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超新星在宇宙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利用Ia型超新星为探针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天文学家。首先,通过详细介绍超新星宇宙学研究的物理原理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观测与研究,讨论了宇宙加速膨胀发现过程给予当前研究工作的启示。然后,回顾超新星宇宙学研究在近10多年来的进展和主要成果,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国内外超新星宇宙学研究中超新星观测研究的大型项目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与介绍,讨论和展望了超新星宇宙学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52.
信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迈入了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有力地推进了信息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信息密集型产业。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信息科学正在向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发展。旅游信息作为旅游信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类体系与编码的探究已刻不容缓。在深入分析旅游信息概念的基础上,探寻旅游信息发展的理论支撑,进行旅游系统分析,构建了旅游系统模型;从系统内部信息、系统外部信息和时空信息3个维度,提出旅游信息多维分类体系,建立立方体分类模型;最后,对分类信息进行编码,构建了3段16位编码框架结构。研究成果对旅游信息应用数据库、各类旅游应用系统、数字旅游以及旅游信息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要素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类、多时相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后的耕地变化和干流绿色走廊带的植被、沙质荒漠化和盐碱质荒漠化等主要生态要素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1999-2008年间,流域耕地面积逐步扩大,从167.17万hm2增长到207.51万hm2。其中,塔里木河干流区耕地面积增加最快,叶尔羌河、开都河-孔雀河与和田河三流域稳步增加,而阿克苏河流域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除阿克苏河流域外,塔里木河流域等其他三流域和塔里木河干流,在2004-2008年间的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大于1999-2002年和2002-2004年两个时段。(2)2002-2004年间,塔里木河干流绿色走廊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减小和强度减弱、盐碱质荒漠化土地的强度减弱等。耕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引起的灌溉用水量的增大,对长期采用输水实现塔里木河的生态功能恢复具有长期性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4.
 碳循环模型是模拟陆地生态系统,估计和预测不同尺度碳收支格局和变率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碳循环模型应用中存在数据处理量大、运算复杂、互操作性差、难以推广等问题。由开放地理信息联盟(OGC)制定的网络处理服务(WPS)标准为实现碳循环模型的发布、共享、重用与组合,促进碳循环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遵循OGC WPS标准,以SOA设计了碳循环模型服务平台的整体架构,详细描述了平台模型接口设计、模型算法开发、WPS服务的封装与发布、平台浏览器客户端界面开发等关键环节的实现方法,为用户提供了碳循环相关数据和模型服务的发布、管理、调用、组合、异步交互、状态监控和结果可视化等功能。并以VPM模型服务链为应用实例,演示碳循环模型WPS服务开发、封装、调用和组合的方法,展示了该服务平台的功能。该平台的建立为我国碳循环模型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5.
滇西南涧—云县一带广泛出露的无量山岩群是一套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密切相关的中低变质沉积岩夹火山岩系,其形成时代、沉积充填序列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南涧县公郎乡一带的无量山岩群发育有厚数厘米的变质英安岩夹层。对变质英安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428.7±8.7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338~387Ma、250.5±8.1Ma、146.0±6.0Ma的变质年龄。认为无量山岩群原始沉积岩形成于志留纪,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经历古生代造弧而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在白垩纪受热事件影响而发生热变质作用;同时还获得2034±22Ma、1140±16Ma、731±15Ma及469~522Ma的单颗粒锆石年龄,这些年代峰值与整个扬子陆块西缘获得的前寒武纪、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年龄及分布特征基本可以对比;记录了Columbia、Rodinia和Gondwana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56.
<正>农地流转是土地流转的一种类型,其含义指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和转让使用权。农地流转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截至2009年5月,辽宁省农地流转面  相似文献   
57.
基于宝山国家基本气象站部署的毫米波云雷达2019年的观测数据,辅以激光雨滴谱、微雨雷达、探空资料、风云四号卫星产品、地面雨量计等多元观测数据,从探测稳定性、探测能力、基数据和产品数据探测合理性等方面开展了毫米波云雷达观测质量评估。结果表明:毫米波云雷达在试验期间仅出现单次软件故障,且基数据全年获取率高于95%,探测稳定性较好;毫米波云雷达各高度最小可测回波强度位于-40~-20 dBZ,并随高度呈现出与理论相符的指数递减;9 km高度以下最小回波强度变化小于2 dB,最小回波探测能力稳定性较高,在降水率达到4~5 mm/h时,毫米波云雷达会出现强衰减导致的虚假晴空区。虽然多部毫米波云雷达的基数据存在差异,但与地面雨滴谱计算回波强度和微型雨雷达观测回波强度具有一致的垂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毫米波云雷达探测云顶云底高度与探空资料估算云顶云底高度、风云四号卫星反演云顶高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拼接缝和距离旁瓣虚假回波是较为直观且能够对业务化应用产生直接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国家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服务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和相互增益的协同关系的正确认知,是开展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决策的前提。2018年国家重点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中明确指出要优化“两屏三带”生态系统服务格局,而服务的优化离不开对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准确认知。因此,在国家尺度上开展国家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采用RUSLE模型、CASA模型和InVEST产水模型分别评估国家屏障区2000—2015年土壤保持、固碳和产水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三种服务的变化趋势,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均方根偏差法量化不同服务在各子屏障带整体和空间上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论如下:① 国家屏障区的三项服务在空间上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格局, 而在时间上,土壤保持与产水显著增加(p<0.05),增加量分别为 20.64 t/(km 2·a)和4.13mm/a,而固碳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p=0.96),服务的提升有利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② 在各子屏障带整体上,土壤保持、固碳及产水间相关系数基本大于0(p<0.05),表明三者以协同为主;而在空间上,两两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存在着极强的空间异质性,如东北森林带固碳与产水、固碳与土壤保持的权衡关系像元比例分别达49%和27%,且均集中在北部。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时,需要同时考虑到整体与局部空间的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不同,以制定更为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59.
新疆艾比湖湿地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虎  高俊峰  王晓峰  吴焱 《湖泊科学》2005,17(2):127-132
新疆艾比湖湿地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的多源卫星数据进行配准与复合分类处理,结合野外调研,解译分析各类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以土地盐渍化和风蚀两大类型占绝对优势,其动态变化特点是风蚀减少盐渍化增加.2000—2002年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减少了403.06162km2,减少幅度达53%.盐渍化面积增加了183.7km2,比重由54%上升为70%.就荒漠化的程度而言目前是趋于下降.很多重度风蚀及盐渍化转为了中度,复合型荒漠化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60.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巨大,提高南极冰盖物质平衡估算精度对实现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准确预测至关重要.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极地卫星对南极冰盖系统监测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认识、保护和利用南极,解决极地科学国际前沿难题.揭示南极冰盖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响应及其反馈机制,对深化人类对南极的科学认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用于南极冰盖监测卫星的发展现状及现有的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序列,然后讨论了运用遥感卫星监测南极物质平衡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对南极卫星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我国极地遥感卫星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对极地冰盖变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长期观测及预测能力,为相关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