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按阶段任务目标,基本查明了我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石漠化、地下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岩溶作用对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岩溶旅游资源、碳循环和环境地质问题的控制机制,启动了“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岩溶动力学理论、岩溶石笋高分辨率测年、岩溶人工增汇和岩溶地下水探测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建立的不同类型区岩溶地下水富水模式、成井模式、有效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石漠化区综合治理模式,经实践表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可为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岩溶贫困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92.
MODIS图像湖泊水体信息的快速识别与制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内,水体、植被、城市和土壤等地物的光谱反射率差异是利用遥感手段提取水体的基本原理。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MOD IS遥感影像上的水体,再将提取出的水体和MOD IS的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2个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实现湖泊水体遥感影像的自动制图。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制成的水体分布图,既能保留MOD IS的较高分辨率,又能清晰地识别水体。  相似文献   
293.
温度波动对浮游藻类生长及多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覃宝利  杨州  张民 《湖泊科学》2014,26(3):432-440
以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及梅尼小环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春季藻类演替期间主要门类藻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实验在恒温(20℃)和昼夜波动(20±5℃)2种温度模式下测定了3种藻的生长和不同形态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曲线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的生长曲线在波动温度组显著低于恒定温度组,而且温度波动对梅尼小环藻的生长抑制明显强于铜绿微囊藻.随着实验的进行,3种藻在2个温度处理组中的生长速率逐渐趋近,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实验中段3种藻的生长速率对2个温度处理的响应差异显著,其中温度波动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速率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梅尼小环藻起到短暂的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影响,表明铜绿微囊藻对短期(3~6 d)的温度波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铜绿微囊藻的游离多糖含量在温度波动条件下显著增加,而固着多糖和总多糖的含量显著减少;蛋白核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多糖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表明温度波动可能不利于铜绿微囊藻固着多糖的积累.因此,相对短期的温度波动有利于铜绿微囊藻生长优势的确立与维持,而相对长期的温度波动可能会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固着多糖的积累而影响其生长优势的维持.  相似文献   
294.
万洪秀  覃志豪  徐永明 《湖泊科学》2018,30(5):1429-1437
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1-2016年时间序列的MODIS NDVI数据分析了研究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并结合流域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植被生长季累积NDVI和16天NDVI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呈改善趋势,生长季累积NDVI年变化率为0.014 a-1,16天NDVI变化率均为正值,植被改善趋势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山草原湿地和农业灌溉区边缘的新增农田.(2)植被生长季累积NDVI主要受降水和相对湿度影响,植被总体生产力与水分条件关系最密切,生长季逐16天NDVI与同期气温和日照时数在植被生长初期和末期关系显著,而与降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植被短期瞬时长势对热量条件更为敏感.(3)在植被生长不同阶段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滞后效应,其中植被生长初期和末期对气温有0.5~1个月的滞后,生长盛期对降水有0.5~3个月的滞后、日照时数有1.5~2.5个月的滞后、相对湿度有0.5~2.5个月的滞后,揭示了植被不同生长阶段水热条件对其生长韵律的控制差异.  相似文献   
295.
VBA代码能在Excel中方便地实现数据"自动化加工",让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重复工作,而按键精灵是一个模拟鼠标键盘动作的软件,可以实现"解放双手"。本文介绍一个按键精灵与VBA两者相结合,提高生成户籍信息效率的案例。  相似文献   
296.
王斐  覃志豪  樊伟  张胜茂 《遥感学报》2019,23(6):1113-1122
云下对地表温度一直是热红外遥感研究的难点,云下地表温度的变化不仅受到到达地表的辐射强度的影响,还与地表覆盖类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本文通过开展野外观测实验,并利用地表能量平衡模型模拟地表温度在不同辐射条件的变化情况,以期获得不同地表类型的地表温度与辐射变化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云覆盖情况下,到达地表面的辐射值减小,地表温度也随之减小,当云覆盖前地表温度越高,云覆盖后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就越大,不同地表类型的云下地表温度在单位时间(min)内发生的温度值的单位变化量所需辐射值的变化量与云覆盖前温度高低呈线性关系。在长时间云覆盖情况下,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随着云覆盖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放缓,当云层覆盖一定时间(10—20 min)后,地表温度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297.
在我国西南岩溶峰林地区,碳酸盐岩岩溶的强烈发育使含水层空间结构具有高度非均质性,加之表层岩溶带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导致传统的含水层高度概化的水文模型难以定量刻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文章在开源的SWAT(土壤和水评估工具)模型基础上,通过改进土壤水及地下水模块,刻画水分经表层岩溶带以慢速流和快速流的方式进入含水层的过程,分别以活塞式推进方式及以捷径式入流方式进入浅层含水层,构建了适应于岩溶地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桂林市漓江流域为例,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叉分布的流域建立水文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与原模型径流模拟相比,本文构建的模型较好体现了表层岩溶带的调蓄作用,改善了各水文站枯水期模拟较差的情况(其中潮田站纳什系数由0.78提高到0.92,决定系数由0.85提高到0.92,比改进前有明显提高);改进后的模型能适用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分布不均的岩溶流域水分循环模拟。  相似文献   
298.
黄河中上游河道生态水短缺价值损失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因素,黄河中上游的水资源十分短缺,而如何定量计算由于水短缺而导致的生态价值损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生态价值进行分类,并对国内常用的评估方法进行介绍。根据黄河中上游的特点将生态需水分为输沙需水、基本生态需水和蒸发需水三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对短缺水量引起的生态价值损失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2002年黄河中上游生态价值损失中由泥沙淤积引起的部分最大,达到了35.3亿元,其次是水质污染和渔业损失,分别为15.5亿和8.0亿元。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未对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科学文化功能等其他生态价值损失进行计算。最后提出跨流域调水是弥补生态损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9.
某艰险山区铁路隧道是重要的控制工程,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环境极为复杂,需穿越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灰岩条带,岩溶突涌水问题突出。为了准确评价隧道涌突水的危险性,通过地质调绘、深孔钻探等手段,对隧道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精细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探明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范围,将隧址区地下水径流系统分为局部表层、浅层和区域深层径流系统,并遵循多元、多层次的分析评价思路,选取不同评价指标,构建非可溶岩段和可溶岩段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显示,隧道涌突水问题总体以较低危险性为主,高和极高危险段仅约占隧道总长的4%和1%,主要受控于波里拉组灰岩条带和额艾顿断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