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2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内蒙古煤炭能源基地植被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数据集250m分辨率植被指数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内蒙古能源基地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内蒙古能源基地的植被空间分布从东南至西北递减,其中东北部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及东胜区植被生长最好。内蒙古能源基地全区总体上植被指数NDVI值不高,植被指数值较低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60%。时间演变上从2000~2008年整体上呈现变好的趋势。植被变好的区域可以占全区总面积的83.7%,植被变差的区域仅占1.39%,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东胜区,以及局域地势低洼的沟谷地区及湖泊的周边区域。对其影响因子地形、地下水及降水的分析表明,大气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植被演变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能为能源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促进人类,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亚军 《地下水》2011,33(5):14-15
以往榆林沙漠地区基坑降水采用先开挖后降水,容易出现基坑边坡塌方,降水难度大,费工费时,降水效果差,本工程基坑降水采用了多管降水法,从管井的沉设方法,PPR新材料的运用,井管的制作等方面,开发研究出小范围内基坑降水的新方法,降水效果好,可在具有相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工程降水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砾石直径和补灌量对砂田西瓜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剖面取样分析方法对砂田西瓜4种补灌量(0 mm,23 mm,4 mm 5和68 mm)和三种粒径(2~5 mm,5~20 mm和20~60 mm)砾石覆盖及不覆盖对照的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田西瓜有一个发达的根系,根系最长可扩展到1.5 m的深度,但83%以上的根系集中在1 m以上的土层,西瓜田覆盖砾石比对照的根系长度密度增加75%以上。砾石直径20~60 mm的覆盖处理,RLD显著高于2~5 mm直径的处理,降雨量较高的2002年,顶部50 cm土层有更多的根系,降雨量少的年份,下部土层的根系明显增多,但整个土层的总根系长度低于降雨较多的年份。2001年补灌45 mm和68 mm处理的根系长度密度明显高于不补灌的处理,但2002年随补灌量的增加,下部土层根系长度密度减少。降雨少的2001年,补灌增加了西瓜根系的长度密度、蒸散量、产量和水分生产率,而降雨多的2002年,补灌后根系长度密度减少,水分生产率降低。不同直径的砾石覆盖,产量没有显著差别,但由于大粒径砾石覆盖增加了土壤蒸发,虽然根系长度密度增加,但水分生产率降低。结果说明,砾石直径、降雨和补灌量对砂田西瓜的根系分布有明显的影响,用5~20 mm粒径砾石覆盖,并保持适度的水胁迫不仅有利于根系的扩展,而且能提高西瓜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浮游植物计数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探索了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在批次培养过程中氮磷吸收、产毒、生物量、p H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对磷的吸收迅速,可以将磷储存于体内,待生长使用。该藻对氮的吸收相对缓慢,环境中氮缺乏时,产毒量不再增加,说明氮对产毒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第二对数期中出现了碳限制环境,导致叶绿素a在碳限制条件下无法表征藻的生物量,相反,叶绿素a和生物量呈负线性关系,可能是叶绿素转化成其它含碳物质,用于生长。毒素不仅存在于细胞体内,培养液中(胞外)也含有毒素,并且胞外毒素从稳定期开始逐渐升高。胞内毒素的组成中GTX1/4占据绝对优势,GTX2/3含量相对较少。生长延缓期和第一对数期,各种毒素组成比例相对稳定,而在随后的生长期内,GTX1/4在总毒素中的占比逐渐上升,GTX2/3占比逐渐下降,表明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组成会随着生长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土壤钾含量高光谱定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快捷准确地进行土壤钾(K)含量的预测,基于土壤高光谱数据和化学元素分析数据,研究土壤光谱与土壤钾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对土壤原始光谱进行处理分析基础上,提取反射率(R)、反射率倒数的对数(log(1/R))、反射率一阶微分(R')和波段深度(BD)4种光谱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波段深度是估算土壤钾含量最好的光谱指标,其建模精度超过0.85,均方根误差不超过0.1;全波段高光谱分辨率反射光谱具有快速有效估算土壤钾含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在协调元基础上,通过一次逼近理论,建立随机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模糊数学模型实现对边坡体工作状态的软化处理;借助于模糊随机数值方法对荆南长江干堤局部破坏失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堤防工程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堤防系统的层次性及模糊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堤防工程风险评价系统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构模型。结合FCT(Fuzzy Consistency Theorem)及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定义了模糊一致空间,实现了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权重反演。针对各典型护岸段,通过加固前江堤系统风险评价的结论,实现了护岸工程的风险等级划分,进而按照局部与整体加固两种情况完成了加固后江堤系统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祁连山南北布设的10台REFTEK宽频地震仪器记录到了2003年4月发生在仪器台阵范围内的6.7级地震及其数十次余震,提供了研究青藏高原北缘深部构造的新资料,对3级以上震源的定位和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逆冲左行走滑断裂东段的宗务隆山逆冲断裂在南北挤压作用下引发了此次地震活动,是陆陆碰撞和内陆俯冲的结果,青藏高原北缘的走滑断裂在浅部呈缓倾斜,深部往往以较陡的产状向下延伸。震源区的构造分析证实了印度板块岩石圈的超深俯冲作用对高原北缘的影响,受南北向应力作用影响形成的走滑断裂近东西向的位移目前仍很剧烈。  相似文献   
19.
病程相关蛋白(PR)广泛参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从东方百合(Lilium)杂交品种索邦中克隆了PR1基因,并命名为LhSorPR1。LhSorPR1基因cDNA全长870 bp,5’非翻译区和3’非翻译区的长度分别为47 bp和274 bp。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549 bp,编码182个氨基酸。成熟的LhSorPR1蛋白(不含信号肽)分子量为18.19 kDa,等电点为5.69。采用同源建模方式构建的LhSorPR1蛋白三维结构与其模板番茄PR1蛋白p14a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说明百合PR1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植物中的PR1蛋白具有较强的保守性。构建pCold Ⅱ-LhSorPR1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成功表达。使用免疫印迹方法对表达的LhSorPR1重组蛋白进行了验证,并对带有His标签的重组蛋白成功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20.
为舟山潮差带海相沉积物固结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物质基础,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海相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并测试了海相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种类及其相对含量,还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海相沉物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海相沉积物含水率高、初始孔隙比大、呈流塑状,为低液限粉质黏土;活性指数为12.4,属于活动黏性土,矿物的亲水性较好;全盐含量高达9~11.2 g/kg,阳离子交换能力不强,有机质含量(5.82~12.7 g/kg)较高;pH值为7.35~8.36,呈弱碱性,加上孔隙水中K^+,Na^+,Ca2+,Mg2+的存在,使得高岭石常不稳定,有向伊利石、蒙脱石或绿泥石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