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分析华蓥市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华蓥市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城镇凝聚力不强,城镇彼此联系不密切;城镇体系结构初具形态,但不够完善;城镇体系职能等级结构松散,缺少有序的分工协作;城镇发展迅速,但呈现出无序的状况,空间分布零散。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镇体系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和完善城镇体系结构的措施,使华蓥市城镇能够形成规模等级结构层次分明、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分布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实现华蓥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Using indexes of dryness and wetness in historical record over the recent recent years and rainfall data over the tatest century, the work involves itself with the study of climatological evolution of dryness and wetness. periodic variations of climate and interannual laws of variation. The discussion also covers the subjects of effects of El Nino. sunspot, predictors of general circulation on climatic variation of dryness and wetness. There arc main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The main cyclic variations of climate are 40 and 11 years in Kunming. the former being subject to that of El Nino and the latter to that of sunspots. They are two principal factors for periodic variations of dryness and wetness in Kunming. (2) A clos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interannual variations and general circulation factors for Kunming.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as imposed by ENSO and allocations of W.C.E. patterns of circulation in the westerly are ma.tor weather and climate causes for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precipitation in Kunming.  相似文献   
33.
桉树人工林引种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热点,认识桉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单因子生态环境效应(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壤侵蚀、土壤质量、植被指数、净初级生产力)和多因子生态环境综合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综合效应)两方面总结桉树人工林引种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今后应注重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生态环境综合效应、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Ⅵ)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研究;结合多学科理论,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ing,RS)的优势,客观地对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4.
云南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Pb、Zn、Cd、As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流经中国铅锌矿储量最大的兰坪金顶铅锌矿区的澜沧江支流——沘江周围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室内实验测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测定分析了土壤中Pb、Zn、Cd、As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以探讨矿产开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蓄积量大,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级)衡量,Pb、Zn、Cd、As含量超标率分别为66.667%、91.667%、100%、16.667%,污染程度为Cd﹥Zn﹥Pb﹥As;(2)土壤中Pb和Cd的化学形态均以水溶态为主,活性大,迁移能力强,水溶态元素能够直接进入生态链,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将给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而Zn和As化学形态分别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这两种形态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较稳定,迁移能力弱;Pb和Cd的环境有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之和)含量较高,如果发生酸雨或酸性矿山废水的排出,它们的环境有效态会大量增加,对流域具有潜在的危害;(3)土壤中Pb、Zn、Cd、As含量分布和化学形态分布,整体上均为随着与矿区的距离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分布曲线分为单峰状、双峰状两类。另外,Cd、Pb、Zn的化学形态分布与总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As的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与总量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