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7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项目(2001CB209100)关于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气源灶有效性、成藏过程有效性以及要素组合有效性是高效气藏形成的核心研究内容。在两年多研究中,提出了“有机质接力成气演化模式”、“高效气源灶概念与评价方法”、“高效成藏过程的评价指标”、“叠合盆地深层优质储层形成的机理与模式”以及“高效气藏形成的三大要素组合”等认识上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而且对指导高效气藏的勘探、拓展天然气勘探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常学向  赵文智 《冰川冻土》2009,31(6):1201-1210
树木水分利用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三个尺度, 即叶片、林木和林分尺度. 近年来, 林木水分利用的定量研究显得日益重要, 森林生理学和森林水文学的发展以及应用都与林木水分利用的定量研究密不可分. 对国内外近年来林木尺度水分利用研究的方法、 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提出了今后林木水分利用定量研究需开展的重点工作, 以期促进林木水分利用定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3.
数字黑河的思考与实践4:流域观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数字化的流域观测系统是数字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首先介绍了水循环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的最新进展,以及航空遥感在流域观测中的重要作用.②介绍了对于流域观测系统的构想.认为流域观测系统应兼顾陆面过程、水文、生态观测的不同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监测与控制试验并重,地面与遥感配合,重视采样设计,重视新兴观测手段,与信息系统扣模型高度集成,科学目标导向,模型需求驱动.③黑河流域观测系统由位于流域上中下游不同景观带的野外研究站、综合观测试验以及气象水文业务化观测网络组成,在流域内先后开展了HEIFE实验、金塔试验和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④介绍了对于流域观测系统的进一步构想:增强遥感观测能力是关键,集成遥感、地面观测和模型模拟才能更好地定量估计水循环,流域观测系统应和信息系统、综合模型等共同构成流域科学研究的信息基础设施,更好地为流域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跨越阴山造山带及鄂尔多斯块体北部的长剖面进行人工源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采集了地震记录中sg震相的走时,并进行了反演,求得了沿剖面辖区的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模型.同时利用P波和S波速度结构求取了剖面沿线上地壳中泊松比的分布.根据所得到的地震波场属性与结构,结合该区已有的地质研究成果和钻孔信息,推断了剖面沿线不同构...  相似文献   
115.
收获蚁蚁穴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境,它的存在会改变植被和土壤环境,从而影响动植物的分布。本研究以戈壁荒漠收获蚁(Messor desertus)蚁穴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调查秋季蚁穴边缘及毗邻裸地微生境蜘蛛、甲虫、蚂蚁、螨类和跳虫5种典型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的种类组成及数量,结合植被和土壤环境要素变化确定荒漠收获蚁活动及其塑造的蚁穴对5种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蚁穴地表节肢动物的活动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毗邻裸地微生境,分别是裸地的2.9倍、2.5倍和4.5倍;蚁穴微生境蛛形纲、蜱螨目和弹尾目的群落组成与毗邻裸地明显不同,蚁穴显著提高了蛛形纲和弹尾目的活动密度和类群数,蚁穴微生境蛛形纲的活动密度与弹尾目的活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RD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及土壤黏粒、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是影响蚁穴和裸地微生境地表节肢动物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荒漠收获蚁蚁穴通过富集资源和改善土壤环境强烈影响秋季蛛形纲、蜱螨目螨类和弹尾目等地表节肢动物的聚集,而阎甲科和粪金龟科等鞘翅目和蚁科的活动对蚁穴存在的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6.
针对传统的监测手段存在的数据源精度不够、监测方法不科学、监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DSM(digital surface model)坡度分析的建筑自动变化监测技术体系,通过对多期高分辨率的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及DSM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坡度分析、阈值筛选等处理,最终得到研究区的建筑变化图斑.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广泛应用在建筑变化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17.
杨淇越  赵文智 《中国沙漠》2014,34(2):419-425
C4植物以其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而表现出较强利用荒漠环境有限降水的能力,但对其气孔行为和气体交换对降水响应的理解并不深入。本研究选择荒漠区沙丘上6~7年生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利用自制的降水拦截设施,将每次降水事件后样地中接受的降水量分别减少和增加10%、20%和30%,形成包括对照在内的7个降水梯度,研究梭梭气孔导度(Gs)与净光合速率(Pn)对典型降水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6~12mm的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集中在50cm土壤深度范围内。降水量每增加10%,Gs和Pn分别增加9.17%和4.17%;Gs和Pn在降水前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趋势,峰值出现在降水后第1天,两者与土壤水分含量(SVWC)、空气相对湿度(RH)以及水汽压差(VPD)显著相关。降水后梭梭黎明前叶水势在-2.08~-2.74 MPa时叶片气体交换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而当叶水势降至-3.16MPa以下时主要受非气孔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18.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in the Erlian Basin,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data of mudstone and sandstone in the main hydrocarbon-generating sags. (1) The source rocks in K1ba and K1bt1 are estimated to be the mature ones, their hydrocarbon expulsion ratio can reach 32%-72%. The Type-I sags in oil windows possess goo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conditions, where commercial reservoirs can be formed. (2) According to the curves of the mudstone compaction and evolution of clay minerals, the rapid compaction stage of mudstones is the right time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i.e., primary migration. (3) The timing betwee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accordance of the oil window and the rapid compaction stage of mudstones in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ags of Type-I. That forms the most matching relation betwee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4) The faults and unconformities are the important paths for the secondary hydrocarbon migration. Especially, the unconformity between K1ba and K1bt1 has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oil accumulation, where the traps of all types are the main exploration targets. (5) Hydrocarbon migration effect, in the Uliastai sag, is most significant; that in the Saihan Tal and Anan sags comes next, and that in the Bayandanan and Jargalangt sags is worst.  相似文献   
119.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成气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突破传统研究烃源岩成气机理只从源岩自身特点出发的思想, 针对中国叠合盆地中下部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与分布的特点以及成气、成藏过程中的各种作用, 综合两者建立碳酸盐岩的复杂成烃模式. 不仅包括碳酸盐岩自身的三段式成气特点, 亦包括成气、成藏过程中原油热裂解生气以及次生有机质受热再次生气过程.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优质生烃母质决定生烃过程中油气比高, 易形成古油藏, 这是有机质一次富集的过程. 古油藏热裂解形成天然气是高效形成天然气藏的重要途径. 储集性碳酸盐岩中次生有机质经二次深埋后可再次生气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大陆频繁而又强烈的构造活动,既有对古老海相含油气盆地进行强烈改造导致油气大量散失并使油气藏分布复杂化而增加勘探难度这不利的一面,又有形成多旋回沉积建造和多期含油气盆地发育这有利的一面。在古生代海相盆地发育过程中,挤压抬升作用使古隆起顶部地层遭受侵蚀,造成早期聚集油气的大量散失,而古陆块活动性大,地壳变形强烈,多期沉降的陆缘坳陷和陆内坳陷又有利于优质烃源岩堆积。挤压抬升所形成的古隆起伴生有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可以改善储层物性,使古隆起成为晚期生成油气的有利聚集场所。中一新生代,中国大陆受到相邻板块的强烈作用,古老的海相盆地受到强烈改造和破坏,缩小了海相地层的有利勘探范围;中—新生代构造和盆地叠加作用,则使古生界变形强烈、埋藏深度加大并且造成复杂的地貌,增加了海相油气藏的勘探难度。但同时,中—新生代地层的覆盖也是海相地层深埋生烃和古油藏保存的必要条件,在海相油气封盖层未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