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576篇
海洋学   103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冲积平原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研究中矿物鉴定和化学分析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主要取决于土壤对成壤母质中各种矿物成分的继承,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差异和在不同深度的含量变化均可通过矿物和矿物组合特征较为直接地示踪显现,土壤中矿物组成对其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此,利用土壤的矿物组成确定其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初始值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可进一步解析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判别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类型。  相似文献   
992.
三峡井网的布设与观测井建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我国第 1个以监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地下水前兆为目标的三峡井网布设与观测井建设的科学思路及其实施结果。由于水库蓄水引发一定震级的诱发地震时 ,会引起含水层应力应变状态及与其相关的孔隙压力变化 ,并导致观测井水位的异常变化 ,为此利用震级 (MS)、孕震断层长度(L)与应力应变场变化范围 (R)的关系确定了井数与井间距 ;井位的选择 ,主要依据了地下水动态为映震灵敏条件的科学认识 ,选择了断裂带及其应力易集中的端点、拐点与交点等特殊构造部位 ;井深与井孔结构的确定 ,遵循了在有限投资的前提下 ,尽可能揭露封闭性好的承压含水层 (带 )和尽可能减少地表水文气象因素干扰的原则。按照上述思想与原理 ,在坝区和库首区各布设了 4口井 ,井深为10 0~ 2 0 0m ,均揭露出封闭性较好的承压含水层 (带 )。初步观测结果表明 ,三峡井网的布设与观测井的建设较为成功 ,为诱发地震前兆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大江截流期气象保障服务系统通信传输子系统是整个长江三峡工程气象保障服务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通信子系统的功能、可靠性等直接影响整个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本文介绍了武汉区域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在1996年11月试验传输三峡气象服务产品的情况,同时提出了加强三峡工程气象通信保障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及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本文通过对黄骅盆地新生代裂陷规律研究,提出了盆地第三纪扩张断陷的动力机制。认为英俊骅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是晚白垩世以来中国东部岩石圈区域伸张背景下,叠合部庐断裂剪切活动及地幔拱升的结果,盆地扩张演化表现了埕宁隆起相地于燕山隆起及沧县隆起背离式侧旋的全过程,其发展特点具有时间上“旋回性”及空间上的“迁移性”。笔者在构造沉降分析及平衡剖面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盆地扩张的四个变形阶段,同时认为,黄骅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7.
位于埕北斜坡北缘的岐东构造带是埕宁隆起与岐口凹陷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3-D地震资料解释及岐口凹陷第三纪以来的沉降特点表明,岐东断裂构造带在第三世细历了三次不同的构造变形,即沙河街组不均匀拱张断陷;东营期初期张扭性变形及晚第三纪离散型走滑变形,据此推断,埕北斜坡在第三纪也经历了相应的应力场变更,斜坡上断裂系统与扣村一羊二庄基底断裂控制下的剪切变形有关,NWW向断裂应属于与PDZ带微角度斜交为“P”剪  相似文献   
998.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与GIS技术,分析了1980—2018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变化并分析成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多年均值为40.26 t·hm-2,10年倾向率为-8.02 t·hm-2。2000年前以中度风蚀为主,2000年以后以微度风蚀为主。(2)空间上,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不同风蚀强度面积占比排序为中度>轻度>强烈>微度>极强烈>剧烈,微度和轻度风蚀面积呈现增大趋势,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风蚀面积均呈现减小趋势。总体上,全区土壤风蚀均呈现下降趋势,西北部下降幅度最大,南部下降幅度最小。(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主要受风速(u)、温度(Ta)、植被覆盖度(VC)和土壤含水量(sw)影响,u的直接作用最明显,而TaVCsw主要产生间接影响。总体来说,u对巴彦淖尔市土壤风蚀变化的综合决定能力最强,sw的综合决定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收集2019年安徽省居民对省内64家典型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旅游需求偏好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安徽省居民的旅游需求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全省居民省内旅游需求呈多岭型,形成4月、7―8月和10月3个需求高峰;单岭型景区各月的旅游需求有较明显差别,双岭型和多岭型的景区无明显旅游需求季节性差别;全省居民旅游需求时间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和独特性、景区开发程度、气候舒适度、节假日的影响;安徽省居民形成3个旅游需求偏好区,分别是皖中皖东南休闲娱乐偏好区、皖南自然观光偏好区和皖西南山岳景观偏好区;全省居民旅游需求空间分布主要受景区密集程度、级别、资源开发程度和空间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京津和环渤海两大城市带的交汇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滨海新区广泛分布有软弱土层,属于欠固结地层,不仅会自然压密,而且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次固结变形;长期以来,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大幅超采地下水的形势严峻。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的综合作用,使得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现象普遍发生,形势不容忽视。应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预测地面沉降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研究的最紧迫任务之一。地面沉降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文章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及马尔柯夫预测模型特点,提出了地面沉降预测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并应用实例演示灰色-马尔柯夫模型预测过程。为便于大量监测点的预测,采用C++编程对天津滨海新区170个监测点进行预测,结果证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趋势预测具有实际意义,表明此模型对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的时间数列预测具有较好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灰色-马尔柯夫模型一般需要较多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越多,预测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