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79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分析利用多频载波相位提取伪距多径的一般算法,并推导通用的计算方程组。针对三频GNSS系统,推导双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的通用计算公式,并提出基于最小方差准则的三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证明双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是三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几种多径提取算法的误差放大倍数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用北斗系统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验证表明,三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略优于双频一阶多径提取算法,这两者都明显优于三频二阶多径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72.
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和预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2年青藏高原中、东部71个站点观测资料、全中国756站的月降水资料、哈得来中心提供的HadISST v1.1海温资料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综合青藏高原的感热加热以及全球海温,研究了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并建立预报方程,探讨了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对中国降水的预报作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春季感热与中国东部降水关系密切,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异常增强伴随着长江流域中下游同期降水增多,后期夏季长江流域整流域降水也持续偏多,华南东部降水偏少。春季青藏高原感热的增强与环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罗斯贝波列密切相关,扰动在北太平洋形成的反气旋环流向西南方向延伸至西北太平洋,为长江流域输送大量的水汽,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夏季,伴随着前期青藏高原感热的增强,南亚高压位置偏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位置偏西偏南,西太副高北侧为气旋式环流异常。在西太副高的控制下,华南东部降水减少;西太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为长江流域带来大量水汽,并与来自北部气旋式环流异常西侧的偏北风发生辐合,降水增多。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异常是华南和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重要前兆信号。加入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后,利用海温预报的华南、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有所提高,预报方程对区域降水的解释方差提高约15%。   相似文献   
73.
夏甸金矿床是胶西北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化主要受招平断裂带控制。本文对夏甸金矿床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三维地质建模和构造空间分析,以期从三维空间和勘查数据中厘清矿化分布规律、探明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夏甸金矿床矿化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硫化物脉型,主要受招平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在空间中呈现出不均一分布的特征。夏甸金矿床的矿化侧伏规律,在空间中存在差异性,其中南部为NE侧伏,中段侧伏规律不明显但分支复合特征明显,而北段呈SE侧伏。这种侧伏规律与招平断裂带主裂面在走向方向的转折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空间分析显示,夏甸金矿床不同类型的矿体是不同空间范围内构造变形差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
联合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监测数据计算海面地形和测高大地水准面是卫星 高应用匠前沿课题之一。本文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近海定常环流的高程模式,由此高程模式出发利用有限差分法组成观测方程,从而按最小二乘间接平地解算联合问题。  相似文献   
75.
针对海上风电整机系统,建立了一体化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在模拟过程中,采用浸入边界法解决风机叶片旋转引起的静动干涉问题,利用改进的守恒式 level set(简称 ICLS)方法捕捉海浪自由面,并使用交错迭代法求解流固耦合方程。通过构建 “风机—塔架—基础”一体化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在一次仿真计算中实现海上风电整机系统的全过程数值模拟,准确求解多荷载耦合作用下“风机—塔架—基础”的整体结构动力响应。以某单桩式海上风电工程为例,验证了本方法能够实现对海上风电整体系统的一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76.
为了减小钢筋混凝土(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鞭梢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该类结构的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旨在加强对上部结构的约束,减小上下部结构的刚度突变。为了深入研究其抗震性能,与另一种外包锚固式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节点均表现为梁端塑性铰破坏,并能有效控制裂缝开展;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滞回曲线饱满,捏拢速度较慢,并能将塑性铰外移,有效保护了节点核心区,其刚度退化、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耗能能力等各项指标都较外包锚固式节点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提高了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7.
采用1979-2016年ECMWF1.5°×1.5°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37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Kriging及IDW(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时空分布特征、降水转化率空间变化规律以及风场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中国西部不同地区降水转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79-2016年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是各层大气水汽含量最多的季节,高达329.24 mm,占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的48.1%。(2)近38 a来,祁连山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整层大气水汽主要集中在5 000 m以下。(3)祁连山地区的降水转化率从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说明该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自东向西逐渐增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区域差异明显;季风所携带的水汽对其影响区域的降水贡献率较高,西风所携带的水汽则对其影响区域的降水贡献率较低。(4)中国西部地区降水转化率呈向心式递减的趋势,且区域空间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78.
岫岩陨石坑的成坑过程与形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陨石撞击形态学理论与撞击推演模型,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钻孔资料,区域地质图与野外观测等多元数据,对岫岩陨石坑的撞击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模拟计算表明,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坑瞬时直径为(1406±12)m,瞬时坑深为(497±4)m;撞击完成后最终坑的直径约为(1758±15)m,坑深为(374.5±3.5)m,角砾岩堆积透镜体厚度为(188.5±0.5)m,与前人钻孔揭示的数据基本一致.初步估算出形成岫岩陨石坑的陨石直径:若为铁陨石,直径为55 m左右;若为石陨石,直径为115 m左右.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揭示了岫岩陨石坑的侵蚀与退化特征:坑深/坑径的比值为0.143,与Meteor撞击坑的特征值相似,从而定量地刻画了该坑属于简单坑的特征;坑缘轮廓的圆度值为0.884,表明该坑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风化与侵蚀作用.高分辨率SPOT彩色影像解译得到岫岩陨石坑坑内裂隙分布特征,放射状裂隙在NW-SE和WNW-ESE方位上表现出优选性,裂隙控制坑内水系的发育与演化.  相似文献   
79.
遥感数据及航放、航磁数据处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区遥感数据、航放数据和航磁数据处理为例,阐述了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波谱特征分析及采用的处理方法;探索了遥感数据与航放数据、航磁数据融合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其处理成果的地质意义。它不仅对研究区地质环境研究及铀矿找矿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其他地区的应用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阐述了埕岛油田海域海底沉积和冲淤特征,介绍了沉积物的成分、类型和分布特征,并综合描述了埕岛海域海底地貌形态和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特性,上述研究对埕岛油田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