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利用正弦分段法模拟气温日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运用正弦分段模拟法模拟气温日变化的新方法,并以山东省德州、菏泽、泰安、烟台、潍坊和青岛6个地面气象站2009年春、夏、秋、冬不同时段内一个月的自动观测逐时气温,与运用正弦分段模拟法模拟的逐时气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之间呈显著相关;该方法可以实现传统观测气温与自动观测气温的衔接以及满足作物模型对气温输入时间步长的精度要求;无论从空间或时间上,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偏差及其变幅基本能满足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72.
上海复合极端风暴洪水淹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城市面临着台风、暴雨、高潮位和上游下泄洪水叠加的“四碰头”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的严重威胁。构建了大气-海洋-陆地相耦合的一体化数值模拟系统,实现了上海市“风”“暴”“潮”“洪”多灾种复合情景的极端洪涝淹没模拟,并验证了耦合方法的有效性,为复合风暴洪水的一体化模拟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数值模拟方法。在9711台风影响下,模拟了1998年堤防升级改造后淹没面积(水深>0.2m)比改造前减少了62%,表明沿海沿江堤防设施建设在上海市防台防汛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复合极端风暴洪水的有效模拟可为财产保险和未来市政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重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步,为此亟需厘清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误区。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地理教学》期刊上123篇教学设计为研究样本,重点对其教学目标的表述模式、教学目标行为动词的类别和数量进行筛选、提取和量化。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教学设计中,中学地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误区大致有三类:(1)教学目标数量过多且不易测量;(2)机械地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相对应;(3)应用教学理论或方法时忽略教学目标的表述。因此,研究建议中学地理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应当做到行为动词表述具体、素养维度突出重点、教学设计保证完整。  相似文献   
74.
文中用2001~2015年东亚区域的气压场和对流层顶臭氧含量的资料,选用并计算了最能代表东亚地区季风活动的两种指数,应用统计分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对东亚地域内季风运动及台风过程与臭氧浓度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东亚的夏季风强度指数SMC与对流层顶臭氧含量两者在40°~50°N的高纬度地区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赤道附近存在着负相关区。东亚IWT冬季风指数与对流层顶臭氧含量在南海—西北太平洋的海域有很好的正相关。在对流层上层受台风中心强上升气流影响最频繁的地区臭氧浓度低,而受到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最多的地区臭氧浓度高。   相似文献   
75.
亚热带地区3种典型林分土壤DOM数量及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土壤有机质库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也是土壤有机库中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部分,它参与了有机质在土壤中的腐殖化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一系列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此,在调节土壤养分周转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采用水浸提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探讨了亚热带米槠人促林(AR)、米槠次生林(SF)、杉木人工林(CF)的土壤DOM的数量和光谱特征,以期深入评价森林转换对不同林分土壤肥力及其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分A层土壤DOC、DON浓度均高于B层。B层土壤中,米槠人促林的DOC浓度显著低于其他2种林分(P0.05),而各林分A层土壤的DOC和DON浓度并无显著差异。各林分A、B层土壤DOM的芳香化指数无显著差异。米槠次生林A层土壤DOM的荧光发射光谱腐殖化指数(HIXem)、荧光效率(Feff)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分(P0.05),其HIXem分别是米槠人促林、杉木人工林的1.3、1.2倍,其Feff分别是米槠人促林、杉木人工林的2.7、2.5倍。三维荧光光谱表明,各林分A层土壤DOM主要以类腐殖酸物质为主;B层土壤中,米槠人促林和杉木人工林以类蛋白物质为主。各林分土壤的荧光指数(FI)均大于1.4,且B层土壤DOM的鲜度指数(β∶α)均高于A层。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米槠人促林土壤DOM没有羧酸的吸收,土壤pH最高;而米槠次生林土壤羧酸的相对含量最高;杉木林土壤DOC含量少,芳香化合物、羧酸等难分解物质相对富集。综合来看,除了建群树种的影响外,林下植被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介绍利用IKONOS的核线投影产品在国产的三种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PW)上,按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对西藏樟木测区进行1:50000测绘的实践.提出"内业→外业→内业"的作业流程.分析了投影差对DOM的精度影响和DEM与DOM、DLG与DOM数据叠加产生影像位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2月6日-4月10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海水育苗场80m3水体育苗池中,进行了几株光合细菌混合菌液作为海湾扇贝(Argopectonirradians)幼体及稚贝培育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育苗生产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浮游幼体生长速度提高了18.3%,浮游期成活率提高20.3%,幼本提前30个小时出现眼点,稚贝变态率提高14.5%,产量提高94%。  相似文献   
78.
