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移动智能终端正在迅速成为地图服务的增值平台,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GIS地图服务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研究了移动GIS地图服务的特点、形式和模式,提出了一种地图混合服务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了Android平台下地图服务模式的技术开发,建立了一种基于自定义瓦片地图的服务开发模式;最后以客户端移动GIS地图服务演示系统为例,进行了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32.
面向服务的移动GIS开发与应用逐渐成为移动GIS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Android终端和UCMap开发平台等相关知识;其次详细研究了基于移动GIS应用的Android平台开发环境搭建和基于UCMap平台的Android终端应用二次开发模块;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GIS应用的UCMap平台开发与应用模式,并在Android平台上进行了相关技术验证,对移动GIS应用研究具有较高的技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大召营高型变电构架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哲  李天  李光  张猛  王柯 《世界地震工程》2004,20(3):141-145
河南省大召营变电站变电构架为高型构架,这种变电构架的结构形式复杂,规模较为庞大。本文采用ANSYS程序对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用子空间迭代法对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然频率和振型特征。通过对该变电站高型变电构架的动力特性分析,明确了结构的刚度特点和,找到了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计算结果对该结构的维修改造是有重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34.
珠江口盆地珠Ⅲ拗陷已经发现了大量反转构造油气藏及含油构造,但拗陷北部的琼海凹陷反转构造带研究程度很低.运用生长指数法及位移-距离曲线法分析了琼海凹陷反转构造的反转时期及活动强度.利用沉积分析及定量模拟的手段评价了该区反转构造的烃源岩、储层、盖层条件.结果显示,琼海凹陷构造反转开始于中新世中期;反转构造带发育始新统烃源岩及渐新统-中新统储盖组合;反转时期与文昌组上部烃源岩主排烃期匹配,反转构造带是琼海凹陷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5.
应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及盆地数值模拟技术,以加蓬盆地X区块为例,探讨了盐岩对地层温度及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盐岩体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厚度介于0~3 723m之间,均值808.5m。盐岩的热导率是其他沉积岩的2~4倍,因此受高热导率的影响,使得盐上地层温度及烃源岩成熟度升高,盐下地层温度及烃源岩成熟度降低;且盐岩层越厚,这一影响越大,对于盐下地层,盐厚2 000m时温度差为25.1℃,Ro差值为0.6%。离盐岩层越近,烃源岩成熟度受盐岩的影响越大,对于盐下地层,离盐岩层近的Vembo组Ro差值最大可达1.2%以上。因此,受制于盐岩体的厚度、形态等变化,不能利用钻井揭示的烃源岩成熟度及其演化过程来预测盐岩发育区周围烃源岩的成熟度及演化。  相似文献   
36.
雷达资料可以直观地显示雷暴降水过程随时间变化风场的垂直结构以及各高度层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特征,能较好地监测到低空急流以及降水粒子的垂直速度。利用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对2010年7月12日塔中一次雷暴降水过程中的边界层三维风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降水过程低层风速增大,高层风速减小;上空存在低空急流,平均风速达17.1 m·s-1;雷暴时段,下沉气流垂直速度3.0 m·s-1左右;降水时段,降水粒子平均下沉速度5.1 m·s-1。  相似文献   
37.
测定了黄河口三角洲获取的表层样ZK1(高潮滩)、ZK2(潮上带)与ZK3(陆上三角洲)的^(7)Be含量,利用降雨量-^(7)Be大气沉降通量公式估算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的^(7)Be大气沉降量,而后根据^(7)Be的比活度分布、沉积环境以及沉积物粒度探讨了研究区的侵蚀特征。实验结果表明:ZK3的^(7)Be最大可测得深度为6 mm,ZK2为2~4 mm,ZK1为0~2 mm,3个样点的^(7)Be比活度均在0~2 mm内达到最大值。ZK3的^(7)Be比活度随深度呈指数式衰变,且其面积活度值与沉积通量估算值相符,表明ZK3处沉积环境稳定,也验证了沉降公式在黄河三角洲的适用性。进一步结合沉积速率与沉积时间对3个样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黄河三角洲的高潮滩和潮上带在风暴潮来临时分别经历海水和风力的侵蚀作用,2018年11月20日至2019年5月3日样点ZK1处沉积平衡(B)为−0.4 cm,样点ZK2处沉积平衡(B)为−0.2 cm,反映了风蚀作用强度弱于海水侵蚀作用。研究区在冬半年内表现为净侵蚀但整体地势变化平缓,且侵蚀强度应具有冬半年大于夏半年的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38.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考虑初始缺陷的塑性区模型,详细介绍了这种模型的单元类型、网格密度、材料属性、边界条件、求解方法以及残余应力和初始几何缺陷的施加,并通过和经典的Vogel框架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利用这种模型分析了初始缺陷对于钢框架二阶弹塑性受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快速发展,页岩储层的微观结构表征及分析技术显得愈发重要.其中基于阈值分割法获取页岩孔隙结构参数是目前页岩微观结构表征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的阈值分割方法主要有最大类间方差法、最大熵闽值分割法等,它们在各种图像分割任务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页岩孔隙分割问题上,它们均存在耗时较长且不能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40.
依据前人对岩石圈层结构的认识和地震反射界面揭示的沉积充填,本文对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域的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岩石圈热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具有“热盆”特征,超深水区较深水区更热,但超深水区沉积基底的现今温度较深水区低。大地热流值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从深水区向超深水区逐渐增高,与地壳和岩石圈向南减薄趋势一致。南海北部深水及超深水区具有“冷壳热幔”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地壳热流主要由基底的构造形态和地壳减薄程度控制,地幔热流则只受控于岩石圈基底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