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结合红外精密测距在信阳市燃气混气站场区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大气对红外测距的影响;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了验后方差估计的自由网平差模型,使结果获得了亚毫米级的精度,并将F检验方法应用于变形分析中,得到了同观测结果相一致的结论,从而提高了工程岩土体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2.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阿尔泰南缘额尔齐斯构造带东段、额尔齐斯活动断裂与富蕴-锡泊渡断裂之间发育了一套未变形的酸性岩墙群。岩墙群侵位于海西期片麻岩化花岗岩和上石炭统深变质的额尔齐斯组岩层中,薄片鉴定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为具有细晶结构的流纹斑岩。岩石的SiO_2含量为70.9%~75.38%,K_2O Na_2O含量为7.55%~8.99%;大部分样品Na_2O>K_2O,里特曼指数值为1.8~2.5之间,Al_2O_3=12.80%~14.53%,A/CNK=0.9~1.1,NK/A=0.7~0.9,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低镁、高钾钠、低钙和锶、高(Fe)_(mol)/(Mg)_(mol)特点,具A型花岗岩类特点,属于亚碱性脉岩。岩石轻稀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中等负铕异常,壳源特征明显。锆石U-Pb二次粒子微探针测年显示岩墙群形成于277~286Ma。推断岩墙是阿尔泰海西期造山运动结束后,在拉张构造环境下的地壳局部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23.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柳州地面自动站、FY-2C卫星、柳州和河池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4年7月22日夏季柳州发生的一次短暂的雨夹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和雷达产品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受副高和台风外围气流影响,柳州全市出现了37℃以上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的上升运动较弱,局地性质的加热作用导致大气的不稳定度加强而诱发对流云系进一步发展造成的;雷达显示的冰雹云的最大基本反射率因子为65d BZ,强回波区面积小;风速的切变和辐合上升运动小,0℃层高度较高,不利于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  相似文献   
24.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产沙河流。嘉陵江干流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其植被覆盖率平均为13.5%。区内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库岸再造失稳、地质灾害等。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嘉陵江干流水土流失面积约20 729 km2,占干流总面积的49.98%;嘉陵江河口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51×108t,多年平均含沙量2.25 kg/m3。近年来随着"长治"工程和"天保"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逐渐减弱,地质环境质量渐趋好转。建议采取退耕还林还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渠化两岸、避让搬迁和监测等措施,全面推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地质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的肩部疼痛程度、活动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治疗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能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前卫星测深(SDB)被广泛应用于近海岸水深测量,然而常用的经验模型较简单,无法适用于各类复杂浅滩环境。为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ICESat-2与Sentinel-2数据融合的深度学习浅滩水深测量方法。以美国密西西比州猫岛(CI)、巴克岛(BI)为研究区,利用ICESat-2提取先验水深点,再基于Sentinel-2数据训练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以获取研究区水深图;同时采用波段比值模型(BR)、随机森林(RF)和多层感知器(MLP)作为对比方法进行精度定量分析发现,本文方法在CI、BI测得水深的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为0.20 m、0.94和0.95 m、0.95,精度验证优于其他方法,因此该方法提高了水深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27.
复种指数是进行粮食估产、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农业生态系统模拟等的关键参数,及时、准确地提取复种指数对于粮食安全、土地管理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研究中,复种指数主要来源于地面统计数据。使用统计数据来计算复种指数虽然过程简单,但是计算结果存在信息滞后、无法体现统计单元内部的空间异质性、精度低等不足。遥感技术因具有大范围、高时效、低成本等优点而被用于耕地复种指数监测,已有学者对耕地复种指数的遥感监测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以复种指数遥感提取的关键环节为主线,对1997—2020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首先,梳理了已有研究中的监测方法、高质量时间序列遥感数据获取方法及提取结果精度验证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其次,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的侧重点:① 开展已有监测方法的对比和分析;② 加强地形复杂地区、小农尺度的监测力度;③ 提高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及处理效率;④ 对提取结果进行多尺度验证。  相似文献   
28.
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活动日益增多,而标志放流技术是评估放流效果的最有效方法。甲壳类需要多次脱壳才能生长这一特殊生活史决定了必需开发甲壳类特有的标志技术和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在甲壳类标志方法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追踪,介绍了基于生物学特征的标志法、挂牌法、体内镶嵌标记和生物机体损伤标记等方法,尤其是对新发展而来的分子标志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甲壳类标志放流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放流管理水平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29.
粤北下庄矿田是以"希望矿床"为代表的典型华南花岗岩型铀矿产地。最新LA-ICP-MS测定显示,赋存铀矿的下庄岩体年龄为(245.4±6)Ma,帽峰岩体年龄(227.1±5)Ma,矿田内呈NWW向分布的基性岩脉的年龄为(193±4)Ma。华南地区强烈的印支期陆内造山作用使富含铀元素的前寒武系古陆壳重熔,形成了富含铀元素的花岗岩,受深断裂控制岩体呈近EW向展布。燕山期矿田内NWW向断裂活动提供了流体;NEE向构造体系控制了下庄矿田基本构造格局,并为深部流体运移提供通道。NNE向构造体系及其伴生的次级构造直接控制了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矿体形态受断裂构造控制多呈侧列状、透镜状、串珠状。在矿田南部受NWW和NNE向联合构造控制而形成"交点型"铀矿。  相似文献   
30.
华南早古生代花岗岩广泛分布,但同时代的(次)火山岩却很罕见.本次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结合微区原位Hf同位素分析,对南岭广东韶关地区的河口、上洞英安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英安岩形成于448.7±1.7 Ma,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为斑状结构,常见石英碎斑或港湾状石英斑晶,基质为隐晶质,具有典型浅成岩石特征.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这些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英安岩.英安岩微量元素显示了轻稀土富集、高场强元素(Ta、Nb)亏损和极低的Cr、Ni含量等明显火山弧岩浆特征.同位素数据显示河口、上洞英安岩全岩ISr=0.709 0~0.714 0,εNd(t)=-8.9~-9.3,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8.06~-3.80,与华南加里东期主要花岗岩类同位素特征一致,具有壳源属性.二阶段Hf模式年龄范围为1.67~1.93 Ga,与Nd模式年龄结果1.91~1.94 Ga相近;表明河口、上洞英安岩来源于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地壳物质.河口、上洞奥陶纪英安岩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该区早古生代存在俯冲岩浆活动,为研究华南早古生代地质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