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溢油探测系统(Oil Spill Detection,OSD)在识别溢油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误判信息,需要人工加以判断剔除。文章通过对溢油雷达监测结果误判信息的来源分析,利用形态学图像处理的方法,通过信息提取、设置判别条件、误判信息剔除等过程,实现对溢油雷达监测结果中的误判信息的再次判别。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剔除海量监测结果中的误判以及无用信息,筛选最可信的雷达溢油监测图像,能够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溢油雷达对平台溢油信息监测的准确性和雷达溢油监测的业务效率。  相似文献   
12.
五河杂岩的变质岩石学及P-T条件分析钻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河杂岩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南缘最重要的岩石单元。然而,直至今日,人们对于该组杂岩一直缺乏足够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其形成的变质条件分歧较大。本文通过对蒙城南ZK02钻孔中五河杂岩的构成和地质特征详细研究表明五河杂岩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为一套由云母片岩、大理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变质表壳岩系,下段为一套基性变质岩,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和少量的混合岩。同时,针对下段特征岩石(石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并应用不同的温压计进行P-T条件评价和比较,结合岩相学限定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五河杂岩的主体普遍经历了高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温压范围为:T=671 ℃~700 ℃和P=0.82~0.95 GPa,地温梯度约为25~28 ℃/km,与典型陆壳地温梯度类似。与同邻区主要岩石单元的变质级别相比,五河杂岩应当形成于板内变质环境,并不具备造山带变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聂峰  石永红  王娟  康涛  曹晟 《岩石学报》2014,30(6):1718-1730
通过对肥东群南缘特征性岩石——磁铁石榴角闪岩的构造地质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磁铁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以构造透镜体形式产出,该变质岩具有两个阶段变质矿物组合,热力学评价显示①阶段的温压范围为:T=616~700℃和P=0.66~0.85GPa,平均温压为T=653±35℃和P=0.75±0.09GPa。②阶段的温压范围为:T=597~643℃和P=0.51~0.94GPa,平均温压为T=620±15℃和P=0.73±0.15GPa,并表现出一个快速等压降温P-T演化特征。锆石U-Pb定年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该磁铁石榴角闪岩的变质年龄为2469±49Ma。结合地质背景和前人的研究,可以判定该类岩石可能源于华北板块。由于郯庐断裂的左旋走滑作用被构造并置与扬子板块中。从而进一步推测,郯庐断裂(安徽段)横向宽度可达到10~15km。  相似文献   
14.
王娟  李钢  于悦  赵美风  冯忱熹  陈诺 《热带地理》2022,42(9):1559-1570
拐卖儿童犯罪屡禁不止,备受社会和学界关注。地理学视角下的已有研究多注重宏观区域定量分析,缺少基于寻亲成功案例聚焦被拐儿童的微观定性分析,尤其对被拐儿童记忆空间与记忆地图的探究不足。文章基于从“宝贝回家”公益平台提取的典型案例,综合运用文本分析、认知地图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索寻亲成功的被拐儿童记忆地图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被拐儿童记忆内容由地方性知识、家庭性知识和个体性知识3部分构成。其中,地方性知识包括儿童家乡的自然物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要素;家庭性知识包括儿童原生家庭成员信息、亲缘关系等要素;个体性知识包括儿童自身体貌特征、失踪时穿着等要素。2)被拐儿童记忆空间形成于其日常活动空间,是地理空间与人文情感的结合;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和时代变迁,儿童记忆空间要素产生变化,形成不同阶段不同时代的独特个体记忆,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易塑造混合复杂的记忆空间。3)被拐儿童记忆地图根据其记忆内容及记忆要素类型分为多要素混合式记忆地图(依托多种感官、多要素定位家乡区域)、空间化布局式记忆地图(即手绘完整地图,具有空间性和尺度性)、单要素主导式记忆地图(即以地标和地名为关键要素)3种模式。