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箍筋约束T形截面短柱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3根箍筋约束混凝土T形截面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箍筋约束混凝土T形截面短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分析了轴心受压下T形截面柱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强度随配箍特征值、箍筋有效约束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形截面柱箍筋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配箍特征值、箍筋有效约束系数呈非线性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箍筋约束混凝土T形截面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比较,计算公式偏于安全,可用于箍筋约束混凝土T形截面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的分析。  相似文献   
42.
纤维增强混凝土十字形柱中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6个1/2缩尺的十字形柱中节点试件进行反复荷载试验,对比此类节点的破坏过程及破坏特点,分析滞回特征、位移延性、刚度退化、承载力、耗能能力,研究纤维对十字形柱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增强作用。试验研究表明:节点核心区使用纤维混凝土可以显著改善节点混凝土剥落状态、提高位移延性和承载力、减缓刚度退化。  相似文献   
43.
纤维增强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薄弱部位应用纤维增强的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和同条件下无纤维异形柱框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对比了两榀框架的破坏特征、出铰顺序、承载能力和延性、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表明:应用纤维增强的异形柱框架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显著提高,薄弱部位破坏程度减轻,耗能能力有所增强,纤维可以改善异形柱框架薄弱部位的抗震性能,提高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44.
导言陕西乾县羊毛湾水库因泄洪洞工作闸和检修闸同时损坏,致泄漏水量1.20立方米/秒。我院用潜水作业的方法在27米水深的泄洪洞进水口处安装4150×4000×270mm的钢木结构闸门并密封填堵,渗漏量仅0.02立方米/秒,完成了水下封堵任务。施工中潜水作业共47人次,潜水工作总时间(含减压)9368分钟。本文介绍施工方法、钢木结构闸门的设计和主要强度计算、潜水减压等,并对开展水库的检测和封堵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5.
46.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阻尼分布对平扭耦联隔震体系隔震效果的影响,本文对一个三层两跨钢框架,通过调整上部结构负重块位置及下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分布位置,进行不同偏心工况下平扭耦联隔震体系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不同偏心工况、不同阻尼分布情况下结构位移和加速度的时程曲线。试验和分析表明:隔震层阻尼中心与上部结构的质心位置接近,或者增大隔震层的阻尼半径,可显著地降低上部结构的扭转反应。  相似文献   
47.
为了建立单轴平扭耦联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简化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结构扭转反应的参数取值规律,首先基于层单元模型,通过假定上部结构楼层回转半径、偏心距、弹力半径相等,推导了单轴平扭耦联基础隔震结构线性化的动力计算方程;其次,运用该简化分析方程,通过一算例进行了动力响应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调整隔震层刚心使其与上部结构质心位置接近,可显著降低偏心隔震结构扭转反应;增大隔震层刚度半径及阻尼半径可有效减少或抑制结构扭转反应;所建简化分析方程能有效模拟偏心隔震结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48.
对一榀损伤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加固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及框架的滞回性能、破坏特征、延性等抗震性能做了分析,并将试验结果与该框架在无初始损伤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损伤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加固提出建议。试验结果表明,本文中的加固方案可行,损伤框架加固后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