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针对海量的天文图像数据与有限的存储空间和带宽资源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无损压缩方法,首先将超大天文图像分块,再使用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5/3整数小波变换,最后使用霍夫曼算法编码。对该方法的原理和具体实现做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比天文中常用的tar、PKZip、WinZip、WinRar软件在压缩比上分别提高了30%、29%、26%、2%,压缩速度远大于WinZip和WinRar;且该算法实现简单,适合硬件实现和利于并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13.
3维数字地球快速缓冲区分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崇俊  赵彦庆  王锋  方超  伍胜 《遥感学报》2014,18(2):353-364
提出一种应用在3维数字地球中的通过图形处理器(GPU)快速实现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的算法。使用一张4通道的纹理图作为容器将地理实体的矢量数据传入GPU,利用GPU的高效并行特性,将目标缓冲区纹理中的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矢量坐标与原实体进行距离量算,在一次渲染中得到缓冲区纹理,最后提取出缓冲区纹理的边界。选择中国的流域和湖泊矢量数据,将本文算法与两种传统的CPU算法进行了缓冲区分析计算、测试和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算法相对于传统矢量算法效率提高了9—16倍,相对于传统栅格算法效率提高11—20倍。实验证明,该算法计算简单,效果明显,特别是随着数据量增大,缓冲区计算速度显著优于传统算法,并能有效解决传统矢量法缓冲区分析中的数据自相交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盆地演化历史,分析石炭系—侏罗系缺失的原因,本文重新确定了石炭系和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断裂落差计算,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的构造演化模式。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柴北缘东段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燕山晚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应力场,对构造演化模式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自石炭纪至白垩纪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伸展、三叠纪挤压褶皱、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白垩纪早期挤压坳陷和白垩纪末挤压反转五个构造演化阶段。三叠纪,柴北缘东段在印支期发育两排近东西走向的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二叠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侏罗纪—白垩纪早期,欧南地区为继承性隆起区,未完全接受沉积;白垩纪末,受燕山晚期旋回影响,构造反转,逆冲断裂复活,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欧隆布鲁克山等主要山体隆升,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15.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陇南市,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相接壤。  相似文献   
16.
防灾胜于救险,是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会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据调查显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86个县(市、区)中,有62个县(市、区)位于山区丘陵,9个城市、30座县城、165个乡镇、1万多个村庄受滑坡、泥石流灾害威胁。目前,全省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4591处,直接威胁226.26万人、622.5亿元财产的安全。从救险到防灾,再到相应应急体系的逐步完善,让人欣喜地看到,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新理念带来的新变化,全面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进一步加强,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日趋完善,健全了信息共享、预警联动机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准确度大幅度提升。甘肃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图像高速转储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8.
南京台短水准场地NS测线北端点O点稳定性差,年变幅度约10 mm。2018年对场地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对比分析2019年的观测数据和原测线数据。结果表明,埋设的新O点、新C点点位趋于稳定,且新O点稳定性远优于老O点;改造后场地满足台站跨断层测量观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陕西镇坪地区唐家垭子钼钒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钼钒矿床,含矿地层及矿化带延伸情况显示其具有达到大型规模的潜力。矿体产于寒武系下统鲁家坪组黑色岩系,与地层展布方向一致,受黑色岩系控制;矿石类型有含炭板岩型、粉砂质板岩型及含炭硅质岩型3种;矿石含钼矿物主要有铁钼华、钼华、胶硫钼矿等,钒主要存在于钒云母中,其次为高岭土、电气石等;矿石化学成分以Mo、V2O5为主,主成矿元素为Mo、V,伴生金属元素有Ag等。矿床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认为,寒武系下统鲁家坪组为(较封闭的)浅海盆地相;含矿地层鲁家坪组的Mo、Cu、Ni、Pb含量分析表明,沉积的深度可能大于250m;w(Ni)/w(Ti)、w(Cu)/w(Ti)值表明,沉积的离岸距离为100~300km;w(V)/w(Ni)、w(V)/(w(V)+w(Ni))值反映成矿期处于缺氧—强缺氧的还原沉积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矿床为明显的深海冷水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戈壁分类体系与编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统一的戈壁分类和编目体系,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戈壁的理论基础,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戈壁资源的前提。到目前为止,只有少量文献或著作提到戈壁或戈壁类型,关于戈壁编目的研究更鲜有报道。为了促进戈壁研究的规范化,本文在参照现有戈壁分类基础上,结合戈壁科学考察成果,根据戈壁的形成原因、地表物质组成与植被类型,分三级建立了戈壁分类体系,并对每一级每一类的戈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戈壁分类基础上,提出戈壁编目设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戈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