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气象联防是气象科技服务于社会的一种形式。从1987年起,电白县气象局和电白盐场经过八年的盐业气象联防服务,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将电白盐业气象联防与效益情况作如下简介:l盐业气象联防的意义盐业有句谚语:“有产无产在于天,产多产少在于人”。目前海盐的生产流程主要靠露天自然蒸发,与日照、风向、风力、降水等关系十分密切。如何掌握和利用天气的变化,趋利避害,是盐业生产稳产高产的关键。电白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沿海滩涂面积].4万公顷,是兴办盐业的好地方。据历史记载,电白盐场建于乾隆ZI年,至今已有738年。建国前气象科学…  相似文献   
142.
提出了在大量遇到的中软-中硬岩层中采用硬质含金回转冲击钻进的问题,在论述球体冲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室内外回转冲击钻进试验使机械钻速明显提高的效果,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球体冲击器冲击频率与风压、风量之间高度显著的相关关系式,可用于冲击频率及其它重要工艺参数的预测与控制.全文表明球体冲击器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3.
在大量遇到的中硬岩层中采用硬质合金钻头 球体冲击器实现回转冲击钻进可明显提高机械钻速和取心效果,并防止孔斜,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借助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球体冲击器冲击频率与风压、风量之间高度显著的相关关系式,可用于冲击频率及其它工艺参数的预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4.
注浆技术工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子平  杜维斌 《安徽地质》2003,13(2):154-156
注浆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很强、应用范围很广的工程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注浆技术,特别是注浆方法、注浆工艺、注浆理论、试验研究、注浆效果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针对注浆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5.
介绍了国际月球探测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设想,论述了月球表面钻探取样的困难所在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6.
柴油在底泥中的行为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0号柴油在底泥中浓度和组分的变化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中细菌、双壳类动物和底泥表层叶绿素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柴油后,进入底泥中柴油组分主要是高于C15的直链烷烃;细菌数量随污染油浓度增大而升高;实验开始底泥表层叶绿素a有所减少,而后明显增加;菲律宾蛤仔的重量:壳宽与污染油平均浓度成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7.
本文论述了不同浓度的沙柴油污染海洋底栖围隔生态系后,在各相中的分布及其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柴油添加后20h,底质油含量与水体油污染含量成正相关;菲律宾蛤行(Ruditapesphilippinarum)对柴油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柴油中短链正构烷烃(C8~C15)较易消失。柴油对底栖生态系的影响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148.
海洋围隔生态系中叶绿素α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子平  陈孝麟 《台湾海峡》1991,10(3):229-234
  相似文献   
149.
在抗旱、防雹、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的推动下,2008—2018年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在气溶胶粒子、云(雾)物理垂直结构和降水形成机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建立了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实时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提高了对作业云特征和演变过程的预报能力,对作业方案的科学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在机载云粒子谱仪与成像仪、多通道微波辐射计、X波段偏振雷达、雨(雾)滴谱仪、先进火箭作业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研发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研制成功国产机载云粒子测量系统、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和立体播撒火箭作业系统,并应用于业务,提高了作业条件监测识别和地基作业能力。建立了空中国王、新舟60等型号的先进飞机探测和作业平台,大幅度提高了作业飞行高度、续航时间和空中作业能力。在电离、飞秒激光、声波等人工增雨新技术领域开展了理论和实验探索研究,在飞秒激光诱导降雪机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0.
基于小波分析的钻探孔内工况识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表钻探参数识别钻孔内工况是降低钻孔内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传统孔内工况识别技术基础上,利用小波分析提取孔内工况突变特征信息,并在相应典型工况识别表上对其变化斜率进行映射,快速识别当前工况,从而形成孔内工况早期快速识别技术。通过对CUG-2钻参仪采集的钻探参数进行信号分析,验证了该技术能有效地、准确地识别钻孔内典型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