4)儿童对其日常活动中频繁接触的场所会留下较为深刻印象,家乡环境中独特形状的道路、水域更易使儿童产生记忆,成为寻亲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素;地名、方言、习俗组合与地名、地标组合成为寻亲成功的关键要素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不同DEM数据源的艾比湖流域仿真水系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岩  张飞  王娟  张月  李瑞 《测绘科学》2018,(3):35-44,57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在仿真水系模拟方面研究较少和数据适用性的问题,该文提出利用SRTM3-DEM和ASTER-GDEM两种数据源对艾比湖流域进行仿真水系模拟和精度对比的研究。采用ArcGIS Hydrology模型分别对两种DEM进行水系模拟,通过多次设置参数和阈值,实现了不同水平分辨率和不同阈值河网水系的对比分析;然后利用Google Map河流数据和实测水系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同时采用"套河差"算法研究水系的差异。结果表明:SRTM3-DEM模拟的河网水系与实际水系更接近,吻合精度较高;DEM的坡度和水平分辨率对模拟水系的影响不大,但DEM的垂直精度对模拟水系的吻合精度起控制作用。本研究为艾比湖流域在水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植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关键技术是消除植物样品的有机基体效应,本文通过预处理方法中的酸消解体系、称样量和消解方式消除其影响。以国家标准物质灌木枝叶组合样(GBW07603)为材料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硝酸-过氧化氢、硝酸-氢氟酸、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3种酸溶体系的消解效果,以确定最佳酸溶体系,进而定量研究2种称样量(50 mg和100 mg)和3种消解方式(密封高压二次消解、密封高压一次消解、微波消解)的消解效果,并以In作为内标采用ICP-MS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酸溶体系的消解效果最好;50 mg的测定值更接近于参考值;微波消解法的测定值明显偏低,而密封高压二次消解法是灌木枝叶样品预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普勒雷达、气象卫星、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数据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桂林2019年6月6-12日接连3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与形成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次过程按影响系统分属暖区暴雨、低涡暴雨和锋面暴雨过程,均发生在高空急流右侧辐散、低空急流左侧辐合叠加区。(2)3次过程均受500 hPa短波槽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影响,但第1次过程中西南急流及地形等、第2次过程中低涡切变线、第3次过程中冷锋也起到重要作用。(3)3次过程的触发系统不同,第1次暖区暴雨过程迎风坡地形对其起触发作用,西南急流使得后向传播的对流云带维持;第2次低涡暴雨过程的触发系统为低层位于贵州一带的西南涡,西部冷空气侵入与西南急流加强是低涡对流云团维持较长时间的原因;第3次锋面暴雨的触发系统为冷锋,锋面配合锋前暖湿气流使对流云带加强。(4)第1次过程暖区暴雨MCS模态主要为线状后向扩建类,极端强降水出现在线对流中后端;第2次过程低涡暴雨MCS模态为涡旋类,极端强降水出现在涡旋中心附近;第3次过程锋面暴雨MCS模态由前期后部层云区线状对流转为层状云包裹对流系统,强降水发生在线对流弯曲或中心强回波处。  相似文献   
18.
实时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系统如何调度应用程序。由于多类型的实时任务并存于一个系统,单一的调度算法无法满足这一需要,于是提出了集成调度的两级方案。介绍了这一方案的设计思想及可行性,并根据这一方案,提出了一个设计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与GIs集成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GIS的基本功能出发,把多媒体信息存储在GIS属性库,根据多媒体数据和GIS图形、属性的关联,实现查询的功能。从而提出将多媒体信息融入GIS对旅游信息进行管理,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探讨必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鄂尔多斯地块及周缘位于青藏高原与华北地块之间,其内部无大断裂分布,而周缘却由活跃的地震带——活动断陷带和弧形断裂带包围。因此,鄂尔多斯地块内部无6级以上大地震分布,而周缘地震活动则频度高、强度大(图1),历史上发生多次破坏性大地震,如:1654年天水南8.0级、1879年武都南8.0级、1920年宁夏海原81/2级地震等。因此,研究鄂尔多斯周缘地壳速度结构,对于研究该区地下介质结构和地震活动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