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0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荆州电子地图公交查询算法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荆州市最新的交通地图为基础,编写出荆州市旅游交通电子地图公交查询功能的算法,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组件MapObjects 2.3、高级编程语言VB 6.0和数据库SQL Server 2000实现了该公交查询功能,这对于发展荆州市旅游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Delaunay三角网中点目标快速定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内插法的构网速度及方便数字地面模型的后续应用,本文对三角形定位算法进行了研究,对基于点-线关系的方向定位算法和基于线-线关系的方向定位算法进行了改进,算法极大地减少了定位目标三角形的时间,由于定位三角形的速度是影响内插构网速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从而提高了构网速度。同时对两种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最速方向定位算法更健壮,其定位路径唯一,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3.
党坝锂辉石矿床位于四川可尔因矿田的东南部,其Ⅵ号脉是矿区新发现的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矿石研究程度低。为合理开发利用党坝锂辉石矿床锂资源并且为选矿工艺流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党坝锂辉石矿床Ⅵ号脉锂辉石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X射线衍射分析(XRD)、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TIMA)和矿物解离分析仪(MLA)等测试手段,开展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矿石中Li2O含量为0.99%,锂辉石是主要的矿石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和石英,其次为云母。锂辉石晶体虽然粒度粗细不均,但是多集中在中粗粒范围内(320~1 280 μm),属于均匀较易解离矿石类型。矿石中锂主要赋存于锂辉石中,锂辉石中锂的配分比为97.80%,伴生有Nb、Be等有益组分且达到综合回收指标值。LA-ICP-MS实测锂辉石中Li2O的平均含量为6.88%,锂辉石单矿物电子探针结果显示锂辉石中含有FeO(0.45%~0.73%),且少量Fe、Mn等杂质充填在锂辉石的解理、裂隙中,会一定程度上限制锂辉石精矿品级。  相似文献   
24.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中国诸多工矿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下,对"钢城"马鞍山的成功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定位与时俱进是马鞍山成功转型的关键,它为马鞍山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旗帜和方向。在转型中,马鞍山通过实施传统钢铁改造升级、城市空间"南进"、"东扩"战略与园林城市建设等企业家型政府的行动,在城市中创造了新的工业空间、新的消费空间,并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此外,通过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在城市内部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在区域层面则实施了积极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与更大区域的合作,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马鞍山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矿资源型城市提供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影响,进而分析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城市旅游市场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研究发现:高铁极大提升了东北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整体水平,可达性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高铁廊道效应”。网络化形成进程中,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由主干道运行期的“极化特征”向支线完善期的“均衡特征”转变,东北“全域式旅游”发展格局开始形成;主干道形成期,高铁以“虹吸效应”为主导,加剧了东北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促进哈大旅游经济带形成;支线完善期,高铁以“扩散效应”为主导,均衡式发展格局开始凸显;高铁推动了东北城市“同城化”发展进程,市内游、周边游模式将发生改变,省际游、跨地区游模式将逐步盛行。  相似文献   
26.
以荆州市最新的交通地图为基础,编写出荆州市旅游交通电子地图公交查询功能的算法,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组件MapObjects 2.3、高级编程语言VB6.0和数据库SQL Server 2000实现了该公交查询功能,这对于发展荆州市旅游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回流城镇化:中部地区城镇化开启新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流动人口流向变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部地区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兼与沿海地区对比分析,提出中部地区城镇化正在开启新路径,即回流城镇化。研究总结了回流城镇化的新特点,包括县级中心城市成为回流城镇化主要载体,城乡之间出现了摆动的“两栖”人口,地级市中心城区也是回流城镇化的重要选项。回流城镇化主要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亲情社会网络、回流创业内生动力的发展等驱动。最后,论文在理论层面总结了回流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路径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
基于虚拟区域理论视角,对扬州进行实证研究,探讨长三角虚拟区域和城市竞合的关系。研究认为多层次的虚拟区域已经在长三角出现,城市在空间定位、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诸多竞争。与此同时,为缓和城市竞争,城市合作开始出现并不断深入,合作形式也越加多样。研究也指出各自利益考量浮现虚拟小区域、合作机制薄弱和省管县体制对区域一体化的负面影响等新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跨界区域不断涌现,形成以合作互利为制度基础的区域治理新主体。作为全球发展最早、规模最大、行政边界层次最为丰富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跨界区域之一,欧盟跨界区域为世界各地的跨界发展与治理提供了经验范本。本文在概述欧盟跨界区域研究背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发展历程,指出欧盟的跨界区域发展与欧洲一体化的宏观趋势紧密相关,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空间导向的跨界发展萌芽期、法律导向的跨界发展成长期、经济导向的跨界发展拓展期以及制度导向的跨界发展深化期。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欧盟跨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特征,重点关注了其多层次的治理结构与稳定保障政策的形成过程与实施路径。以此为借鉴,结合笔者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观察,本文对长三角区域跨界协同发展的政策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推动项目化的资金支持和运营制度的建立;丰富治理尺度,强化跨界组织和基层政府的治理参与;以及推动临界地区的合作发展。通过欧盟经验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际行动的具体结合,笔者希望对长三角跨界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以此对我国跨界区域发展的支持机制、治理逻辑及空间落点的制度化提升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0.
针对Delaunay三角网内插多边形的实用性,提出了一种Delaunay三角网快速内插多边形算法,该算法先将多边形的边作为约束数据入网,然后对多边形内部三角形进行清空处理。在影响区域及多边形内部三角形确定上,提出了一种快速解决方法,大大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