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0篇
测绘学   76篇
海洋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约束条件下地图符号的数学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符号qgf(x)是制图对象x在f、g、q三重拓扑映射下的象.根据制图对象在现实中存在与否,定义了模拟与虚拟地图符号;根据地图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相关、无关或半相关,定义了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根据地图符号定位部的几何特征,定义了点、线、面地图符号.  相似文献   
52.
20 0 1年 8月 6日~ 10日 ,第 2 0届国际制图大会 (ICC ,InternationalCartographicConference)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来自世界 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等 1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 10 0 0余人参加了会议。8月 6日大会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发来贺信 ,ICA主席雷斯德特、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大会组委会主席杨凯教授讲话 ,国际制图协会前任主席伍德教授作了题为《2 1世纪的世界———无地图即无前途》的主题发言。在开幕式上 ,雷斯德特等代表IC…  相似文献   
53.
地图符号数学定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拓扑学和图论的有关定义及符号构形的知觉阈值,提出符号清晰描绘和表示的下极限-极限圆概念,通过地物在平面上投影的图上面积与极限圆的比较,推导了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的数字定义,从而使这三类地图符号的基本概念获得了精密的数字形式和定量描述。探讨了这三类地图符号的依存关系和相互转化的条件,使不依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随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而数量倍增的规律得到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4.
地图符号视觉变量数学定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拓扑学、图论和集合论的有关定义,对形状、尺寸、方向、密度、亮度、结构、颜色和位置等8种视觉变量给出了数学定义。组合公式表明,由有限的视觉变量组成像元,再由有限的像元组成地图符号,可以获得大量的地图符号,从而说明设计与创造地图符号蕴含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5.
广西壮族自治区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图投影选择的原则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和形状 ,设计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它的两条标准纬线分别为φ1 =2 2°0 0′,φ2 =2 5°30′,投影常数α=0 .40 2 810 6 0 7,K =17195 30 6 .82 ,面积变形在南北边缘仅为 +2‰ ,在制图区域中部为 - 1‰ ,面积变形很小。因此 ,本投影可以作为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56.
地图模糊矩阵模型与制图术语表述数学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笔者在过去所研究地图模糊矩阵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建立地图模糊矩阵模型问题,通过矩阵运算来对地图学中有关制图综合、图象变换等概念给出了数学定义,从而使概念表述数学化。  相似文献   
57.
比较地图学在中国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毓钜  钟业勋 《地图》1991,(3):10-14
本文阐述了比较地图学在中国的形成和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介绍了这一科目的内涵及其在中国地图科学研究中的实质存在与作用,描述了比较法功能在研究成果中的体现,然后简要介绍了一些具体课题中比较方法的应用与成果,作者指出:进一步研究比较地图学将推动地图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8.
胡毓钜  钟业勋 《地图》1990,(2):23-25
计算机进入地图制图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地图工作者对地图数学的研究,使得地图学在量化上有了相当的进展。然而,基本的数学表达方法尚还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寻求表达政区普遍关系的数学公式。是作者对地图集合模型在一个图种方面的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59.
不等分经纬线多圆锥投影的设计与解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圆锥投影作为世界图的数学基础,可以获得较良好的面积和角度变形。但以往的多圆锥投影,多为等分纬线的,在改善变形方面又有其局限性。若采用不等分经纬线的多圆锥投影,则可克服这一局限性。文章中,作者提出了建立不等分经纬线多圆锥投影的方法和计算变形的解析式子。本法的主要特点是:经线方程用的参数方程表示:x_(ij)=a_(0i)_j+a_(1i)_j~3+a_(2i)_j~5,y_(ij)=b_(0i)+b_(1i)_j~2+b_(2i)_j~4+b_(3i)_j~6。赤道方程用λ的奇次冪方程表示:x_(i0)=0,y_(i0)=c_0λ_i+c_1λ_i~3+c_2λ_i~5+c_3λ_i~7。非零度的纬线方程则用多圆锥投影一般公式表示x_(ij)=q_i-ρ_jcosδ_(ij),y_(ij)=ρ_jsinδ_(ij),式中δ_(ij)则由相应的赤道坐标(已由赤道方程求到)乘上一个与纬度有关的常数求得。关于经线的圆滑性问题,文章作了专门的讨论。为了简化经线方程和赤道方程的解算工作,作者提出了“过渡引数”法作为补充。“过渡引数”法即是:解经线或赤道方程时,不直接用或λ的弧度数为引数,而用一个简单的数ψ或θ为过渡。而ψ与,λ与θ之间则以一个常数α和β相联系。文章中应用本法,设计了一个适用于世界政治交通图的投影。在该投影中,1.0的面积等变形线正好通过我国中部,因而使  相似文献   
60.
比较过程理论结构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比较过程的构成要素、特点及作用,提出一个比较过程的理论结构模型,并用这一模型解释若干经验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