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7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河北坝上疏缓丘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智  宝音 《中国沙漠》1994,14(4):66-71
研究表明,坝上疏缓丘陵区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高15龄前生长阴坡大于阳坡,15-21龄高生长从大到小依次为阴坡中部、阳坡下部、阴坡下部;直径、材积生长阳坡大于阴坡。因此,在降水量、气温均低于华北落叶松天然分布区的坝上地区,丘陵阴坡水分条件较好,强阳性树种华北落叶松幼树生长较快,容易形成人工片林,而丘陵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幼树生长较慢,但成林后林分生产力较高。丘陵阴坡中部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8龄后可进行天然更新,而其它立地30龄以前不能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42.
草原农垦区土地沙质荒漠化过程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沙质荒漠化正处在发展过程的河北坝上地区和沙质荒漠化严重的科尔沁沙地流沙治理区为例,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草原沙质荒漠化的主要生物学机制。指出在草原农垦区开垦和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壤细颗粒物质、养分损失,促进了灌木侵入。灌木侵入又加剧了土壤养分、水分空间格局的改变,在灌丛周围形成一个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土壤肥力富集区,即灌丛"土壤肥岛",而在丛间发生土壤风蚀和水蚀,导致斑块状流沙甚至大面积流沙的出现。诱发荒漠化的不合理耕作、灌溉、盐渍化、过度放牧等过程同样影响菌根菌的密度和接种成功率,从而降低草地生产力。在草原地区的流沙上建立各种固沙植被不仅使流沙地土壤养分、水分异质性加强,而且使沙地景观异质性增加。还提出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来表征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程度,以空间上不同样点土壤属性变异系数(方差与平均值之比)作为沙质荒漠化土壤属性异质性的测度。  相似文献   
43.
刘鹄  赵文智 《水科学进展》2006,17(6):894-904
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几个典型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和相应的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并基于这些模型的模拟结果就系统随机波动、气候因素、土壤特性、植被条件、地形特征对稳定状态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引用相关的实验结果对这些影响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对以上因子的响应非常敏感,对揭示土壤水分动态和诠释生态水文现象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指出未来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的研究方向:开发更加逼近真实情况的随机模型;用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的思想量化植被水分胁迫、耦合土壤水分动态与养分动态;对某一地区建立其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并用该函数指导其他相关的生态建设和研究.  相似文献   
44.
1INTRODUCTION SHALLOW(MOSTLYBIOGENIC)GASACCOUNTSFOROVER20%OFTHEWORLD’SDISCOVEREDGASRESERVES(RICEAND CLAYPOOL,1981;CLAYPOOLANDKAPLAN,1974),AND REPRESENTSONEOFTHEUNCONVENTIONALENERGYSOURCES THATINCREASINGLYATTRACTTHEATTENTIONOFPETROLEUMGEOL OGISTS.NUMEROUS…  相似文献   
45.
油裂解型气源灶是一种特殊的气源灶,是优质生烃母质在成气过程中派生出的。烃源岩生成的油主要有3种赋存形式:源内分散状液态烃、源外分散状液态烃和源外富集型液态烃。3种赋存状态液态烃的数量及分配比例受内因和外因多种因素控制,就排油率而言,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67%、0.62%和10.6%的泥岩、灰岩和油页岩,最大排油率分别为45%、55%和80%。原油与不同介质配样的生气动力学实验表明,不同介质条件下甲烷的生成活化能分布有差异,碳酸盐岩对油裂解条件影响最大,可大大降低其活化能,导致原油裂解热学条件降低,体现为油裂解温度的降低;泥岩次之,砂岩影响最小。碳酸盐岩、泥岩和砂岩对油的催化裂解作用依次减弱,不同介质条件下主生气期对应的Ro值:纯原油1.5%~3.8%;碳酸盐岩中的分散原油1.2%~3.2%;泥岩中的分散原油1.3%~3.4%;砂岩中的分散原油1.4%~3.6%。油裂解型气源灶是一种中间体,可以直观看到的是原生气源灶和由此形成的气藏,而对油裂解型气源灶的赋存形式、分布范围、成气数量和储量规模等问题,只能通过正演和反演的研究去确定且相互映证。正演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为例,原始生油量2232.24×108t,剩余油量806.21×108t,油裂解气量106.95×1012m3。反演研究以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中油裂解气为例,圈定的古油藏面积约735km2,古油藏原油数量45×108t,油裂解气量及油裂解气资源量分别为2.72×1012m3和1.36×1012m3。  相似文献   
46.
西北地区侏罗系的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西北地区侏罗广泛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扇三角洲与陡倾的盆地边缘有关,盆地的沉降速率大于沉积率,沉积层序为加积型,并以沉积物重力流和无河道片流区同搬运的沉积短斩泄荷为特征,辫状河三角洲与不很陡的盆地边缘梯度有关,其沉积速率大于盆地的沉降速率,沉积层序为进积型,并以河道径流广泛发育为特征,曲流河三角洲与缓坡陷型构造边界有关,并具有以河流作用为主,湖泊作用的辅的特征,3种三  相似文献   
47.
