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暴雨因系统的影响,路经及位置的差异,形成了地区范围暴雨的不同落区。但天气形势的相似性又决定了暴雨在地区范围出现分片相似的可能性。我们选择了模糊相似优选比的方法作庆阳地区暴雨分片分析。使用全区1964至1981年出现的暴雨过程资料,并确定九站中有一站日降水量≥50毫米即计为一暴雨日,此间共出现暴雨过程三十九例。  相似文献   
22.
基于3DSMAX环境的3维场景重建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3DSMAX中利用DEM和数字正射影像重建真实3维场景的方法,通过MAXScript和VC混合编程,在3DSMAX4.0环境中构建了一个3维环境重建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导入Leica/HelavaDPW数字投影测量工作站采集的DEM数据和建筑物数据,自动生成地形模型和建筑物模型,重建真实的3维场景,该工具支持DXF、DSW等通用CAD数据的输入,并可以把场景数据输出为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文件。  相似文献   
23.
本文主要研究了北北西—南南东向喀喇昆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水平位移量、活动时间及其变形方式。在断裂带内产出的主要构造形态有:不对称耦曲、s-C组构、长石和石英斑晶、多米诺构造、剪劈理和断层等,它们是构造活动的产物,并从中判断出右旋走滑运动,伴随走滑变形发生了绿片岩至角闪岩相、甚至混合岩化的变质作用,出现了多硅白云母和其它一些应力矿物,显示变形压力较高。糜棱岩带的产出与喀喇昆仑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24.
在山西断陷带西侧吕梁隆起的西坡上,有人认为有一条纵贯全区的离石断裂带,并把其作为鄂尔多斯断块和太行山断块的分界断裂,本文通过近期的工作结果及对深部构造、岩浆活动和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把离石断裂带作为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的依据不足。  相似文献   
25.
在未经次生蚀变的古老的铀矿石中,在铀及其衰变产物之间存在着放射性平衡。在放射平衡下,每一子体同位素与母体同位素都有一个固定的比值。平衡状态是在子体同位素的衰变速度等于其在母体同位素中形成的速度的情况下达到的。  相似文献   
26.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s a key parameter in monitoring the status of crop water stress by remote sensing, and studying the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 in cropland ecosystem. The component temperatures of crop and soil are especially significant in remote …  相似文献   
27.
Research on scale effect of histogra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arth objects compactly, in this paper, we raised the concept of histo-variogra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 spatial analyzing methods such as variogram,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we also raised a new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of histogram de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tanding pixel and contour pixel.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variogram by two experiments, one for spatial analysis, the other for image fusion.  相似文献   
28.
SCS+C地形辐射校正模型的应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有森林覆盖的山区影像进行地形辐射校正时,基于太阳-冠层-传感器(SCS)几何关系的校正模型优于基于太阳-地形-传感器(STS)几何关系的模型。SCS校正模型解释了树木不依赖于地形、观测角和光照入射角而具有向地性生长的本质特性,但在某些地形区域,SCS与余弦校正同样存在过度校正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在SCS校正模型中引入C校正系数来解释散射辐射项,提出了SCS+C校正模型。以北京密云Landsat 5影像为数据源,通过目视判别、直方图、定量的统计参数和地物光谱曲线对比等方法,对SCS+C校正模型与传统的余弦校正、C校正和SCS校正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地形阴影,更好地反映阴影区域的细节信息; 从总体的光谱特性保真程度来说,余弦和SCS校正都因过度校正问题表现较差,SCS+C校正最好,C校正次之。  相似文献   
29.
在华北克拉通桑干构造带中,分布有许多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呈大小不等的岩块产于强烈变形的TTG片麻岩、二辉麻粒岩、混合岩和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富含石榴石斑晶,斑晶内部钙铝榴石含量明显高于边缘,一般可达25%~28%.许多石榴石含有单斜辉石包体,A12O3含量高达7.4%~11.2%,相应的契尔马克分子比例为12%~18%.这些成分特征指示了早期相对较高的变质压力.石榴石斑晶广泛发育后成合晶反应边,是Pl-Opx-Amp-Mt组合的放射状细粒交生体,邻接的单斜辉石和石榴石斑晶边缘与后成合晶组合近于反应平衡,单斜辉石Al2O3含量小于5%,石榴石边缘的钙铝榴石含量也大大低于核部.这些都显示了压力较低条件下石榴石和单斜辉石的分解.温度压力的计算结果揭示出高压麻粒岩的两类PT轨迹,它们早期的变质作用都表现出较高的压力(1.2~1.45GPa).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并显示升温减压和近等温减压过程.它们很可能形成于晚太古代某种型式的俯冲和碰撞构造过程.另一部分高压麻粒岩具有逆时针的PT轨迹,显示降温降压过程,并且早期变质温度高达1050C.它们很可能来自碰撞之前的岛弧下地壳底部.在碰撞阶段的后期,这些不同成因的高压麻粒岩都被卷入了与碰撞构造直接相关的桑干构造带,经历共同的构造抬升过程.桑干构造带可以认为是构造缝合带.  相似文献   
30.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系列大型遥感试验开始系统研究地表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对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结合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尚无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解决碳、水、能量循环问题的有效方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滦河上游地区组织开展基础性、多学科、多尺度的"碳、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本次试验面向地球系统科学对遥感观测的最新要求,以遥感如何服务地—气过程研究为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星—机—地多尺度遥感综合观测和地面测量,论证中国自主设计的碳、水、能量相关卫星的技术指标,基于大场景真实结构模拟和多尺度综合观测构建虚拟遥感试验场,验证全波段遥感机理模型和复杂地表辐射传输机理。核心试验区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闪电河流域和地形复杂的小滦河流域。闪电河流域主要地类为农田和草地,开展的试验以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观测为主。小滦河流域主要地类为森林和草地,以碳循环遥感综合观测为主。两个试验区都开展了系统性的多架次飞行试验,并同步开展地面全波段、主被动协同观测。特别设计了一次长达165 km的大跨度飞行试验,横跨两个试验区,包含了地表类型和海拔高度的逐渐过渡。从2017年的预实验开始,整个试验为期5年。基于科学目标驱动、开放、协作、共享的原则,本次试验吸引了10个大型国家科研项目,4个卫星计划团队,19家单位200人次参加,是中国主导的又一次具有明确科学目标的大型多学科交叉遥感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