流速作为深远海养殖海区选址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鱼类游泳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评价深远海养殖良种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游泳能力,明确最适放养规格,分别以体重50、150、250、350g的斑石鲷为研究对象,利用鱼类游泳能力及运动消耗检测装置,在24℃条件下,解析了不同规格的斑石鲷在四种流速下的续航时间、暴发游泳速度(Uburst)、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运动耗氧率(MO2),并计算出其单位位移耗能(COT)和最适游泳速度(Uopt)。结果表明,鱼体规格和流速均会对实验鱼续航时间产生影响显著(P<0.001,F=25.401,df=1),50g斑石鲷在60cm/s流速下续航时间显著小于其他三种规格(P<0.05),在大于60cm/s流速下,四种规格斑石鲷续航时间均小于30min;250g和350g斑石鲷暴发游泳速度显著高于50g与150g(P<0.05);斑石鲷临界游泳速度与体重成正相关(R=0.96),不同规格下临界游泳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规格实验鱼间最适游泳速度无显著差别(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斑石鲷游泳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50g和350g斑石鲷耐流能力显著优于50g和150g。综上所述,斑石鲷在深远海海域进行陆海接力养殖时,建议放养250g以上规格,且养殖海域流速不超过60cm/s。  相似文献   
79.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创建为中国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已广泛应用于矿集区、老矿山深部与外围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中。在河南省银洞坡金银矿集区、甘肃省早子沟金矿、四川省拉拉铜矿集区等83个矿集区和168座矿山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该理论方法的核心是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了应用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开展找矿预测工作的流程和要点:开展预研究提出找矿思路,研究典型矿床确定主攻矿床类型;研究成矿地质体确定找矿方向,研究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确定矿体赋存位置,研究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提供矿体赋存依据,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确定成矿作用中心;综合地质、物探、化探方法,预测深部矿体空间位置;探矿工程验证实现找矿突破。本次研究为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示范,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80.
吴婕  徐影  周波涛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4):1293-1304
空气静稳日数变化与污染物浓度变化密切相关,评估气候模式对空气静稳日数的模拟能力是进行未来预估的基础.本文利用15个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全球模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分别计算了1961-2005年逐年中国上空空气静稳日数,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上空空气静稳日数的标准差、相对均方根误差、区域平均的时间序列、趋势分布和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主要模态变化特征,评估了CMIP5模式对中国上空空气静稳日数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可以模拟出空气静稳日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加的分布特征,单个模式对空气静稳日数空间分布的模拟能力相差较大.多模式集合平均可以较好地再现夏、冬季的空气静稳日数.15个模式中,CanESM2和:IPSL-CM5B-LR对中国大部分区域的模拟效果较好,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模拟能力优于单个模式.与观测相比,多模式集合平均的1961-2005年空气静稳日数年际变化波动较小,多数区域的多模式集合平均的空气静稳日数高于观测值.对于逐年的冬季空气静稳日数,大多数区域的多模式集合平均存在高估.在中国东部和新疆大部,多模式集合平均可以较好的模拟出空气静稳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是数值偏小.多模式集合平均也能较好的模拟出空气静稳日数的EOF1和EOF2特征向量分布型,但对前三个EOF的时间系数序列模拟能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