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裂缝的精细探测是页岩储层油气可动性评价的关键,核磁共振技术可实现多种尺度孔隙中流体的测量,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储层评价.然而,含裂缝页岩的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尚不明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三维CT数据建立的孔隙-裂缝双相介质模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裂缝参数的核磁共振测井响应特征.模拟结果表明:裂缝的存在影响页岩的核磁共振T2谱分布,裂缝张开度增大导致T2谱向右偏移,纵横比增大造成T2谱向左偏移;裂缝页岩的孔缝配置关系对页岩连通性起主导作用,孔缝配比减小,可动流体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942.
对2002~2003年6~8月闪电定位仪探测的空中电荷活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空中正负电荷的强度、密度、移向对对流性天气预报的指示性,并用前期电荷活动情况作为预报因子,建立对流性天气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43.
多时相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以其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可以获取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形变信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范围地表沉降监测。针对目前时序分析在获取研究区影像和数据预处理上耗时量大的问题,利用LiCSAR(looking inside the continents from space with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产品,采用时序分析新方法 LiCSBAS提高了解算效率。该方法采用整体干涉对质量检验和相位环闭合差,探测二维相位解缠存在的解缠误差,剔除相干性较低的干涉对和大误差像元。为了减弱大气误差的影响,利用通用型大气改正在线服务产品进行大气误差改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形变参数和大气相位联合估计方法。以成都平原地区和西部山区为例,获取2016—2020年共90景影像进行时序分析新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提出的联合估计算法在地形起伏明显地区可以有效地抑制大气误差的影响,同时在大气效应不明显的地区也不会错估而引入相位误差;(2)监测的大部分区域表现较为稳定,年际沉降形变速率...  相似文献   
944.
针对湖北省黄梅县马尾山铁矿区的矿山景观破坏严重、地质灾害发育、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历史遗留问题,采用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和多管齐下的方法,研究了生态恢复治理的工程手段和施工设计等内容。结果表明,(1)在坡脚修建格宾挡墙并在填土区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可起到加固坡脚、拦截落石和绿化的效果;(2)采用覆土+麦克垫+种植灌木-草本植物的方式对缓坡基岩裸露区治理效果较好;(3)采用坑穴法和浆砌片石槽种植爬藤植物对陡坡基岩裸露区治理效果理想。本研究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可为类似的中小型金属矿山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绿色矿山、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45.
恩施城市建设中盆地内红砂岩斜坡破坏较为严重,其中结构面控制的逆向红砂岩斜坡破坏现象普遍。以恩施市内凤凰山公园斜坡为典型实例,研究其变形破坏过程与机理。工程地质调查与室内岩体物理力学试验研究表明,该类红砂岩斜坡破坏的影响因素为斜坡地质结构构造、地层岩性与工程诱发因素。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再现了该类斜坡失稳破坏的全过程,通过坡体位移监测、有机玻璃投影监测与宏观变形拍照记录分析了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采用离散元法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该类斜坡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斜坡的稳定性状态主要由结构面控制,在工程开挖的作用下,斜坡沿结构面必发生失稳破坏。鉴于此,工程建设中必需对该类斜坡进行合理的边坡设计,防止出现不同规模的失稳滑动现象。   相似文献   
946.
肖子牛  梁红丽 《大气科学》2006,30(5):791-801
针对2004年夏季降水为南北向雨带分布的异常特点,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可能造成2004年准经向降水分布的海温场、高度场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夏季降水呈纬向分布的2003年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东,中国大陆中纬度地区东部为异常偏东水汽输送,西部为异常偏西的水汽输送,东、西风在110°E形成南北向交界,有利于形成南北经向型的水汽辐合和降水分布.而在2003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在长江以南形成稳定的带状副高,有利于雨带长时间稳定在副高北侧的淮河流域,同时中国大陆35°N以南地区为异常偏西水汽输送,以北地区为异常偏东的水汽输送,正、负异常纬向风形成东西向交界,有利于形成东西纬向型的水汽辐合和带状降水分布.对海温状况的分析发现,虽然2003年和2004年太平洋异常海温信号较弱,但印度洋和中国大陆近海海温却有明显的差异,2004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海温北高南低,西印度洋海温异常偏冷,赤道热带印度洋海温呈东暖西冷的偶极模负相位特征.而在2003年淮河强降水发生同期,西北太平洋异常海温南高北低,西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赤道热带印度洋海温呈东冷西暖的偶极模正相位特征.因此,印度洋异常海温偶极模的不同相位可能是造成2003、2004年中国夏季降水不同雨带分布型的重要原因.利用中国160个代表站1950~1999的降水资料,进一步分析了印度洋偶极模不同相位异常海温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印度洋偶极模正相位有利于中国南方降水的西移和北方降水的东进,趋向于形成东西纬向型降水分布; 而印度洋偶极模负相位有利于中国南方降水的东退和北方降水的西移,趋向于形成南北经向型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947.
随着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高层建筑逐步增加,楼层间距逐步减小,由此造成的采光遮挡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法律规定采光权的文字描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实际应用中如何表达采光权的时空范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文在基于CityGML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住宅单元的采光权空间表达方式和其计算方法。根据现有的法律和技术规定,以住宅单元物理空间外形结构划分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窗户、基于房间和基于整套单元的采光权时空计算方法,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完善建筑采光时空表达和产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8.
符养  肖义国  韩英  马明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6):1635-1643
自1992年8月10日TOPEX/POSEIDON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其海面高观测数据已累积近10年,产生了空间分辨率为0.5°×0.5°、时间分辨率为10天的二级数据产品和空间分辨率1°×1°、时间分辨率为5天的三级数据产品.本文利用1992年10月~2002年8月TOPEX卫星测高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小波分析获取了1°×1°网格全球SSHA升高及周年和半周年波动变化信息,并分析了全球以及各个洋面区域的SSHA波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海平面在1992年10月~2002年8月升高了24.2 mm,其中南半球升高26.9 mm,北半球升高19.0 mm;全球SSHA周年变化项振幅的平均值是28.8 mm,半周年项振幅平均值为8.8 mm,周年项运动明显大于半周年项的运动.北半球SSHA周年变化项平均振幅为40.3 mm,南半球为21.1 mm,北半球SSHA半周年变化项平均振幅为10.9 mm,南半球为7.3 mm.同时还发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南北赤道暖流区的周年波动存在位相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49.
"洞察"号任务是火星探测历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本文从介绍"洞察"号的科学目标和火星表面地震观测实验出发,展示"洞察"号地震数据中的发现.受益于"维京"2号的火星探测经验,"洞察"号首次成功监测到了火星震信号,并由此得到了火星壳结构的衰减特征.火星的地震数据中检测到了由气压引起的地表形变和HP3打孔信号,并用于约束登陆点...  相似文献   
950.
通过对“中国大陆环境钻探计划”首钻——云南鹤庆深钻前155 m约800 ka以来的岩芯进行孢粉研究,探讨了云南鹤庆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与古气候变迁.研究表明鹤庆盆地周围山地的植被在约800 kaBP至6.98 kaBP之间经历了以松为主的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的多次相互演替;从6.98 kaBP开始,植被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森林植被迅速退化,以草本为主,此时开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表现在砍伐森林和种植农作物等方面.与植被演替相应的古气候可划分为五个大的阶段,包含多次冷暖、干湿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