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0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北京、佘山、长春、拉萨、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地磁台在中国最早开始地磁观测,系统收集、清理8个地磁台在1985—1990年的历史资料,采用数码拍照和人工录入方式,实现纸质资料数字化,同时研制数据入库软件,将梳理后的数据导入“十五”数据库,并进行质量审核,实现珍贵历史资源的电子化、数据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数据的后续使用奠定基础。本数据集展示了8个地磁台站在1985—1990年的地磁观测数据,数据内容由磁偏角(D)、水平强度(H)和垂直强度(Z)3个要素的绝对时均值组成。利用该数据集,可以开展地磁场、空间天气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导航、通讯、电网、高铁、油气管道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四分位法可用于描述包括偏态分布、分布不明和分布末端无确定值等任何分布资料的特征,并且可以去除数据中大数的影响,较均值、标准差等更为稳定.针对地磁日变化数据的复杂性,不同时段数据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在此引进四分位法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提取地磁日变化中来自地磁场扰动、仪器记录错误、人为干扰以及可能与地震的孕育有关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据中台理念和数据专家(Datist)软件平台,研发设计地磁台网指数报告产出系统,使用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等平台产出的地磁指数数据生成报告,通过定时触发和人工触发2种方式实现有关图件的产出,并通过微信完成产品报告推送。本系统组件式、低代码的开发方式便于科研人员的研发、使用与维护,可减少重复劳动。该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可自动生成空间数据分析图、各类数据产品图报告,便于相关部门及用户及时了解磁情指数变化,可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快速研判并展开相关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型保温材料--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对地磁相对记录室实施喷吐保温改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磁房温度的日差、年差幅度,改善了观测环境,为观测仪器能在相对较小的温差范围内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保温材料,对磁房实施保温是很好的一种选择,在今后的磁房建设或改造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泰安台的FHD-1核旋仪这几年的记录曲线总是出现一些凹凸现象,为了弄清其原因,做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终于找出原来是仪器本身的故障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宁东至山东±660 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试验和运行,对山东很多台站地磁观测造成影响.就此分析高压直流对地磁观测的影响机制,计算影响幅度,提出地磁预处理方法(如曲线形态的对比、识别干扰的原则、干扰幅度的确定的原则等),为直流输电影响全国地磁观测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2002年度我国地磁台网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的完整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昌黎台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从而对台网及台站数字观测数据的完整率及影响因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台站观测日志的存储内容和存储方式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12月以来,泰安地震台的地磁观测数据在Z分量一直存在一种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长度均不规则的小幅度台阶干扰.分析此种干扰的特点,在泰安地震台的相对记录室、绝对观测室和山洞等不同场地进行实地对比观测试验,确定干扰仅出现在相对记录室,应属于供电干扰.通过排查分析,最终确定照明电路是导致该干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地磁活动指数Vr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2008-2010年三年内的国内41个地磁台站和国外4个地磁台站的地磁水平分量H和磁偏角D的分钟值数据,研究了H和D的Vr指数(以下简称VrH和VrD)与Kp指数的关系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在时间变化上,VrH和VrD均具有27天太阳自转周变化;VrD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而VrH却无,但与太阳风速度(SWS, Solar Wind Speed)变化密切相关,其三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7、0.70、0.88;去除季节变化后的VrD也表现出与SWS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6、0.77、0.5(2010年相关系数低主要受3月份Vr指数不明原因异常变化影响).在空间变化上,在我国大陆范围内,VrH和VrD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并且具有地方时效应和显著的晨-昏不对称性,这种地方时效应和晨昏不对称性可能与部分环电流和场向电流有关系.研究认为Vr指数可以反映地磁场的快速变化,并可以间接反映SWS、部分环电流和场向电流对地磁场变化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12次MS≥5.0中强地震前的矩加速释放现象进行了研究。基于删除余震后的地震目录,提取了与矩加速释放相关的特征时—空尺度作为AMR现象在华北地区的扫描模型参数。采用震前1年逐3个月的扫描方式,得到了12次震例在震中附近与时间相依的m值的空间演变图像,并考察了震前震源区附近的Benioff应变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地区MS5.0~5.5地震前AMR现象与实际震中和发震时刻的关联性不明显;而MS5.6~6.4地震前67%的震例在震中附近出现稳定和集中分布的矩释放加速区域,说明华北地区MS≥5.5中强震前AMR现象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利用AMR现象对未来中强震发震地点的预测有一定的潜能和可挖掘性,但仍需其他方法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