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1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5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51.
李杰  王晓强  方伟  朱治国 《内陆地震》2006,20(2):143-148
利用2000年以来乌鲁木齐地区的GPS观测数据,通过讨论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反演计算了该地区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应变场。研究结果表明,在乌鲁木齐地区存在着两个挤压应力场。北东向的挤压应力场,主要在东部;南北向的挤压应力场,主要在西部。在不同的区域受挤压情况不同,方向不尽一致。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出的这种结论与通过震源机制解所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2.
新疆南天山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南天山地区2010~2013年间的10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以相邻两期流动重力值作为单元,计算出监测区重力场变化量,分析了该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孕育和发生与重力场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重力场总的变化趋势具有以巴楚、麦盖提为界西边重力场增强,东边重力场减弱的特征,区域内重力变化极值区多出现在南天山与西昆仑交汇区,重力场变化梯度也较大,塔里木盆地重力场变化梯度较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3.
2008年于田7.3级地震前西昆仑地形变的GPS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PS观测资料计算并获取了2008年新疆西昆仑地区于田7.3级地震发生前的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通过速度场分布研究了区域内主要断层的活动速率.结果表明:震中以南的龙木错断裂呈左旋走滑性质的运动特征,走滑速率为1.2~2.5 mm/a;震中以北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滑动速率为5 mm/a;震中北西面的康西瓦断裂的左旋走滑平均速率约为3~7 mm/a.区域应变场分布一定程度上受断裂带分布的影响.7.3级地震就位于断裂活动交汇的部位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的边缘.  相似文献   
54.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新疆地区的基本站、区域站观测成果对天山及邻近地区现代地壳运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天山地壳运动速率,提出了天山地壳缩短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规律。通过GPS复测资料进行区域水平运动状态的分析,通过剪应变,面膨胀值的分布,可以发现挤压、隆升、拉张、沉陷过程中产生了正负转换的地带,在这些正负交界并且剪应变值增大的地区,一般都是地震多发区。  相似文献   
55.
本文搜集、整理1998—2013年境内外天山及周边地区(包括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500余个GPS观测点数据,采用GAMIT/GLOBK软件对其进行解算和平差计算,并利用了弹性块体模型计算区域块体边界断层闭锁深度、块体运动参数和主要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东、西昆仑地震带闭锁深度最大(19km),其次为南天山地区,闭锁深度达到17km,闭锁深度最小的为哈萨克斯坦(13km);各块体相对欧亚板块作顺(逆)时针旋转,旋转速率最大(-0.7208±0.0034°/Ma)为塔里木块体,其围绕欧拉极(38.295±0.019°N,95.078±0.077°E)顺时针方向转动,旋转速率最小为天山东段(0.108±0.1210°/Ma),而天山东、西两段无论是在旋转速率上还是在旋转方向上都有显著的区别.西昆仑断裂带的滑动速率(10.2±2.8mm·a-1)最大,南天山西段滑动速率为9.5±1.8mm·a-1,其东段为3.9±1.1mm·a-1;而北天山东段滑动速率(4.7±1.1mm·a-1)高于北天山西段(3.7±0.9mm·a-1);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阿尔金断裂带平均滑动速率为7.6±1.4mm·a-1,其结果与阿勒泰断裂带滑动速率(7.6±1.6mm·a-1)基本相当;天山断裂带运动方式主要以挤压为主,而阿尔金、昆仑、阿尔泰以及哈萨克斯坦断裂带均是以走滑运动方式为主,除阿勒泰断裂带走滑方式为右旋以外,其余几个断裂带均为左旋运动.最后,利用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率计算出各地震带的地震矩变化率以及1900年以来地震矩累计变化量,其结果与利用地震目录计算所得到的地震矩进行比较,判定出各地震带上地震矩均衡分布状态,研究结果显示阿尔金、西昆仑、东昆仑和北天山东段断裂带存在较大的地震矩亏损,均具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南天山东段和哈萨克斯坦断裂带地震矩亏损相对较小,具有孕育6~7级地震的潜能,而天山西段、阿勒泰地震矩呈现出盈余状态,不具在1~3年内有发生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56.
����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8???????????30?????GPS??????????????о????????????????????????????????GPS???????????????????????????????????????????????????????????????????????????????????????????GPS?????????????????????????????????????£?????????????  相似文献   
57.
利用2005—2009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新疆南天山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并给出一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图像,结合重力段差时序图以及GPS计算资料分析2008年10月5日乌恰西6.8级地震与重力场、应变场的关系,并综合分析区域重力场与动力构造环境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重力场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微动态活动有关,重力场变化反映出应力场引起的重力源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8.
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新疆伽师强震群成因及帕米尔东北侧强震预测研究》第2专题——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GPS监测研究第2期观测工作,在新疆地震局流动测量研究队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二室的密切配合下,于1999年8月19日圆满结束。今年的观测工作量是22个GPS点位的全面观测及3个点位的归心联测。在观测过程中,以“网络工程”中的乌什基准站和喀什基本站为固定观测点,其它站为流动观测点。野外观测时间近1个月。在这次观测过程中,GPS观测组同志们遇到了南疆地区特大山洪暴发和公路多处…  相似文献   
59.
目前GPS技术已能够提供连续、实时、无障碍和自动化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变形监测。本文探讨GPS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以某水库大坝为例,介绍水库大坝变形监测GPS点布设及观测要求,并提出GPS观测整体方案,通过案例介绍大坝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数据处理流程,简单分析大坝变形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0.
新疆伽师地区现今构造运动和地形变GPS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伽师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进行加密和复测,采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解算,获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基线的相对精度达10-8~10-9.根据观测结果,初步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各基线矢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伽师地区向北推移、塔里木盆地对天山的正向挤压是该区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