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对聊城市某小区内的地埋管热泵换热系统安装温度自动采集监测装置,2016年采集一个完整制冷期的地温变化数据,通过监测地埋管热泵系统换热孔和周边一定距离内监测孔内温度变化,绘制换热孔和监测孔一定时间范围内温度随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分析换热孔在吸收热量后温度通过土壤介质的传播速率和最大影响半径,从而为实际地埋管热泵换热系统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灌丛12种主要植物叶片的δ13 C值,研究了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分析了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该区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 26. 98‰~ - 29. 15‰ ,平均值为- 28. 14‰。研究区δ13 C值的分布相对均匀,除高于我国热带雨林区植物外,低于其它地区。此外,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生境的变化对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不同植物种对生境的响应不同。植物的δ13 C值从生长初期到末期有降低的趋势,但不同植物种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植物δ13 C值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植物种δ13 C值随海拔增加的程度存在差异。不同植物种之间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相同植物种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其水分利用效率也有差异。植物生长初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要比后期的高; 高海拔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要比低海拔处植物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