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深刻分化,迫切要求综合,要求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现代区域地理学离开综合方法是不可思议的。遗憾的是,我们的地理教育尚不能充分满足这一需要;而国民经济的主管部门还没有关注对具有结合适应能力的地理—生态学家的需求。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他们又都取决于自然环境的质量和生产力。目前在我们星球上居住着五十多亿人。据联合国最近资料,人口数量的稳定,要经过300~400年,在达到110~120亿人以后,才能实现。人口数量的增长要求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72.
高温高压微束衍射实验进展及其地学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同步辐射X射线微束衍射技术与静态高压装置(包括金刚石压砧设备和大腔体压力机设备)结合运用是研究高温高压下物质晶体结构、相变等的有效方法。金刚石压砧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的发展体现在:在产生极端高温高压的同时,获得准确的实验温度压力值,采用充装气体传压介质等方法减小压力梯度,采用激光双面加温技术和改进激光光路以减小样品径向和轴向的温度梯度。大腔体压力机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产生更高的实验压力,以及测试过程中使样品在一定幅度摆动以消除晶体生长和择优取向对衍射数据的影响。同步辐射X射线微束衍射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更高亮度和更宽能量范围的同步辐射光源的使用、X射线聚焦技术的发展,以及角色散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的进步。介绍了近年来高温高压微束衍射实验在地球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包括硅酸盐超钙钛矿的实验发现,铁的高温高压相变及熔融曲线、SiO2 超斯石英相变、橄榄石尖晶石相—超尖晶石相转变压力的精确测定等研究结果;认为硅酸盐超钙钛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水对地球深部矿物岩石力学性质及熔融行为的影响,高温高压下物质的化学反应性和地球深部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等,是今后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3.
In natural systems heavy metals are present in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micro-molar) , so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free metal ions is difficult. Recently, a new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called the Donnan membrane technique (DMT). Several heavy metals could b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using this method. Furthermore, all the metals did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system and the surrounding condition could not be disturbed. Improvement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condition. The free heavy metal ion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different systems using the improved method, and satisfied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174.
贵州省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属于"大塘坡式"锰矿床,具有世界上独特的成矿环境和机制,本文研究综合应用道坨超大型锰矿详实勘探资料,构建高精度全要素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建立了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模型,包含着丰富的地质属性信息和更为精细的地质空间信息,形象地表达了矿体的三维空间分布状况、矿体与围岩之间的叠覆关系、燕山期形成的典型"W"型铲式重力滑脱构造的空间形态,以及该重力滑脱构造系统对地层及矿体的交切关系,直观表达了该矿床的成矿机制、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5.
北山中南带分布着众多受韧-脆性构造蚀变带控制的金矿床(点),此类矿化的显著特征是石英微细脉或构造蚀变岩含矿且富,而围岩几乎不含矿,短距离内金品位变化剧烈,传统方法很难发现微矿化线索。运用成矿构造学分析、构造蚀变带填图和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对产于北山中南带东段的疙瘩井金矿区进行了综合方法找矿研究,取得以下认识:全区可划分为4个构造蚀变分区,北西西向主干断层上盘为有利控矿构造,其韧-脆性构造带内的构造突变或应力转换位置是矿体潜在地段。绢云母化、钠长石化是一种特征的蚀变找矿标志。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是该区最主要的成矿元素,各元素异常空间分布与划分的4个构造蚀变分区配套,其中成矿元素异常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在北西西向主干断层上盘-成矿热液蚀变带。成矿构造分析着眼于矿区构造格架和控矿构造,构造蚀变分析着眼于地质过程中矿物岩石发生的变化及找矿标志,构造地球化学分析着眼于地质过程中流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和找矿对象,三者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是成矿时间-物理-化学空间的直观反映。根据本次工作,认为在北山地区通过构造-蚀变-地球化学综合方法寻找金微矿化线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6.
