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本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力求给出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波及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烈度分布情况,并利用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有限的速度记录资料,给出该震波及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峰值加速度分布的参考性结果.研究表明,平潭、惠安、莆田、福清等地受该地震波及的影响烈度、峰值加速度是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最高的.  相似文献   
32.
不同藻类水体太阳激发的叶绿素荧光峰(SICF)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赵冬至  张丰收  杜飞  赵玲  郭皓 《遥感学报》2005,9(3):265-270
采用现场实测和室内培养两种方式测定了甲藻、赤潮异弯藻、海洋蓝绿藻、叉角藻赤潮和新月菱形藻、叉鞭金藻、塔胞藻、扁藻和小球藻等非赤潮藻类光谱曲线,采用度量太阳激发的叶绿素荧光峰高度的Rmaxred/R560比值法,建立了不同藻类Rmaxred/R560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R>0.82。随藻类的不同,Rmaxred/R560与叶绿素a的关系发生较大的变化,其关系方程的系数a的变化范围为0.037—1.135之间,b的变化范围为0.094—0.727之间。同时建立了不同藻类荧光峰位置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除海洋蓝绿藻为0.57外,R均大于0.75。随叶绿素浓度的增加,浮游植物反射光谱荧光峰的位置向红光方向移动。随藻类不同,移动的幅度有所差异,赤潮异弯藻的移动幅度最大,其它藻类每10mgm-3浓度的移动幅度介于0.1—0.3nm之间。叉鞭金藻和塔胞藻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未见移动。  相似文献   
33.
海洋核污染与核素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沿海核电站的快速建设,加之日本福岛核事故持续泄漏的影响,海洋核污染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海洋核污染的现状及放射性核素在海洋各介质中的迁移特点,并就海洋中主要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和90Sr的含量水平,以及在海水中的扩散、海洋生物中的吸收与富集、海洋沉积物中的吸附与转化等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从生态弹性理论出发,分析了生态弹性的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阐释了生态弹性对于维持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持续发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珊瑚礁生态系统在经历多重干扰后发生态势转换,说明生态弹性对于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而在诸多决定珊瑚礁生态系统弹性的因素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系统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不断退化。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监测能力,提出了一套针对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弹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深入了解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弹性提供参考,建立以保障和提高珊瑚礁生态系统弹性为宗旨的管理方式,将为解决珊瑚礁资源退化问题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
1996年6月29日 ̄10月22日对大连市金州区大李家湾贝类养殖筏区及近岸海域进行了调查,对养殖区内,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期养殖区内,外浮游植物的生态特性略有差异,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及优势度无明显差别,随季节变化其种类组成有显著改变;筏区内浮游植物的数量略少于筏区外,且高峰期的出现较筏区外滞后1个月,浮游植物平均量的平面分布显示离岸越远其数量逐渐上  相似文献   
36.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框架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河口环境的第二代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的评价指标包括营养物质压力指标、富营养化初级症状指标、富营养化次级症状指标和富营养化其他症状指标四类,并以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为例进行了富营养化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6年间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均未处于富营养的状态,水质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7.
<正>908专项全称"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包括近海海洋综合调查、综合评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三项基本内容。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