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珂  王鑫  郝美仙  苏柱金  刘芳 《中国地震》2019,35(4):753-761
针对当前省级区域测震台网在判别边界地震是否需要速报的问题,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的边界数据,利用几何学中包络线原理,在Matlab中将内蒙古地震速报范围以包络线的形式呈现,解译Msdp地震分析软件的数据接口,实现内蒙古地震速报区域在Msdp软件中的自动确认;对比分析地震速报区域自动确认功能的结果与现阶段手动量取方式判别地震事件是否需要速报的结果,表明地震速报区域的自动确认可提高速报业务软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简化地震速报工作的操作流程,减少速报用时,提高速报工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2.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场的实测结果,采用卓资山露天钼矿微震监测项目产出资料,提取了5类微震事件的波形特征和时频特征。波形特征显示:微地震的振幅、辐射均匀性和频率变化特征表明微地震是由于岩层受到单力偶和剪切力作用破裂而产生;爆破具有P波初动方向向上、S波不易识别的特点,包含“初震段、主震段、尾波段”三段变化形态;小型边坡滑坡波事件属楔体滑坡,是由多个“加速—缓冲—终止”构成,波形是由包络线呈“V”字形的多组脉冲波列组成;机械开采震动事件具有自振能量不变、脉冲幅度相差很大、持续时间间隔不确定的特点;运输车辆波形振幅具有形态“弱—强—弱”、等频率、包络线呈多段纺锤形的特征。时频空间分布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界限分明的两类:一类包含微地震、爆破、机械开采、小型边坡滑坡事件,另一类只包含车辆运输事件。  相似文献   
53.
本文采用欧拉反褶积、场源参数成像(SPI)、场源边界提取(SED)、莫霍面反演、地壳三维可视化等多源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布格重力场进行反演与分析,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深部结构与变形特征,探讨区域深部孕震环境及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布格重力场整体呈负异常值,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表现出鄂尔多斯盆地异常值相对偏高、阿拉善块体次之、青藏高原块体极低的特点,其中海源断裂系形成了一条宽缓的弧形重力梯度条带,梯度值达1.2 mGal·km^-1.欧拉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相比于青藏高原块体而言,场源点具有较强的均一性,场源强度值高(密度值高)且深度稳定在25~32 km范围内,而高原块体的中下地壳尺度广泛分布着低密度异常体.SPI图可知,海源弧形断裂系位于“浅源异常”弧形区,反映其地壳较为活跃,易发生中强地震.SED图揭示青藏高原地壳向东北扩展,经过几大断裂系的调节后运动矢量向东或东南转化,SED与GPS、SKS运动特征大致相同,说明地表-地壳-地幔的运动特征有着较强的一致性.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壳幔变形是连贯的,加之莫霍面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是逐渐加深的,因此属于垂向连贯变形机制,不符合下地壳管道流动力学模式.区域形成了似三联点构造格局,其中海源弧形断裂系的深部地壳结构复杂,高低密度异常体复杂交汇,是青藏高原、阿拉善、鄂尔多斯三大块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枢纽,其运动学特征总体为中段走滑尾端逆冲,而断裂系正处于大型的弧形莫霍面斜坡带之上,具备强震的深部孕震环境,因此大尺度的运动调节与深部孕震条件共同促使了该地区中强震的多发.  相似文献   
54.
55.
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及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生态系统中光能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2007年11-12月太湖水体光学特性和组分浓度数据,对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特征和水体组分光竞争能力的表征光学量(漫衰减系数、平均余弦)和影响因素(吸收系数比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太湖水下辐照度呈现单峰分布,最高值为583nm左右:根据Kd可将黄质和非色素物质主导程度的强弱分为弱、较强、强三个等级;Kd(PAR)平均值为4.61±1.54m-1,水体真光层厚度平均值为1.11±0.35m;太湖水下光场的光能主要分布在青光和黄绿光波长范围内,约占总能量的60%,蓝光和红光波长范围内的能量约占30%,这样的光谱结构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56.
王晓丽  宋韦剑  王鑫  陈杨  张敬 《中国地质》2023,(6):1594+1933-1934
<正>(上接第五期封二)26.致密储层的原油充注孔喉下限的确定方法,ZL201910422497.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郭迎春、方欣欣、张凯逊,2023-04-18,$10000027.一种水压致裂测量装置用紧急泄水组件,ZL201910438085.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李阿伟、陈群策、孙东生、李全、金铭,2023-05-05,$6000028.一种野外组网方法、采集服务器、采集系统及存储介质,ZL201910957139.8,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姜景捷、李振、彭华、马秀敏、孙尧,2023-06-30,$5300029.  相似文献   
57.
王鑫 《中国地质》2023,(6):1930-1931
<正>2023年11月15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个机构的6849名科学家入选2023年度名单,他们在过去十年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单个或多个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力。美国共有2669人次入选,占总人次的37.5%,位居首位;中国1424人(中国内地1275人,中国香港120人,中国澳门11人,中国台湾18人),占总人次的20.8%,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58.
鱼眼镜头全景影像可测量关键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眼镜头具有短焦距、大视场的优点,在虚拟实景、视频监控、智能交通、机器人导航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希望在广视角图片上有更多的信息,同时通过这些信息的获取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鱼眼镜头摄像机拍摄的影像具有非常严重的变形,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纠正.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模型鱼眼影像畸变差修正、共线条件方程及相似三角形原理的全景影像可量测性方法,使全景图像在测绘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大柴旦—托素湖断裂进行遥感解译、野外地质调查,认为该断裂遥感迹象清晰、断层三角面发育、线性陡坎明显,分为东、中、西三段。断裂在东、西两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中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较弱。根据构造类别法认为该断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很可能是德令哈至大柴旦多次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60.
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核心问题,生命体的能量来源与获取途径是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关键科学问题.现有研究表明,生物体开始对太阳光能的大规模利用是早期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转折,生命随后逐渐发展并繁荣起来.然而,在生命活动中广泛存在着生物化学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电子最初来源是否源自太阳光能以及如何源自太阳光能目前仍不清楚.数十亿年以来,太阳光理应一直激发着地球表面大量存在的半导体矿物产生光电子-空穴对,在早期地球表面处于还原环境与弱酸性介质条件下,半导体矿物产生的光生空穴极易被俘获,分离出的矿物光电子可有效还原二氧化碳为有机物质,提供生命起源所需物质.光电子在电势差的驱动下形成光电子传递链,可直接传递到原始细胞中以维持其新陈代谢过程.天然半导体矿物在早期生命起源过程中还能起到对细胞免遭紫外线辐射的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半导体矿物吸收紫外线来实现的.正是持续产生的较高能量的光电子被早期生命细胞所利用,天然半导体矿物光催化作用产生的光电子在早期生命起源过程中扮演着合成物质、保护细胞与提供能量的多种作用,这一机制至今仍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