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发生的同期500hPa环流分析出发,找出了2个关键区域,即:乌拉尔山地区和蒙古及内蒙古地区,当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发展,正距平区增大,同时蒙古及内蒙古地区为低槽区,负距平明显时,则当年低温阴雨结束期偏迟、总日数偏多,为低温阴雨严重年份;反之,则为轻度低温阴雨年份.以该2个关键区域格点的平均值作为原序列,与前期9~11月500hPa格点计算相关系数,相关好且通过相关检验的格点数多的月份为:(1)低温阴雨结束期:桂林、柳州、百色与上年11月份,南宁与上年9月份的500hPa高度场.(2)低温阴雨总日数:桂林、柳州与上年9月份,南宁、百色与上年11月份的500hPa的高度场.以这些月份的高度场作为因子场,以相似离度理论为计算依据,作出次年低温阴雨结束期和总日数的预报.通过对1995-1997年试报和1998年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13.
广西春季低温阴雨环流特征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轻、重年同期(2~3月)500hPa大气环流特征。计算了桂北、桂南低温阴雨总日数和结束期与同期2、3月500hPa高度场的相关。指出:影响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的关键区域是乌拉尔山附近及蒙古至内蒙古附近区域。该区域的环流状况决定了春季低温阴雨天气的轻重。本文分别以这两个关键区格点的平均值作为原序列,与前期(9~11月)500hPa高度计算相关系数,利用相似离度理论为计算依据,作出次年低温阴雨天气预报。1 低温阴雨轻、重年标准  将广西划分为北区(桂林、柳州、河池、梧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80~1989年南宁地区降水资料和南宁站日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用周期分析方法,分析桂西南地区的大气低频振荡,得出气压场和日降水量峰值的一些低频振荡的规律,并提出月、旬预报中的天气过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震与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十分明显,表现为地震前兆的气象变化。适时而又准确地把握这种前兆现象,对提高地震预报准确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地震的气象前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小军  陆虹 《广西气象》1996,17(4):56-58
地震与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十分明显,表现为地震前兆的气象变化。适时而又准确地把所至这种前兆现象,对提高地震预报准确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广西客观预报工具竞赛工作总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虹  孙崇智 《广西气象》2005,26(1):59-60,58
通过组织客观预报工具竞赛,促进客观、定量、精细化预报业务的发展,达到提高预报准确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发生的同期500hPa环流分析出发,找出关键区域,以该关键区域格点的平均值作为原序列,与前期9~11月500hPa格点计算相关系数,挑出相关好且通过相关检验的格点数多的月份,以该月相关高的所有格点值作为一个样本场,以相似离度理论为计算依据,作出次年低温阴雨总日数和结束期的预报。通过对1995~1997年试报和1998年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2013年以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构建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模式,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进行量化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新形势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总体情况,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为有效改进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integrated simulations of 26 global climate models provided by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 this study predicts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cross China in the 21 st century under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 and analyzes uncertainties of the predictions using Taylor diagrams.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es of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in China using three RCPs(RCP2.6, RCP4.5,RCP8.5) are 1.87 ℃, 2.88 ℃ and 5.51 ℃, respectively. Increases in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are 0.124, 0.214, and 0.323 mm/day,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21 st century are mainly contributed by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Northeast China. Uncertainty analysis shows that most CMIP5 models could predict temperature well, but had a relatively large deviation in predicting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n the 21 st century. Devi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more than 80% of the area of China had stronger signals than noise for temperature prediction;however, the area proportion that had meaningful signals for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was less than 20%. Thus, the multi-model ensemble was more reliable in predicting temperature than precipitation because of large uncertainties of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