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灰岩成因-结构分类的进展及其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Folk在1959,1962年及Dunham在1962年所提出的灰岩因-结构分类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今还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Embry和Klovan在1971年关于生物礁灰岩的成因-结构分类,即关于骨架灰岩,障积灰岩,粘结灰岩的成因-结构分类的第一次重要的补充,它解决了与生物作用有关的灰岩不符合Folk和Dunham的结构成熟度概念的矛盾,而对成岩作用及其产物的更深入研究,地质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布成岩作用形成的泥晶化作用和颗粒化作用,由它们所形成的岩石也不符合Folk和Dunbam的结构成熟度概念,导致了Wright在1992年提出了一个更完整的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把灰岩分为生物作用类,沉积作用类及成岩作用类三大类,即Folk和Dumban描述的分类均属于沉积作用类。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从松散沉积物到已石化的竖硬石头的成岩过程中,不但灰岩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而且组分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灰岩的成因-结构分类变得更加复杂,关于这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审视Wright在1992年的分类体系时,有必要在沉积作用类中增加“非正常沉积作用亚类灰岩”,针对许多非礁相地层中发育的由生物礁岩石构成的生物层及生物丘,因而有必要对生物作用灰灰岩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类。  相似文献   
32.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达3300m、形成时限近亿年(1310±20Ma,?1207±10Ma)的碳酸盐岩地层。在该套地层中,具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特别发育。其近似对称的相序组构,以及普遍的1:4叠加形态,表明它们与短偏心率旋回具有成因关联,被形象地命名为雾迷山旋回层,用来代表真正的碳酸盐沉积旋回。总的来讲,构成叠层石生物层及凝块石生物丘的厚层块状灰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组成旋回层之中部,其上和下则为潮坪相白云岩及砂泥质白云岩,旋回层之顶为具古土壤层帽的泻湖相白云质泥页岩,最终形成一个类似于生物礁相序的近对称  相似文献   
33.
从旋回层序的特征论地层记录的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地层记录具四大特性 :“复杂性、非渐变性、不完整性、旋回性”。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研究 ,即“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研究是从复杂而不完整的地层记录中寻找更多的规律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异成因旋回层序的两大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说明了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静态相变面及动态相变面”以及与之相关的两种穿时性——“相变面穿时及间断面穿时”的普遍性 ,这是地层记录的复杂性的又一重要体现。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 ,是地层堆积作用过程中沉积环境的空间相变及时间相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们是正确建立时代—岩石格架 ,研究事件对岩石形成影响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4.
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类型Ⅰ层序(LST+TST+CS+HST)及类型Ⅱ层序(SMT+TST+CS+HST)不同,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形成的,“CS+HST”序列为特征,而且其底界面为一淹没不整合面或加深饥饿间断面。该类型三级旋回层序是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产生的凝缩作用过程的产物,它以总体向上变浅的非对称相序为特征。华北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发育的四个淹没不整合型三级旋回层序的相序特征表明,台地淹没事件及其相关的凝缩作用,只要沉积背景适合,并非三级旋回层序所独有,高频率海平面变化也常产生“瞬时淹没”,因而凝缩段并非都发育在最大海侵期,并且凝缩段也存在级别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35.
苏德辰  梅幂相 《沉积学报》1996,14(A00):33-37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当前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以及与传统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彼此的关系。强调了沉积学原理在地层层序划分工作中的作用。将层序界面划分为四种类型,提出应以岩相突变面作为层序的界面。  相似文献   
36.
华北地台北缘亮甲山组地层中发育有六种碳酸盐米级旋四层序;a型和b型属潮下型,其下部单元为钙质泥岩(a型)及薄层泥晶灰岩(b型).上部单元为颗粒泥晶灰岩(a与b相同);c-f型属环潮坪型,它们的上部单元均为薄层泥晶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其下部岩石单元:c型为厚层及块状颗粒泥晶灰岩,d型为局部白云石化颗粒泥晶灰岩,e型为白云岩化颗粒泥晶灰岩,f型为中厚层含少量颗粒的泥晶结晶白云岩。从a型到f型正好构成一个米级旋回层序的环境变化谱系。根据米级旋回层序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可以建立亮甲山组地层构成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四层序:1个三级旋四层序包含3个四级旋四层序,13-15个五级旋四层序,60余个左右的米级旋四层序.通过这项研究表明,在浅水地层中进行露头旋四层序研究时,米级旋回层序是基本工作单元,其有序垂直叠加形式是识别长周期旋四层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一、霞浦湖日本超过1hm~2以上的天然湖泊有483个,水库2730个。霞浦湖是日本第二大潮,为海迹湖。位于关东平原东部利根川入海口附近,距东京约50km,是利根川水系的一部分。流域面积2169km~2,湖泊面积220km~2(其中西浦171km~2,北浦37km~2,外浪逆浦12km~2),最大水深7m,平均水深4m,属浅水型湖泊。湖水容积8×10~8m~3,平均滞留日数200天。霞浦湖原是咸水湖,1963年在日立川和利根川汇合处上游500m处  相似文献   
38.
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研究及自己野外观察的基础上,本文把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归为四大类:深水非对称米级旋回层序、L-M米级旋回层序、潮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潮坪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形成机制是与米兰柯维奇旋回有关的高频率海平面振荡变化旋回所形成的间断-加积旋回沉积作用,它们的识别标志主要是岩石类型、界面特征、产出环境等。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的规则的垂直叠加形式是识别三级旋回层序的基础。  相似文献   
39.
問答欄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在火成岩體上勘測水庫要注意那些問題?(請着重說明:a.花崗岩上的泉井如何處理?b.花崗岩上的裂縫如何辨認,如何處理?) [答]:一般來說,在火成岩基礎上修建水壩真是比較適宜的。但是狹意地說,這是指堅硬、新鮮的火成岩體而言。對於火山岩及風化的火成岩來說,那就必須視實際地質情況來定奪了。深成的火成岩,最普通、最常見的不外乎花崗岩,  相似文献   
40.
从油气公司的角度阐述了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指出未来陆上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主要有五大领域:前陆盆地、叠合盆地中下组合、青藏高原、中小型盆地和非常规油气。这几个勘探领域都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具有多个战略目标及较好的勘探前景。建议战略选区项目工作要遵循四大原则: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和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