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魏姗  谢飞 《河南地质》2011,(12):25-25
今年以来,方城县柳河乡西峰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新建社区用地面积不足400亩,复垦旧村土地700余亩,新增耕地300多亩,为农业增收、村民致富增添了后劲。  相似文献   
22.
谢飞  田文寿  郑飞  张健恺  陆进鹏 《大气科学》2022,46(6):1300-1318
本论文基于WACCM(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模式最新版本WACCM6和DART(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同化工具最新版本Manhattan,开发了中高层大气温度、臭氧和水汽卫星资料的同化接口,搭建了一个包含完整平流层过程的数值同化、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模型(此后简称模型);本模型对2020年3~4月平流层大气变化进行了同化观测资料的模拟,并以同化试验输出的分析场作为初值,对5~6月的平流层大气进行了0~30天天气尺度预报以及31~60天短期气候尺度预测的回报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重现2020年3、4月北极平流层出现的大规模臭氧损耗事件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模拟结果和Microwave Limb Sounder(MLS)卫星观测结果很接近;而未进行同化的模拟试验,虽然可以模拟出北极臭氧损耗现象,但是模拟的臭氧损耗规模相比MLS卫星观测结果要低很多;利用同化试验4月末输出的分析场作为初值,预报的5月北极平流层臭氧体积混合比变化与MLS卫星观测值的差值小于0.5,预测的6月北极平流层臭氧变化只在10~30 hPa之间的区域,与观测之间的差异达到了1 ppm(ppm=10?6)。本模型不但改善了北极平流层化学成分变化的模拟,也显著地提升了北极平流层温度和环流的模拟。本模型同化模拟的3~4月、预报预测的5~6月北极平流层温度和纬向风变化与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Version 2 (MERRA2)再分析资料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仅在北极平流层顶部,预报预测的温度和纬向风分别与再分析资料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约为3 K和4 m s?1。未进行同化的试验模拟的3~4月、预报预测的5~6月北极平流层的温度和纬向风与MERRA2再分析资料之间的RMSE在大部分区域都达到6 K及5 m s?1以上。从全球范围来看,本模型对平流层中低层模拟性能改善最为显著,其预报预测结果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比未进行同化试验的结果,减少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23.
云平台下MapGIS图件在ArcGIS中还原显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pGIS和ArcGIS两个GIS平台拥有不一样的符号库及渲染表达方式,这就造成在MapGIS平台下产生的图件数据要想在ArcGIS平台中还原显示较为困难。通过分析两种GIS平台下图件数据的文件格式及图面渲染方式,在Map2Shp文件转换软件和GIS二次开发技术的支持下,总结了一套半自动化完成还原显示的技术流程,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解决了文件转换过程中图面渲染内容丢失、工作量大等问题。同时在云平台虚拟环境中完成该技术流程,为同一GIS平台不同版本不兼容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且缩短了图面渲染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4.
青藏高原东北侧臭氧垂直分布与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臭氧和温度探空廓线,结合NCEP/NCAR资料、TOMS臭氧总量卫星观测资料和NOAA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附近臭氧垂直分布的因子和过程。结果表明,动力过程是影响高原上空臭氧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特别是中高纬度高臭氧浓度的空气向南入侵会导致高原上空臭氧浓度的升高,影响高原上空臭氧低谷的范围大小和形态;尽管大气化学过程对高原上空的平流层下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高原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发现,对流层上层的强反气旋系统,特别是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边缘有明显的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入侵,从而导致对流层内臭氧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5.
丫江桥岩体是湘东地区重要的成矿花岗岩,为精确厘定丫江桥岩体侵位时代、查明岩石成因,本文对丫江桥岩体中粗粒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3.0±1.2Ma(n=12,MSWD=0.67)和212.1±1.2Ma(n=14,MSWD=0.09);岩石SiO_2含量为70.39%~72.88%和73.19%~74.85%;K_2O+Na_2O值为6.94%~7.95%和7.58%~7.96%;K_2O/Na_2O比值为1.25~1.70和1.45~1.58,A/CNK比值为1.05~1.07和1.07~1.09。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值为13.76~24.52和7.12~11.01;负Eu异常,δEu值为0.34~0.61和0.26~0.33。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Eu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锆石ε_(Hf)(t)值为-7.01~-0.90和-6.38~+6.85,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13.1~16.9Ga和12.7~16.6Ga。上述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产物,属弱过铝质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界地壳物质重熔,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参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地壳减薄和压力降低以及地幔物质上涌的共同作用,导致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岩浆侵位冷却结晶,形成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26.
谢飞  魏慧  张凯  陈延昭  陈年来 《中国沙漠》2015,35(3):652-657
以单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间作时期及种植密度对甜瓜/向日葵间作系统土地利用率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说明甜瓜/向日葵间作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除甜瓜定果期间作外,其他间作处理的光能利用率都显著大于甜瓜单作;除甜瓜45 cm株距间作外,其余间作处理的光能利用率均显著小于单作向日葵。甜瓜/向日葵间作能明显提高间作系统的叶面积指数,种植密度对叶面积指数也有影响。调整间作期能延长单位面积的光合时间,增加干物质累积,提高光能利用率。叶日积与光能利用率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当作物群体密度增大时,叶日积和光合产物累积量都增大,但密度增长到峰值时,叶日积继续增大不能增加光合产物积累量。  相似文献   
27.
恩平凹陷南部隆起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部隆起带是恩平凹陷的主要成藏带。利用基础资料, 系统分析了南部隆起带油气成藏的条件与特征, 总结了南部隆起带油气成藏的模式。恩平凹陷南部隆起带油气主要来自北侧EP17洼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南部隆起带之下缺失文昌组沉积, 存在油气的有利仓储区, 油气通过沟通有利仓储区的断裂运移, 主要有仓上-上盘诱导裂缝带垂向输导-连通砂体侧向输导-滑动破碎带侧向封堵-断块油气藏、仓上-上盘诱导裂缝带垂向输导-连通砂体侧向输导-它源自圈背斜油气藏以及仓上-下盘诱导裂缝带垂向输导-连通砂体侧向输导-滑动破碎带侧向封堵-断鼻油气藏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8.
针对高海拔小测区范围内的参心坐标系成果向地心坐标系成果的转换工作,利用二维四参数模型和布尔萨七参数模型,通过制定4种常用坐标转换方案,对比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详细统计分析了每一种方案的转换精度,同时通过改变转换点分布特点及个数,分析了提高转换精度的关键因素。实验表明,通过均匀选择转换点,先经换带计算统一中央子午线,然后利用四参数模型求解,可获得更高的转换精度。除此之外,与增加转换点数量相比,转换点分布的合理选择更能有效提高坐标转换精度。该研究对今后不同坐标系统转换相关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采用基于FME软件的CenterLineReplacer工具和ArcEngine二次开发接口完成了面状要素结构线的自动提取,并编程实现了独立的工具.该方法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且能够较好地生成满足生产部门需求的结构线数据,为生产部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30.
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有助于实现保护地质资料、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该文介绍了山东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流程及初步成果,已入库钻孔37 033个,数据库总数据达616.33G。建议以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作为负责单位,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对以往形成的重要地质钻孔资料进行抢救性保存,对老钻孔资料数据抓紧整理入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