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贵州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瓮福磷矿下矿层条纹-条带状磷块岩的磷条带、泥岩条带、上矿层磷块岩的磷质、白云质胶结物有各自不同的铅同位素组成特点。在Zartman铅构造模式图解中,下矿层磷条带和泥质磷块岩条带位于地幔铅、造山带铅和上地壳演化线之间,并呈很好的线性关系。上矿层块岩的白云质胶结物远离所有类型铅的演化线。下矿层的泥岩条带位于幔源铅和上志壳铅演化线之间,但与磷质不同,更偏向于白云质胶结物的分布区。在朱炳泉等(1998)的△γ-△β铅来源分类图上,上矿层和下矿层的甩磷质样品分布于地幔铅、上地壳与地幔混合俯冲带碎屑沉积作用铅和海底热水作用铅区。上矿层磷块岩的白云质胶结物分布于上地壳和地幔混合俯冲带岩浆作用铅、化学沉积型和海底热水作用型铅区。泥岩条带分布于地幔源和海底热水作用型铅区。因此,瓮福磷矿磷质样品的铅主要具地幔铅、上地壳铅和热水沉积作用的混合来源,以地幔为主。上矿层白云质胶结物铅同位素具有海源和海底热水作用的混合来源。下矿层泥岩条带铅同位素具地幔、上地壳和海源铅的混合特点。陡山沱期大规模磷质成矿的初始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预示着磷质的超常成矿与磷质生物的爆发可能与地幔体制的变化有某种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02.
应用层析成像技术研究华北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华北地区169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984 ̄1995年的1696个地震的P波到时资料,重建了华北地区地壳三维速度图像,不同深度的速度图像表明:地壳中地震波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显著,上地壳的速度分布与地有已知构造特征相联系;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是切割到地壳底部的深断裂带,25km深度普遍存在速度间断面;地壳底部起伏明显;强震孕育发生与其周围介质的不均匀性和土地幔的隆起或凹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福建GPS台网资料在时间序列、基线处理、速度场及高频GPS数据方面的研究,探讨GPS数据资料与地震之间的关系,认为GPS资料在未来地震预报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已有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结合福建—台湾地区的地貌和构造特征,分析了地壳三维速度结构与该区域构造的关系。结果显示:(1)浅层的速度结构与该区的地貌、地形及地质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福建主要的地热区漳州盆地和福州盆地都呈现明显的低速异常,尤其是漳州盆地的低速异常一直延伸到较深的深度;(2)福建地区的地壳运动、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与地壳速度结构分布对应关系较好,南部的中上地壳呈现低速而北部中上地壳呈现高速;(3)在一些大型活动断裂带的两侧存在明显的速度结构差异,如在福建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滨海断裂带两侧在15 km深度的速度结构剖面上显现明显的差异,这也解释了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的震源深度大多位于15 km之上的现象;(4)台湾地区的大多数强震一般发生在板块碰撞或俯冲的高速带上,并形成明显的贝里奥夫带,台湾地区的强震活动与该地区的复杂的板块结构及其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福建省GPS台网的简介及GPS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的初步探索。重点讨论GPS资料时间序列、基线处理及GPS应变场的分析研究,获得福建地区主要构造块体内部的运动图像、速率及运动学参数等地球物理场信息。  相似文献   
106.
山西省黄河流域内的地下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为了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进行地下水系统分区;采用排泄法、均衡法等方法计算出各分系统内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1998年为现状评价年,评价了各系统内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根据经济发展态势,预测2010年、2030年的需水量,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最后分析了用水对策.研究表明,令后研究区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积极开展开源节流措施,并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水价政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7.
对砂层应力仪产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数据分析的主要因素包括高频与低频信息中的噪声、观测信号的背景性变化、地震前兆的趋势异常与短期异常等。为识别与消除干扰提取不同频率的信息,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信号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108.
???????????GPS??????????????????????????????????????????????????о???????????????????????????????NW???????????????????????????????????????????????????С????????????????-????????????????????β?????????NE?????????????????????????26°N???????NW-EW?????????????????????26°N???????NW-NS??????????????????????????????????????????????????????????????????????????????????б??Ρ?  相似文献   
109.
阐述了水口库区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和库区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变化特点。重点分析了水库蓄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古田ML4.8地震序列,并对库区地质与水文环境条件、诱发地震成因、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口库区地震与水库蓄水有直接关系,诱发地震震中主要集中在古田县水口镇湾口—前洋一带,范围约13km2。库区地震活动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且库区水位的升降与地震之间的相关性将越来越弱。最后对水口库区地震预测方法和最大震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0.
陈光 《吉林地质》2006,25(4):81-83
为了提高煤田地质勘探行业的勘探质量,有必要在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贯彻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使勘探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现就其运作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