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71.
基于景观格局优化的北京市域生态环境保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城市空间持续扩张导致对地域生态系统的胁迫不断增强,城镇发展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如何合理配置城市用地和区域空间资源,使城市与自然的关系重归和谐,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运用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分析的方法,辨识与诊断北京市域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景观格局的整体优化, 实现生态环境的保育,使城镇生态景观斑块镶嵌于自然生态景观基质中,并通过多种类型的生态廊道相连, 提高地域生态系统稳定性,防止城市发展空间无序蔓延,为城市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72.
基于2001年和201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土地覆盖数据,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CLM)模拟真实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对地表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2001~2010年,中国LUCC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带、半干旱半湿润区过渡带和南方地区;中国区域荒漠减少0.92%,草地减少0.01%,农田增加0.77%,森林增加2.86%,植被覆盖度整体增加。2)在2001年和2010年两种土地利用/覆盖背景下,LUCC使大部分地区感热通量增加,植被蒸腾、蒸发潜热通量增加,土壤表面蒸发潜热通量减小。3)LUCC使大部分地区地表径流减小;中国西北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土壤湿度减小,其他地区土壤湿度增加,仅干旱半干旱过渡带上的土壤湿度发生了显著变化。4)当典型过渡带区域由荒漠变为草地后,感热通量增加1.11 W m?2,潜热通量增加0.14 W m?2;冠层蒸腾和蒸发分别增加0.039 mm d?1、0.009 mm d?1。土壤湿度平均减小0.01 m3 m?3,且随深度增加变干更明显,这是由于根系吸收了较多深层土壤水分,以满足植被显著增加的蒸腾而产生的结果。当草地变为灌木时,其能量通量和水分循环的变化与上述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273.
<正>《“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是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是国家历史文化体系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健全保护体系和保护方法,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脉得以更好地保护发展。本文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为例,在深挖其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和整合现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基于全域保护的规划视角,构建包含保护要素、空间范围和遗产类型的全要素保护规划体系,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强化保护规划自身的指导约束作用,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要素的空间落位和活化利用,形成保护与发展互促的模式,实现名镇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274.
由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号弱而难以穿透建筑物,满足高精度、实时、高可靠需求的室内定位是泛在北斗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之一。高精度室内定位作为未来人工智能和超智能应用的时空数字底座核心技术之一,是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首先综述了现有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了各自优缺点及存在难点,然后分析了典型应用下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室内定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5.
基于REST的Web服务Mashup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基于REST的Web服务原理和目前Mashup技术的应用,分析了目前Web服务中使用REST的趋势。作为实例研究,基于ASP.NET平台,采用XML和XSLT技术开发本地Web服务器端,同时,利用Yahoo!购物服务和Amazon ECS服务作为远程REST数据源,最终构建了一个多数据源的简单商品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276.
西非毛塞几比盆地(又称塞内加尔盆地)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区.通过对毛塞几比盆地近5年的油气勘探新发现的综合地质研究,明确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新特征.认为盆地发育下白垩统阿普特-阿尔布阶和上白垩统赛诺曼-土伦阶2套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发育下白垩统阿尔布阶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储层和上白垩统下赛诺曼阶深水浊积砂岩2套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277.
基于光谱角匹配预测的高光谱图像无损压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表信息获取方面,高光谱遥感是对地观测技术的主要方法,观测同时产生了海量高光谱图像的存贮与传输问题.研究发现,高光谱图像具有独特的光谱上下文特征,可从光谱维分析高光谱图像的光谱相关性,并用光谱角来度量相邻像素间的光谱相似性的差异,探测水平或垂直光谱边界,由此提出了基于光谱角匹配预测(SAMP)的无损压缩算法.实验表明,SAMP算法的预测效果好于已有文献中提出的一些优秀算法,且具有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78.
黄铁矿是富有机质沉积的特征矿物。根据TOC/S、TOC/DOP、S/Fe关系以及S TOC Fe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对三水盆地古近系〖HT5”,6”〗土〖KG-*3〗布〖HT5”SS〗心组红岗段黑色页岩中沉积黄铁矿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土布心组红岗段黑色页岩的黄铁矿有成岩黄铁矿和同生黄铁矿两种成因组分。红岗段下部(亚段A)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于沉积物/水界面以下,黄铁矿为成岩成因,其形成主要受有机质的限制。红岗段中上部(亚段B和C)的沉积条件变化频繁,其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大。富有机质(TOC>4%)岩层形成于缺氧的底部水体条件下。水体中可含H2S,碎屑铁矿物在埋藏之前即与之在水体中反应形成同生黄铁矿。这一过程不受有机质的限制,而是受活性铁与H2S接触时间的限制。同时,由于大量淡水输入导致硫酸盐浓度的降低,从而对硫化物形成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对于低有机质(TOC<4%)样品,黄铁矿由同生和成岩组分组成。其中以成岩黄铁矿为主,其形成过程主要受有机质限制,而同生黄铁矿受铁矿物与H2S接触时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279.
近些年来,众多地勘单位在中条山内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发现多个金矿床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中条山西南段双对沟、三岔沟、蚕坊、照南沟等小型金矿床周围均有燕山期岩体的出现,均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周围裂隙石英脉及接触带中。银洞梁金矿就是一个典型的与燕山期岩体关系密切的金矿床,文章主要探讨银洞梁金矿与燕山期岩体的关系及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280.
马海钾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台坳陷中,钾矿区内卤水绝大部分为晶间卤水和孔隙卤水.地面核磁共振物探方法在该区具有物性前提,为合理布置勘探工程寻找卤水提供依据.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在该区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在简要介绍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原理的基础上,以马海钾矿区卤水勘察为例,着重对该方法的资料解释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