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构建近地表横波速度模型是煤田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相较于面波多道分析法,全波形反演在构建近地表横波模型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然而,在基于梯度的全波形反演中,由于地震记录频带有限、波场的非均匀覆盖以及双重散射等原因导致梯度算子不随深度的增加而缩放,模型深部参数得不到明显更新。目标函数的Hessian算子包含曲率信息,可清晰预测梯度算子中的焦散现象及双重散射产生的伪影,因此,逆Hessian算子则可作为反卷积算子实现对梯度的预处理,加强对模型深部的照明能力。然而Hessian算子具有巨大维度,对其显式计算十分困难。基于此,借鉴逆散射理论的思想,给出勒夫波全波形反演目标函数的拟Hessian算子的表达式,并提出一种梯度预处理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断层模型、凹陷模型以及起伏界面模型的重构试验,反演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共轭梯度全波形反演方法相比,基于拟Hessian算子的预处理共轭梯度方法可加快收敛速度,提升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82.
合肥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结合RS和GIS技术,对安徽省合肥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城镇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展使耕地和水域锐减.人类活动对水域、耕地和林地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这些景观要素的斑块形状趋向简单,而城镇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形状趋向复杂.  相似文献   
83.
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在某铜矿山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山三维数字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是"数字矿山"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现代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章在对地质统计学和现代矿山数字建模技术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某大型矿山,论述了矿床三维数字建模的过程和方法.结果表明,利用三维数字建模的方法来进行储量计算、品位估值、安排生产计划,将改变矿山传统的开采模式,是我国矿山现代化征程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4.
本次研究对南海冷泉活动区福尔摩沙脊(F站位)、海马冷泉环境中与甲烷有氧氧化菌共生的贻贝(分别为Bathymodiolus platifrons和Gigantidas haimaensis),以及与硫氧化菌共生的蛤(Archivesica marissinica)腮组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发现,贻贝鳃组...  相似文献   
85.
青藏高原中部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地球动力学模式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田  管志宁 《地球科学》1998,23(3):242-247
根据中法合作项目(1992 ̄1995)取得的新资料,对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变形及地球动力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胆由不同时期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的微板块拼合而成的。从新生代开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高角度陆-陆俯冲,青藏高原内部发生以垂直应变为主的缩短变形,中新纪以后增厚的岩石圈上地幔发生不均匀剥离,导致高原快速隆升,并使青藏高原以南北挤压为主要变形变为东西拉张为主的变形,部分地区出现火  相似文献   
86.
渝东平行岭谷区土壤的蠕移灾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茂其  管志宇 《地理科学》1998,18(4):387-392
渝东平行岭谷区土壤的蠕移,主要发生在侏罗系中自统自流井组(J1-2z)地层中,在水体和重力作用下,风化岩层和上覆土层沿斜坡缓慢向下蠕移,对农地,民房及水利设备等产生严重破坏。分析测定表明研究区的粘性岩土被为低膨胀性粘性土,粘接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蒙脱石为次,化学成分以SiO2胶粒含量最高,最后提出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湿度指标控制,农田基本建设采用区域环境绿化增强土壤排水能力等方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7.
采用批量振荡吸附平衡法设计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试验,对比研究了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考察了不同K+浓度的溶液对蒙脱石吸附菲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线性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描述矿物吸附等温线的准确性,并从吸附热力学角度探讨了矿物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均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解吸滞后现象;相对于线性吸附模型来说,针铁矿和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解吸更符合Freundiich吸附模型;与蒙脱石相比,针铁矿对菲的吸附更为显著,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溶液中软阳离子K+的存在使蒙脱石对菲的吸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菲在蒙脱石和针铁矿上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放热,同时伴随着熵值减小的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蒙脱石和针铁矿对菲的吸附能力均减弱。  相似文献   
88.
本文讨论引起中国东部岩石圈巨变的动力。认为较重的岩石圈地幔位于较轻的软流圈之上形成的瑞雷-泰勒不稳定性驱动岩石圈地幔流动是东部岩石圈巨变的构造动力。由于瑞雷-泰勒不稳定性只存在于中年期大陆,老年期与青年期大陆都不存在瑞雷-泰勒不稳定性,因而只有像中国东部那样的中年期大陆才能发生蘑菇云地幔构造。  相似文献   
89.
川东北普光气田鲕粒白云岩储层粒内溶孔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普光2井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鲕粒白云岩中,常见铸模孔、新月形、半月形溶孔和环状溶孔,溶孔常具定向特征,前人多认为这些溶孔为早期成岩的大气淡水溶蚀。研究发现,这些溶孔常与压性缝、碎裂(粒)化伴生,而溶孔无明显变形,表明是形成于构造挤压之后的埋藏溶孔。埋藏溶孔有二期,一期中有沥青充填,另一期无沥青充填,前者形成于石油侵位之前,后者形成于侵位石油演化为沥青之后。研究认为:构造挤压作用于岩石时,应力首先使鲕粒中结构薄弱点—同心圈层之间产生裂缝,当应力集中于上端,使鲕粒上端优先沿同心圈层发育裂缝,随应力增大裂缝沿同心圈层向下延伸,乃至形成圆形“脱壳”裂缝,在后期酸性流体进入时沿这些裂缝优先产生溶蚀,形成偏于上端的定向溶孔,以及沿同心圈向下溶蚀形成新月形、环状溶孔,挤压和(或)溶蚀更强,则发育成铸模孔。  相似文献   
90.
蒙脱石与滑石矿物对菲吸附-解吸行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批量处理平衡实验,考察蒙脱石与滑石矿物对菲的吸附解吸行为。采用Henry和Freundlich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分析比较,并着重考察软阳离子K+对上述两种矿物吸附菲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蒙脱石对菲的吸附等温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吸附/解吸有滞后现象,Freundlich方程最符合其吸附/解吸曲线;滑石吸附菲的能力较之蒙脱石的强,且吸附呈线性,其吸附曲线与Henry方程吻合程度最好。此外,随着溶液中K+离子浓度增加,蒙脱石吸附菲的能力增强,而滑石吸附菲的能力减弱,说明软阳离子K+对蒙脱石吸附菲有明显的强化作用,而对滑石吸附菲却有抑制作用。说明黏土矿物内部结构与表面理化性质控制着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环境行为,从而影响着PAHs等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