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472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五河杂岩的变质岩石学及P-T条件分析钻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河杂岩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南缘最重要的岩石单元。然而,直至今日,人们对于该组杂岩一直缺乏足够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其形成的变质条件分歧较大。本文通过对蒙城南ZK02钻孔中五河杂岩的构成和地质特征详细研究表明五河杂岩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为一套由云母片岩、大理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变质表壳岩系,下段为一套基性变质岩,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和少量的混合岩。同时,针对下段特征岩石(石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并应用不同的温压计进行P-T条件评价和比较,结合岩相学限定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五河杂岩的主体普遍经历了高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温压范围为:T=671 ℃~700 ℃和P=0.82~0.95 GPa,地温梯度约为25~28 ℃/km,与典型陆壳地温梯度类似。与同邻区主要岩石单元的变质级别相比,五河杂岩应当形成于板内变质环境,并不具备造山带变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2.
聂峰  石永红  王娟  康涛  曹晟 《岩石学报》2014,30(6):1718-1730
通过对肥东群南缘特征性岩石——磁铁石榴角闪岩的构造地质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磁铁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以构造透镜体形式产出,该变质岩具有两个阶段变质矿物组合,热力学评价显示①阶段的温压范围为:T=616~700℃和P=0.66~0.85GPa,平均温压为T=653±35℃和P=0.75±0.09GPa。②阶段的温压范围为:T=597~643℃和P=0.51~0.94GPa,平均温压为T=620±15℃和P=0.73±0.15GPa,并表现出一个快速等压降温P-T演化特征。锆石U-Pb定年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该磁铁石榴角闪岩的变质年龄为2469±49Ma。结合地质背景和前人的研究,可以判定该类岩石可能源于华北板块。由于郯庐断裂的左旋走滑作用被构造并置与扬子板块中。从而进一步推测,郯庐断裂(安徽段)横向宽度可达到10~15km。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小波变换特有的低通滤波属性和有效抑制测量噪声的能力,将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与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预处理的最小二乘估计新方法 ,并针对具体基坑变形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太阳软X射线观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软x射线观测在太阳物理的研究中,特别在日冕结构、磁场和日冕等离子体活动等物理现象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太阳软x射线观测主要有光谱和成像观测两种.随着观测技术、方法和内容的发展,太阳软x射线观测揭示了太阳物理的许多重要的科学现象,并在预报、监测空间天气变化,预警空间灾变天气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对塔中1井储层段进行了岩芯、薄片、阴极发光等观察和分析,划分出了角砾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3种岩石类型,识别出了白云石化、硅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萤石化、黄铁矿化、自生粘土矿物化以及溶解、压溶等成岩作用类型;归纳出塔中1井储层段经历了3个成岩阶段、4种成岩环境的改造和叠加,并在物性测定的基础上给出3个岩性段的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06.
基于高斯过程利用传统共轭梯度法搜索超参数,存在对初始值依赖性强、获得局部最优解的不足。本文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对超参数进行智能寻优,建立了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高斯过程模型对变形体形变进行预测分析。通过隧道和基坑两个工程实例计算比对分析,NN、SE和RQ 3种核函数中NN核函数的预测效果最好,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69%和1.06%。结果表明超参数优化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改善了高斯过程算法本身存在的超参数求解方面的不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7.
碎石层的传热机理研究对寒区路基改善技术的应用以及自然界中的“异常”冻土分布的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研究者曾对碎石层进行了试验研究,但试验中的温度设置并无统一标准。相较于细颗粒土,粗颗粒材料中水分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试验中的温度设置对试验的结果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对比不同的温度设置情况对碎石传热过程的影响,以不同的顶板温度、底板温度以及环境温度进行复合,并对不同组合情况应用COMSOL软件,在考虑碎石层多孔介质传热的情况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在保温层包裹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依然能对温度剖面以及垂直方向上的热通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当环境温度与碎石层平均温度一致时,垂直方向上的热通量达到最小值,此时换热效率最低。因此,在此后的室内碎石层试验设计中,若需减少水平方向上的热量交换带来的影响,应尽量将环境温度设置在碎石层平均温度附近。工程中可通过降低碎石层侧边界温度来增强碎石层内外的热量交换,从而增强碎石层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108.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S6.9地震。使用青海、甘肃等区域数字台网所观测到的2009年1月1日—2022年2月8日间青海门源及周边地区(36°~39°N,101°~104°E)14 869次地震事件的地震观测资料,基于双差成像(TomoDD)方法进行重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门源及周边地区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主要集中在5~15 km深度范围,其中10 km附近分布最多。推断该深度区域为门源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孕震区。基于地震重定位结果和主震区三维速度结构分别对2016年门源MS6.4地震和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机理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两次地震都位于高速异常体边缘,速度结构与断裂、地震序列吻合较好。2022年门源地震位于高速体的西端末梢位置,是该高速体受青藏高原东北缘顺时针应力作用导致的滑动产生的走滑型地震。  相似文献   
109.
为拓展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以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鸳鸯湖电厂粉煤灰为研究对象,使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粉煤灰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和分析,并采用酸消解法、DTPA浸提法和Tessier五步提取法,对粉煤灰中铅(Pb)、铬(Cr)、镍(Ni)、铜(Cu)、镉(Cd)和砷(As)6种重金属的全量、有效态、不同形态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粉煤灰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 粉煤灰微观结构良好,密度小,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丰富。(2) 粉煤灰中6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和平均值均超过宁夏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但未超过其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超标倍数大小顺序为Pb、Cu、Cr、As、Cd、Ni。6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均未超过宁夏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其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3) RAC评价结果表明,As具有极高生态风险,Cd、Cu和Ni具有中高风险,Cr、Pb分别为低风险和无风险。RSP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As为轻度污染,Pb、Cr、Ni、Cu、Cd均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表明,粉煤灰中6种元素全量和有效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处于Ⅰ级,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其中Cd是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因此,粉煤灰可以作为煤矿胶结充填材料进行大规模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0.
李状  苏晶文  董长春  叶永红  杨洋 《中国地质》2022,49(5):1509-1526
【研究目的】 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流系统并深入分析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研究方法】 综合马鞍山市当涂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等,基于研究区水化学基本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水化学图件、离子比值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低矿化度偏碱性水,地下水组分中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2)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可分为7类,其中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Ca·Na型、HCO3·Cl-Ca·Na型以及HCO3-Ca·Mg型;基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的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型和SO4·HCO3-Ca·Mg型。(3)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样超标率为46%,总体水质较差,超标率较高的组分依次为Mn、高锰酸盐指数(CODMn)、硝酸盐(以N计)、Fe、As、氨氮(以N计)等。(4)研究区地下水的化学组分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此外,还存在Na-Ca的正向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进一步定量论证了水岩相互作用对本区浅层地下水组分的形成和演化起着主导作用。【结论】 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低矿化度偏碱性,主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基岩类裂隙水。主要离子比例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揭示了本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是地下水溶滤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石英、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高岭土等黏土矿物以及岩盐、石膏等达到过饱和之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