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第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8月 17日至 2 0日在辽河油田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石油大学及辽河油田共同主办 ,辽河油田承办。会议主席辽河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刘俊荣致开幕词 ,并代表辽河油田欢迎全体与会代表。会议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冯增昭教授致词感谢辽河油田承办此次会议 ,并概述了历次全国古地理学学术会议的召开情况 ,还作了题为中国南方寒武纪岩相古地…  相似文献   
182.
本文提出西秦岭南亚带弧形构造控矿的新认识,初步探讨了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及控矿机制。两组斜列的弧形构造发育于白龙江复背斜东、西两端,并分别控制了两个Au(U-As-Sb-Cu)矿集区。弧形构造顶部及附近的多组多方向次级断裂对本区大型金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中生代浅成-超浅成(碱质)中酸性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弧形构造翼部的成矿条件则不如其顶部。   相似文献   
183.
南海及其周缘中新生代火山活动时空特征与南海的形成模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根据南海海区、华南和中南半岛的地面露头、钻井、拖网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南海地区火山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在南海陆缘和周边陆区中生代末期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新生代火山岩活动规模较小,主要是海底扩张之后在洋盆扩张脊、北部陆缘的陆洋边界附近、雷琼地区和中南半岛南部的玄武岩。在南海北部陆缘的深部地震调查中发现,在地壳下部存在小规模的高速异常体,结合浅部的晚第三纪一第四纪火山活动,认为该高速体形成于南海扩张之后。这些特征表明,在南海的拉张过程中岩浆供应不丰富,在陆缘未形成大规模的侵入和喷出岩。南海陆缘属于岩浆匮乏型被动大陆边缘。南海海区残留多个刚性断裂陆块,反映了裂谷拉张过程中脆性破裂。根据这些特征,南海形成难以用印藏碰撞引起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破裂这样的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4.
李静  阎广建  穆西晗 《遥感学报》2010,14(6):1189-1203
建立了一种基于植被冠层辐射传输模型SAILH 的参数化模型。该模型首先对SAILH 模型中用到的9 个 中间变量的计算过程进行简化, 然后用一个明确的表达式计算光照冠层的单次散射贡献。分别用模拟数据和2008 年黑河地区星-机-地同步实验中获取的地面测量数据对该参数化模型的反演精度和效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该参数化模型能在保证反演精度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反演效率; 利用模拟数据进行的模型稳定性评价表明, 参数 化模型的稳定性优于SAILH 模型。  相似文献   
185.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向对同一目标进行观测的方式,即多角度遥感。多角度遥感有助于提高植被生物物理参数的反演精度,可为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本文围绕多角度光学遥感,总结了多角度遥感的发展、特点与优势,回顾了相关概念,系统总结了从地面到航空、航天的多角度观测手段,以及辐射传输模型、几何光学模型、混合模型、计算机模拟模型等多角度遥感模型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多角度遥感在反照率、植被参数、气溶胶反演及冰冻圈遥感中的应用。最后,对多角度光学定量遥感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与单一角度遥感相比,多角度遥感提供了角度维信息,提高了遥感对地球表层参数的获取能力。随着星机地不同平台的多角度遥感观测手段越来越丰富,未来多角度遥感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发展复杂地表多角度反射/辐射模型,增强多角度遥感数据预处理能力和提高多源数据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6.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影响下,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乡村病”问题凸显,影响到乡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亟需重视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特征,提出乡村振兴的方向与适宜路径,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探究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中心集聚性与成长性,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研究发现:① 伴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乡村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明显高于乡镇政府驻地与县城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强度;② 生产要素在城、镇、村间不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导致县城邻近地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乡村地区的中心集聚性依次降低;③ 受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县城邻近地区、区位较好的乡镇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地区更易于集聚生产要素,成为乡村成长性的高值区;④ 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减地增”的乡村空心化问题严峻。文章强调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城乡联系,提升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推进村镇化发展,开展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培育乡村社会资本,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7.
李玉恒  宋传垚  阎佳玉  刘彦随 《地理研究》2019,38(11):2595-2605
农民增收是体现不同发展阶段农户生计适应性与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本文采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了1995—2015年中国农民增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发现了农户生计对经济发展的响应呈现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特征。2009年成为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开始降低的拐点。中、西部地区由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增收难问题早在2005年就已显现,东部地区在2012年开始出现农民增收难问题。城镇化发展、地区科技投入均有助于农民持续增收,而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制约了其提高生计水平和获取稳定收入的能力。应着力推进村镇化发展与乡村转型,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为农民自我发展创造机会与平台,提升其生计水平与应对外界发展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8.
主要介绍了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WATER)的第二阶段,即以森林水文过程及中游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为主要目标的中游试验。简要阐述了试验目标与研究内容,重点介绍了航空飞行试验、地面同步试验和加密观测试验的样方布置、数据获取与处理以及研究进展与展望。中游试验的核心研究内容是紧密围绕森林水文及中游干旱区水文的水循环问题开展航空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和水文与生态参数加密观测试验,改善蒸散发反演模型和算法,探讨尺度转换方法。其中航空试验使用了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LiDAR)、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相机5类传感器,飞行了17个架次和72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9.
对8个不同地区对应的同一时间的ETM+数据和MODIS数据,利用谱间关系法得到30 m和250 m分辨率具有不同景观格局分布的水体专题图,研究分辨率对不同景观格局分布的水体提取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区域内水体边缘密度很小时,ETM+和MODIS提取结果的误差很小;当区域内水体边缘密度很大时,ETM+和MODIS提取结果的误差相应就变大。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与两种分辨率的提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不破碎区域的水体,MODIS和ETM+可以得到相近的精度;而对于中度破碎的水体,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信息能显著地提高中度破碎水体的精度;但对于高度破碎的水体,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信息的多元回归几乎不能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190.
采用新引进的海洋深水浅层剖面仪,从珠江口外陆架进入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中陆坡区,进行了浅地层探测,获得了高分辨率反射记录.分析发现,白云凹陷上陆坡段沉积连续性较好,海底反射强度侧向变化平缓,显示了比较均一的沉积底质和微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在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中陆坡区,海底滑坡严重,局部存在强烈的、平行陆坡的海底洋流冲蚀,海底地形崎岖不平,反射强度侧向变化大,表明海底底质不均匀,海底水动力强.浅地层记录还显示中陆坡海底山丘有海底气体泄露现象,结合常规反射地震识别的海底泥底辟特征,确定海底山丘为泥火山.气体泄露和海底反射振幅的变化代表了海底浅层聚有丰富的气体以及嗜甲烷生物链活动的钙化,因而推断该区不仅是油气的聚集区,也是水合物的聚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