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双林  苏新民 《冰川冻土》2003,25(Z1):104-107
结合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的设计, 通过对多年冻土特殊性、寒区隧道病害及冻胀机理的分析, 提出了多年冻土隧道设计中应用隔热保温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马五1段储层识别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应用多项式自组织方法,以10个特征参数建立了中部气田马五1段储层气、水、干层判识的非线性网络模型,92个已知样本的吻合率达98.9%,为储层识别探索了又一新的方法,可供矿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岳乐平 《沉积学报》1996,14(4):148-153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红色粘土与该区重要古湖盆之一,古三门湖堆积物之间关系,并分析气候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色粘土与上覆黄土可以是连续沉积,并呈相渐变关系。2)中国黄土与三门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B/M界限位于L8,J亚带位于标志层L9与L15之间,大约S10-S13之间,O亚带位于S22-S33,或三门组之中。M/Ga界限对应于黄土与红土界限。并基本对应于三门组与游河组界限。3)红色粘土(三趾马红粘土)并非仅仅是中新世保德期沉积物。它包括上新统与中新统,上新世静乐组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新世蓝田组记录了Epoch5。4)古三门湖堆积包括早更新世早期三门组(1.20—2.50Ma,松山负极性带),上新世晚期游河组(2.50—3.50Ma,高斯正极性带),更早期的三门湖沉积未出露。三门组与午域黄土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松山负极性带,游河组则与该区上部红色粘土(静乐组上段)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延边地层区的晚石炭世地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地系统的天宝山组;二是外来岩块,包括原山秀岭组。并建议停止使用山秀岭组一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区二叠纪和早三叠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裂陷槽理论,提出了早二叠世地层发育于大石寨、大河深和庙岭三个裂陷槽中。晚二叠一早三叠世则以陆相凹陷沉积为特征,发育于兴安岭、张广才岭及完这山三个凹陷内。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区古生代生物地层学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东北区古生代地层中,几个人们关注的生物地层学问题,诸如麻山动物群、清河镇动物群等,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可供今后的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兴安地层区的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养正 《吉林地质》1996,15(3):23-24
西利利亚板块东南缘,从早晚寒武世晚期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经历了被动陆缘,岛弧和弧后盆地,岛弧期后抬升,裂陷槽和陆表海侵期几个阶段,文中详细论述了它们沉积特征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区二叠纪和早三叠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养正 《吉林地质》1996,15(3):55-65
本文运用裂陷槽理论,提出了早二叠世地层发育于大石寨,大河深和庙岭三个裂陷槽中,晚二叠-早三叠世则以陆相凹陷沉积为特征,发育于兴安岭,张广才岭及完达山三个凹陷内。  相似文献   
19.
雷祥义  岳乐平 《地质论评》1997,43(5):555-560
陕西关中盆地的泾阳南塬和西安东郊席王晚更新世黄土剖面底部的S1古生境是由4层古土壤及与其相间的两层古土壤构成。这是目前发现的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保存较好的剖面。两剖面的地层结构,磁化率曲线和地球化学组分反映出了12个温湿,冷干气候变化阶段可以归纳为6个气候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20.
傅树超  苏江湖 《福建地质》1997,16(4):170-175
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三分队在元坑幅及埔上幅1:5万区调中分别发现了将乐常口大型萤石矿和顺昌南舟萤石矿。两个矿床均位于常口-南舟北东向断裂带中,受其次级张性断裂直接控制,矿床成因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