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564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257篇
地质学   1147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基于参照基准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缺乏区域可比性和评估结果难以被管理部门应用的实际问题,以三江平原与伊犁—天山山地西段作为研究区,将In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指数用于表征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采用基于参照基准的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方式,将研究区内湿地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时间序列最大值用作生成评估指标相对量的参照基准,通过计算相对于参照基准的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形成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之间对比的评估指标,对1990~2010年期间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成效进行动态对比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和伊犁—天山山地西段的参照基准数值分别为0.83和0.36,它们能够有效反映两区域之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本底差异;三江平原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由-0.1428减小为-0.1683,总体呈现距参照基准较远且逐步远离趋势,而伊犁—天山山地西段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由-0.0427增大至-0.0285,它们更接近参照基准,并具有不断接近趋势,由此说明伊犁—天山山地西段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果要优于三江平原。  相似文献   
972.
鄂拉山岩浆带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最东端,为研究该地区晚三叠世的构造背景,选取索拉沟地区钾长花岗岩开展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33±1)Ma,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该岩石有很高的w(SiO2)(75.91%~77.23%)、富K2O和Na2O,贫CaO、MgO、TiO2和P2O5,A/CNK介于1.01~1.05,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锆石饱和温度733~768℃,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9~0.25),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Th、U、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Ba、Sr及Nb、P、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176Hf/177Hf)范围为0.282 487~0.282 611,εHf(t)介于-3.54~-0.56;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Hf)为1.16~1.33 Ga。索拉沟钾长花岗岩是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后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新生下地壳是幔源岩浆在特提斯洋俯冲阶段(242~238 Ma)底侵古老地壳形成。结合晚古生代至中生代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张性构造背景,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结束后巴颜喀拉地体与东昆仑地体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73.
为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山地低层风场特征、长期变化规律,利用2008-2012年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大理站边界层铁塔和风廓线雷达的长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地区低层风场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地面到高空,风速、风向频率分布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2~400m高度风速基本为2级,盛行风向为偏东风,这说明边界层铁塔和风廓线雷达的风速、风向具有连续性。(2)从垂直高度上看,风速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风速较大,夏季风速较小;日变化结构随高度的升高表现形式明显不同,20m以下为单峰型,100~1500m为双峰型,2000m以上日变化不明显;平均风速逐月变化,20m以下为单峰型,100~1000m为双峰型,1500m以上为单峰型。(3)纬向风600m以下出现东西风交替的日变化,经向风在2~20m高度全天为南风,100m高度以上午后至日落为南风、其余时段为北风,南风由高空向低层传递。  相似文献   
974.
1964-2013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温度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气象局1964-2013年温度和降水格点观测数据,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了气候分区,并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近50年的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共可分西区、中区、东区南段、东北段4个区域。(2)整体来看,近50年农牧交错带增暖显著,其中最低温和冬季增温贡献最大;年降水量略有减少(50年减少约13 mm),主要表现为夏季降水减少。(3)分区来看,中区增温最快;西区年降水量是减少的,主要发生在春季;中区与东区南段年降水量也是减少的,主要发生在夏季;而东区北段年降水量是增加的,主要是春季降水的贡献。(4)1998年以来,农牧交错带存在同全球变暖停滞类似的增温停滞现象,且停滞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975.
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基于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应与经济系统的特征时空尺度相匹配的观点,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影响的途径.认为:气候变化是年代际尺度的气温变化,直接影响的是冰冻圈、海平面、水资源、陆面状况、生态系统、微生物、人体健康等七个领域;觉察不到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而呈现出年代际变化的事物才是受全球变暖影响的事物;由于时间尺度不匹配,经济系统几乎不会受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就间接影响而言,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加剧和人类为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对经济系统的影响要显著得多.  相似文献   
976.
珠海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是岭南地区典型的城市或村庄周边的再生森林,我们选择在凤凰山麓森林冠层较为平缓的低矮坡地建立了陆-气相互作用和碳通量的观测铁塔塔站。本文详细介绍了观测塔的地理环境、初步的仪器布设和基本观测,并利用已获得的资料分析了旱季典型晴天主要观测量的日变化特征。太阳总辐射及其分光辐射和反射辐射的日变化都是比较常规的中午最高的对称结构;冠层接收到的长波辐射比向上长波辐射低;气温日变化的峰值比太阳辐射滞后,白天达到最高值前的气温是低层高于高层,达到最高值后到落日前气温陡然下降,夜晚的气温是低层低于高层。相对湿度凌晨最大,下午最小,夜晚是低层相对偏湿,白天正好相反;11月份,珠海地区盛行旱季的偏北季风,有明显的海陆风的作用,白天的海风较强,夜晚的陆风较弱;森林冠层向大气释放的感热和潜热的量值基本相当,潜热基本为正;感热白天为正,夜晚基本为负;森林冠层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空气中水汽浓度达到最低,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在日出后的清晨最大,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大,同时空气密度也最大;由于森林冠层高、密度大,土壤湿度基本没有日变化;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振幅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变小,土壤热流的变化是下午高,清晨低。本文还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需要以后根据充沛的资料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77.
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海上石油平台站桩或拖船是一项相当艰难的作业。海上钻井平台精确站桩导航系统是针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JU-2000E型石油钻井平台开发设计,利用北斗CORS系统实时获得平台厘米级精度的位置信息,为移动平台精确站桩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78.
董巧玲  葛永慧 《测绘科学》2016,41(5):147-151
针对最小二乘估计中稳健估计方法的效果尚未被分析证明的问题,该文以不同观测值数量、不同粗差数量和等权或不等权观测值的三个测边网为例,通过仿真实验的方法,对12种常用稳健估计方法的稳健性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对测边网解算相对更为有效的稳健估计方法。结果表明,L1法、Danish法、German-McClure法和IGGIII方案是12种方法中更为有效的稳健估计方法,能相对更有效地消除或减弱粗差对参数估计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9.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对江西省石城县的真实写照.石城县人均耕地不足1亩,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面对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石城县勇于创新、大胆探索,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精细用地,打造精致县城的“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双赢之路,被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评为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单位.2015年,全县财政收入突破6亿大关,旅游年接待人数突破1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亿元,先后获评“中华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城市30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如今,一河两岸景如画,六桥飞架连西东,五纵五横一外环,石泉石美赛江南.石城,成为了赣东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980.
铜陵矿集区3000 m科学钻揭示,舒家店地区在1775 m以下存在红色的正长花岗岩,从该深度继续钻进约700 m后仍为这种岩石,而这种岩石在地表或其他钻孔中从未见到过。研究表明,正长花岗岩以富硅、富碱,富含高场强元素如Zr、Nb、Y和轻稀土元素(Eu除外)和较低的Mg O、Ba和Sr的含量为特征,全岩的10000Ga/Al比值为2.6,Zr+Nb+Ce+Y350×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型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具有明显的Ba、Sr、P、Ti亏损,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A型花岗岩的年龄为126 Ma,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A型花岗岩的时代一致,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期岩浆活动当中的第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3次岩浆作用与岩石圈的多次拆沉作用密切相关,而且每一次拆沉作用都会使壳幔附近的深位岩浆房向地壳浅部迁移,而A型花岗岩则是迁移到浅部的深位岩浆房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沿断裂带侵位而形成,也标志着本区的构造背景在126 Ma时处于拉张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