论中国“玻璃国土”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玻璃国土"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对"玻璃地球"的称谓。这是一个地质信息和地理信息相结合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的、可供多用户访问和开展决策分析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浅层地壳。其目的是便于矿产资源的发现和评价,同时揭示地质灾害孕育背景和机理并实现预警和减灾。"玻璃国土"建设不仅涉及理论、方法论和高功能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的研发,还涉及获取深部探测新资料能力、新资料综合和解译能力的建设,以及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勘察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模式的建立,核心是地质信息科学和技术。"玻璃国土"建设的目标与各地质矿产部门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一致,但更系统、更完整、更完善,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177.
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是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水资源规划管理、提出缓解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适应性对策的重要科学依据。针对与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系统的敏感性和抗压性相联系的脆弱性与适应性问题,提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估理论体系和一般性公式。进一步,以水资源供需安全为出发点,采用温度、降雨双参数弹性系数和有水资源基础,直观、简单的水资源关键性指标体系方法,提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模型。将模型应用于缺水最严重的海河流域,评价了现状和未来情境下流域水资源的脆弱性情况。结果表明:整体上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偏高,且平原区较山区更脆弱;气候因素对流域水资源的脆弱性影响明显,未来如不采取措施,海河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78.
对流层二氧化氮(NO2)是一种重要的痕量污染气体。现有基于OMI卫星探测器、覆盖亚洲地区的NO2公开产品QA4ECV、OMNO2和POMINO受到广泛使用,然而对于这3个产品的差异的定量认识仍然不足。我们将前期开发的POMINO产品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更新至v2.1并将反演区域扩大至覆盖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大部分地区,随后定量分析了QA4ECV、OMNO2 v4和POMINO v2.1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在2015年—2020年在不同采样条件下的异同。结果显示,POMINO版本的更新对自身NO2柱浓度反演结果的整体影响较小(<10%)。当3个产品均基于POMINO v2.1进行一致采样时,产品之间在整个亚洲区域的平均差异约为10%,在京津冀等污染地区的差异最高可达40%。3个产品均显示,京津冀地区NO2柱浓度在五年间下降了约30%,而长三角地区的变化趋势较小。当3个产品进行分别采样时,POMINO v2.1的有效数据量比其他两个产品增加了11%—44%,特别是更好地保留了重污染情形下的NO2数据,从而降低了采样引起的对NO2污染水平的系统性低估。本研究对于NO2卫星产品差异的定量分析有助于认识氮氧化物污染状况以及排放和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179.
城镇体系建设是当今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松溪县域城镇现状的调查,从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职能结构3个方面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为松溪县"十一五"期间制定城镇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0.
长白山硅藻土热处理相变及方英石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温到1250℃温度范围对吉林长白山硅藻土和非晶态SiO2进行热处理,并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长自山硅藻土在1100℃开始转变成方英石,非晶态SiO2在1200℃开始形成方英石,它们的转变温度均处于鳞石英的热力学稳定区。方英石这种热力学亚稳态形成机制与硅藻土和非晶态SiO2的中程有序结构与方英石结构类似有关,这种结构相似性有利于降低了方英石成核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有利于方英石成核作用的发生,因而在硅藻土(非晶态SiO2)→方英石→鳞石英的系列转变反应中,硅藻土→方英石的反应占主导,而在相应的温度条件下,方英石→鳞石英的相变几乎是被禁止的。长白山硅藻土与非晶态SiO2转变成方英石存在大约100℃的温度差异,主要与硅藻土独特的结构缺陷及Na、Al等杂质元素存在有关。高温下Si-OH基团的脱水反应使硅藻土结构中以OH^-形式存在的非桥氧变成桥氧,原来的结构缺陷消失,有利于降低方英石的形成温度;而Na、K、Ca、Fe等杂质元素与SiO2形成多组份体系,导致SiO2结晶温度降低,它们强的扩散特性,还有利于提高孤立Si-OH基团的脱失速率和缺陷迁移速率,并增加方英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