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27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81.
翁成敏  张爱云 《现代地质》1994,8(1):100-106
X射线衍射分析法适宜于分析有机显微组分的芳环层的层状结构。有机质的芳环层结构与其类型和演化程度有关。表征有机质芳环层的层状结构的主要参数:高度Lc、宽度La、网面间距dhk1和芳环层层数可作为油气勘探中判断源岩性质、类型、演化程度与生烃潜力的依据。文章还对参数的变化与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2.
马家沟组浅水碳酸盐沉积体系可分为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四个相带;讨论了不同相带的有机质丰度、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局限台地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富含饱和烃和芳烃,正构烷烃轻组分含量相对较高;滩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富含非烃和沥青质,正构烷烃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相带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不同,局限台地相水动力条件较弱,处于还原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生烃潜力较高,是油气源岩良好的分布区;而滩相为颗粒灰岩,孔隙发育,非烃和沥青质所占比重较大,是良好的储集带。  相似文献   
83.
含氮化合物的实验方法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素梅  张爱云 《地球化学》1999,28(4):397-404
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两种分离方法以及两步分离法中使用国产与进口试验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分离方法不同,所得吡咯类含氮化合物总体馏分的丰度也不同,一步分离法普遍低于两步法;不同分离方法对吡咯类化合物相对分布的影响较小。国产与进口试验性能不影响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绝对丰度与相对分布的分析结果,两步分离法具备分析试剂国产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84.
广东省高州水库春季蓝藻水华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高州水库为广东省茂名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09年和2010年春季相继出现蓝藻水华,给居民饮水带来安全隐患.对高州水库2009年和2010年春季水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年浮游藻类细胞密度最高分别达4.08×107 cel1s/L和1.47 x 108cells/L,其中蓝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8.2%和98.7%,优...  相似文献   
85.
从重力场、地磁场和地热场等方面分析了山西断陷带地球物理场所具有的特征,论述了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揭示的深部构造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初步建立了山西断陷带强震发生的模式,指出,与强震活动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深部构造,是进行地震预报和地震区划等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地震成因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6.
以双座串联大跨度斜拉桥-珠海洪鹤大桥为背景,根据桥梁自振特性及场地效应,生成了三组人工波,采用纵向+2/3竖向的地震作用组合输入方式,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系统的研究了粘滞阻尼器对双座串联大跨度斜拉桥减震性能的影响。同时为了确定粘滞阻尼器的最优参数,对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C和速度指数α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纵向粘滞阻尼器能够显著减小双座串联斜拉桥的纵向位移响应,减小主梁在串联处发生碰撞的概率,同时改善主塔塔底结构受力情况,具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效果。综合考虑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最后给出针对洪鹤大桥的最优粘滞阻尼器参数:速度指数α为0.3,阻尼系数C为3 000kN/(m/s)0.3。  相似文献   
87.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逐渐达到自动化水平。笔者结合编程语言Visual Basic进行了软件开发,所编程序不仅满足内业计算处理要求,更能通过自动化数据检核功能进行各项数据超限判定,检核结果采用色彩区分的方式更为直观地显示出数据超限情况;此外,通过"测段小结"对一测段主要信息进行了呈现。经工程实践应用证明,软件功能满足测量规范要求,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在对沁水盆地北端发育的中生代褶皱、断层和节理等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区内的构造变形及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构造线以NE-SW向为主;东部构造线以近SN或NW-SE向为主;两者之间的构造线方向主要表现为近EW向。研究区内的褶皱、断裂、节理以及水系的发育特征均表明:本区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经历过一期近SN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61°~174°,倾角在10°以内,这期挤压作用可能是对印支期构造活动的响应;此外,在距今165±5 Ma至136 Ma期间,本区可能还经历过一期NW–SE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52°,倾角1°。   相似文献   
89.
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瀚  王静爱  柴玫  史培军 《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1):1498-151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表明一种灾害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的灾害链现象使得灾情通过累积放大效应而大大超过单一灾种灾情,深入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是有效防范巨灾风险的前提.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不同视角下对灾害链现象的理解,认为灾害链一般性概念中应当包含孕灾环境、致灾因子链、承灾体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只有从地理学的综合性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而完整的理解灾害链过程灾情累积放大机制.其次,按研究思路的差异,综述了当前研究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过程的5 类方法,包括经验地学统计方法、概率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灾害模拟以及多学科理论方法.从描述灾害链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复合作用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它们在刻画灾害链灾情放大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选取了影响较大、灾害引发关系典型的地震灾害链与台风灾害链,从灾种维度综述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概况及进展.最后,提出综合多种方法发展与完善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效应过程的动态模拟是灾害链的研究趋势,其中关键在于模拟灾害链系统各要素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研究思路从“静态—描述—解释”向“动态—过程—模拟”的转变是理解灾害链、灾害系统复杂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0.
王静爱  干萍 《地图》2004,(5):35-39
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不可能重新经历地球的每段历史,也不可能亲至地球的每个角落去认识世界但所幸我们有地图.可以通过地图来看世界.通过地图来认识地球的过去与现在。地图像人类历史一样古老.而且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演变。地图告诉我们的远比指导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内容多得多。地图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