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遥感调查及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内蒙古中部地区作为典型荒漠化区域,根据荒漠化土地分类体系,确定决策树的结构以及各类地物在树形中的位置。基于各类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和图像数据反映的综合特征,采取相应的识别和提取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从多光谱及多时相TM和ETM+遥感数据中提取出的光谱反射特性、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以及土壤湿度指数等复合指数进行不同地物的分类和提取。结果表明:利用决策树分层提取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和避免提取地物时多余信息的干扰及影响,目标明确。然后,通过图像代数检测法及目视解译法确定1990-2000年土地荒漠化的变化信息,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荒漠化演变规律做出分析。最后,结合研究区气候数据,在GIS支持下,通过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和气候因子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影响环境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与蒸发量(干燥度)。  相似文献   
72.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the pollution from the formation of Nansihu Lake,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isotope age and depositional rate and analyzed the organic geo-chemical quotas and heavy metal quotas of two sedimentary profiles of Weishan and Dushan lakes.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formation of Nansihu Lake, the change of the pollu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phrases. At the early phrase of the formation, the organic matters of the lak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exotic matters and had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effect on the water and sands from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At the middle and late phrases of the development, the endogenous matters of the lake became the main and stable source of the organic matters. The overflow of the Huanghe Riv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the cut of trees caused the changes of the historic pollution. In recent 20 years, the modem industrial pollution from the organic matters and heavy metals has an increasingly heavy tendency.  相似文献   
73.
无人飞行器遥感影像的自动相对定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套适合于无人飞行器遥感影像的全自动相对定向流程。其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利用SIFT特征的旋转、微小仿射的不变性等从影像提取特征并匹配,基于RANSAC的相对定向进行误匹配剔除,划分均匀网格的Frstner特征提取,基于核线约束的近似一维影像匹配,最小二乘匹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成功率,获得点数多且点位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4.
大港滩海埕北地区古近系发育沙三段至东一段地层,在这些地层中保存着丰富的介形类、腹足类、轮藻类、孢粉和藻类等生物化石.按照生物特征将沉积物分为A,B,C,D,E等5种生物相带,分别对应河流—三角洲平原和沼泽相、滨湖相、浅湖相、浅湖—半深湖相、深湖相的沉积环境.勘探资料表明,水生生物繁盛的滨湖、浅湖、半深湖环境是储集层发育...  相似文献   
75.
氢化物发生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锡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根据锡元素特性,研究利用氢化物发生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锡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不用分离干扰元素,大大提高了分析测试速度,且通过国家一级标样的分析能够满足0.001%~1.00%含量的锡矿石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6.
在地下水的勘查中,通常使用视电阻率和极化度垂向电测深以及井和中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和天然放射性测井等方法。当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解释时,得到的水文地质信息量不多,本文介绍了一种概率-物理-水文地质解释方法。这一方法在传统解释的基础上,考虑了包括综合电性剖面在内的等效参数,单变量与综合特性的关系,抽水孔中获得的透水系数,过滤系数,涌水量,矿化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相关和复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  相似文献   
77.
78.
王琳 《国外铀金地质》2001,18(3):164-168
本文探讨了从防护和生态学观点最为重要的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子体产物的存在形式和迁移能力,因为在非放射性矿产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以及在进行以工程为目的山地工作中,它们可能会积累。将岩石的工业产品、废物和废石堆根据其对职工的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同时拟定了避免对生物圈造成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9.
“夜间经济”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和市场空间,夜间经济集聚区作为其载体,其准确识别、合理分类和科学布局是发展夜间经济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更是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点轴发育、定量识别”的认知框架下,在定量表达夜间经济活力测度的基础上,利用焦点统计和ISO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和识别夜间经济集聚中心和集聚区,并根据区位熵及其变异系数对识别结果进行类型划分,克服了目前夜间经济实践中存在的集聚区范围划定主观随意、类型标准不一的问题,为夜间经济定量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研究表明:① 相较于DMPS/OLS及NPP-VIIRS等夜光遥感数据,Luojia1-01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高,溢出效应低,更适合于“夜间经济区”这种小尺度的精细化研究。② 夜间灯光和兴趣点数据是夜间社会活力和功能活力的良好表征,其综合影响可通过夜间经济活力测度来定量表达;③ 上海推出的12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中,有11个被识别,识别率达91.7%;④ 根据集聚区的功能结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非平衡发展-起步型、平衡发展-起步型、非平衡发展-成熟型、平衡发展-成熟型4种类型,该分类方式具有普适性;⑤ 在起步阶段,上海中心城区夜间经济集聚区主导功能为购物、餐饮;在成熟阶段,其特色发展方向为住宿、科教文化和体育休闲功能。四大集聚区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形成明显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贵州省发生了几次具有较大影响的中强地震事件,贵州民众对地震的关注,对地震知识的需求空前高涨。为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结合目前科普宣传工作的实践,对贵州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