河北坝上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河北坝上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的阴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沙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沙地沙棘林地、沙地草场、平滩草地的土壤水分物理参数、机械组成和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与土壤中0.05mm~0.01mm、0.01mm~0.001mm两个粒级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0.50mm~0.25mm颗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既使在干旱的年份,沙地草场、沙地沙棘林地、沙地杨树人工林地生长季初和生长季末0cm~100cm土壤水分贮量及有效水分贮量基本平衡;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水分亏损较严重,但生长季末仍有27mm左右有效水分,说明除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外,其它植被区土壤水分状况均无明显恶化现象。由此推断,在本区人工植被建设中,采用先草本、后灌木、再乔木的人工植被建设程序从土壤水分平衡角度分析是可行的。除阴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层较薄的缘故外,其余5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均有活跃层和活动层了分,只不过两个层次在土壤剖面分布深度有差异,而无类似干旱区沙地植被土壤的“死水层”,土壤水分状况均属淋溶型。  相似文献   
48.
樟子松针叶气孔运动与蒸腾强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赵文智  常学礼 《中国沙漠》1995,15(3):241-243
本文分析了影响樟子松针叶气孔阻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及气孔运动与樟子松蒸腾强度、针叶水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樟子松针叶气孔阻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相对湿度,最后是空气温度。气孔关闭是针叶蒸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它决定于针叶水势的一个临界值。统计分析表明,2龄针叶气孔关闭的水势临界值在-16.8bar,左右,而1龄针叶气孔关闭的水势临界值至少不在-12.8--19.31ber之间。  相似文献   
49.
罗维成  赵文智  任珩  刘冰 《中国沙漠》2021,41(2):191-199
灌丛沙堆是干旱、半干旱区绿洲边缘常见景观类型,在绿洲风沙防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不同气候区常见的柽柳(Tamarix chinensis)、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灌丛沙堆形态和养分积累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灌丛沙堆高度、面积和体积显著高于泡泡刺和柠条锦鸡儿灌丛沙堆,泡泡刺灌丛沙堆高度、面积和体积最小。3种灌丛的存在都显著增加了沙堆土壤有机质含量,使灌丛沙堆成为“肥岛”,其中柽柳灌丛沙堆“肥岛”效应最明显。柽柳灌丛沙堆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和凋落物含量显著高于泡泡刺和柠条锦鸡儿灌丛沙堆。主要原因是柽柳枝条茂密,拦截面积大且凋落物量大,因此沙物质拦截和养分积累能力强于其他两种灌丛。另外,不同气候区沙源和气象条件的差异也可能导致灌丛沙堆形态及养分累积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50.
戈壁中蕴含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蛛形纲节肢动物是戈壁中重要的节肢动物类群,在戈壁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河西走廊中部典型砾质戈壁为研究区,2018年和2019年逐月监测了蛛形纲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结果表明:砾质戈壁有22个蛛形纲节肢动物种或属,Steatoda albomaculataXysticus spp.、Philodromus spp.、Gnaphosa spp.、Mesobuthus martensiiMitopus morioKarschia sp.是该区主要的蛛形纲节肢动物种或属。蛛形纲节肢动物活动密度及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一致,2018年蛛形纲节肢动物活动密度及类群丰富度均在4月出现峰值,2019年蛛形纲节肢动物的活动密度及类群丰富度均在6月达到峰值。平腹蛛科、逍遥蛛科、硬体盲蛛科、蟹蛛科、球蛛科和卡尔避日蛛科是主要的蛛形纲节肢动物类群,2018年卡尔避日蛛科、硬体盲蛛科和蟹蛛科活动密度均显著低于2019年,而平腹蛛科、逍遥蛛科和球蛛科活动密度变化趋势相反。逍遥蛛科主要在春季活动,2018年和2019年逍遥蛛科活动密度均在3月出现峰值;蟹蛛科和硬体盲蛛科主要在秋季活动,2018年和2019年蟹蛛科活动密度均在9月出现峰值,硬体盲蛛科活动密度在8月和10月出现峰值。卡尔避日蛛科、平腹蛛科和球腹蛛科等3个类群2018年活动密度在4月出现峰值,2019年在6月或10月出现峰值。降水的月动态变化对蛛形纲节肢动物月动态变化影响较小,蛛形纲节肢动物的活动密度及类群数与月平均温度均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钳蝎科活动密度与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蟹蛛科活动密度与月降水量、狼蛛科和平腹蛛科活动密度与月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之,温度及降水变化是蛛形纲节肢动物月和年活动节律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它们调节了蛛形纲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