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375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51.
以深层地下含水层作为巨大的天然储能库,实行“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具有重大的节能效果。为此必须研究和求解地下水动力场和温度场。本文以非均质岩溶承压含水层二维不稳定渗流为例利用数模混合仿真来求解地下水动力场。 本文给出了水文地质模型及其求解的模拟结构图、地质和边界条件的模拟方法、数模混合求解中初值的迭代求解及信号的采样、存储和恢复。文中还给出了某一方案的仿真结果。 可以看出利用数模混合仿真研究和求解水文地质问题是可行的,它可以成为水文地质计算和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52.
为了认识陕西省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其物源,给探索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组成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了洛南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砂岩物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和克拉通地块,物源区与北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南秦岭构造带北部下古生界也为石盒子组提供部分物源,中二叠世晚期华北、秦岭板块面接触碰撞,北秦岭构造带快速隆升,南秦岭物源区提供物源减少,砂岩物源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低级变质岩+沉积岩。二叠纪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向南延至洛南—栾川断裂附近,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河流沼泽相含煤岩系沉积应该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沉积,结合渭北—渭河—洛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对比成果,认为渭河地区二叠纪至少曾沉积过二叠系石盒子组地层,渭河新生代盆地基底具有残存二叠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953.
斯维尔得洛夫斯克矿业学院的诸同事,对于乌拉尔含铜黄铁矿区的裂隙性岩矿层的取心问题,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曾分别试验过限制回次进尺的无泵钻进,反循环钻进和双层岩心管钻进。  相似文献   
954.
同其它各门类的生物一样,有孔虫的分类也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长期以来,有孔虫科一级的分类都是以壳的成份、壳壁构造、房室排列类型、原始口孔位置等特征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Parkeg1962年以活着的浮游有孔虫是否具有刺(Spincs)为基础,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案。继她之后,以Saito为代表的许多学者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有孔虫的壳表超微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带有本质特征的分类标准,而且通过对现代有孔虫各种构造待征的研究,帮助解释地史时期各种对应构造的功能、特点,从而对有孔虫建立更客观、更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分类。虽然目前我们对Saito等人所做的各种结论不能盲目地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应该引起重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955.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也是南疆各族人民的母亲河,对其水资源研究的脉络梳理有助于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历史时期的水资源研究方向,为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南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针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研究从时间脉络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主要是中国的历史典籍、自然地理图志和近代国外探险家的探险历程,如实记录了塔里木河的水系变迁和自然风貌,间接反映了流域水资源受到自然-人类活动影响的缓慢变化;20世纪50年代-90年代,随着南疆大规模开发,水资源研究逐渐聚焦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管理,其主要针对的是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加剧造成的流域内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水资源管理混乱等一系列相关问题;21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塔里木河水文过程变化、水资源承载力及供需矛盾、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逐渐成为塔里木河水资源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在系统梳理三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后,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研究应的重点关注方向,包括生态调度、水权配置与生态补偿、跨流域调水等。  相似文献   
956.
规模宏大的地表负地形——喀斯特天坑具有巨大的容积和陡峭圈闭的岩壁,在坑底形成异于坑外的独特微生境,是研究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理想场所,但目前鲜少对喀斯特天坑植物群落的生态过程及其空间变化特征进行探讨。本研究以云南沾益大毛寺原生天坑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动分割窗技术以及边缘效应值、边缘效应强度和β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对原生天坑"坑边缘—坑壁—坑底"的生态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探讨垂直环境梯度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天坑内外物种多样性边缘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天坑"坑边缘—坑壁—坑底"垂直梯度上的生态交错带出现在坑壁中域位置,宽度大约为40 m,是连接天坑内外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生态过渡带;天坑内外植物群落在坑壁出现"断裂",存在不同于一般生态交错带的"边缘负效应";基于β多样性指数,垂直环境梯度上植物物种更替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坑底与坑边缘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坑底拥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库价值。  相似文献   
957.
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分配现状及其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塔里木河干流1957-2017年阿拉尔断面、英巴扎断面、恰拉断面来水量特征,首先初步分析塔里木河干流上、中、下游的耗水特征,并基于干流断流和生态输水时间节点,进一步分析1957-1972年、1973-2000年、2001-2017年上中下游各区间段耗水特征,根据这些历史数据变化,从管理角度判别上中下游较为合理的水量分配策略;其次,重点指出塔里木河干流在明确定位为生态河流背景下,未来水量调配精细化管理面临的主要三大基础性问题:灌区耕地面积不清、生态和农业用水量不清、水文数据存在偏差等,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从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上给出相关解决的建议。明确认识到目前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分配利用存在的问题,是未来解决好流域生态环境的关键,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藉此引起更多理性关注,对未来推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8.
959.
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晨  修春亮    伟等 《地理科学》2014,(4):420-429
将北京市地名作为离散点,以GIS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为支撑,从地理区域这一角度分析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突破了以行政分区表达空间变化的通常框架。通过对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一定程度反映出北京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功能分区,同时对探索北京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借鉴意义。研究发现:北部与西部山区为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区,与北京自然地理特征相吻合;中部与东南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带为文化景观类地名集中区;各文化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具有差异,中部为政治、商业、园林、建筑与工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东南部为经济、水利工程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部是军事文化类地名集中区,西北部与东北部为园林文化类地名集中区。  相似文献   
960.
新疆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县境内,由于人类水土开发活动和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湖泊水质由淡水逐渐变成了微咸水,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以博斯腾湖矿化度作为湖水水质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探讨了不同盐度目标设计情景下,湖泊自然状况的需水量,为流域的人类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结果表明:理论上在多年平均情况下,两种情景下湖区的需水量分别是12.62×108m3和14.28×108m3,对应的绝对水位分别是7.25 m和7.70 m。近年来,尽管博斯腾湖年均脱盐量达30.6×104t·a-1,但是矿化度依然较高,而增加入湖淡水量、减少盐量入湖仍然是改善湖泊水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