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张武昌  赵苑  赵丽  李海波  陈雪  肖天 《海洋通报》2014,33(6):611-623
聚球蓝细菌是Pico级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是海洋微食物网研究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内测定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摄食速率的方法有饵料浓度差减法和体内饵料颗粒增多法2种,研究表明:鞭毛虫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速率为0~2.9 syn grazer-1h-1,清滤速率0.4~10.9 nl grazer-1h-1;甲藻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速率的范围为0.86~83.8 syn grazer-1h-1。实验室内研究纤毛虫对聚球蓝细菌摄食速率和清滤速率的资料不多。在自然海区,海水稀释培养、添加生物抑制剂培养和分粒级培养等方法被用来测定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摄食速率,海水稀释培养法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率大多低于0.9 d-1,最大为1.54 d-1;使用生物抑制剂方法获得的微型浮游动物对聚球蓝细菌的摄食率为0.04~1.06 d-1;海水分粒级培养法表明聚球蓝细菌的主要摄食者个体微小,绝大部分小于20μm。  相似文献   
112.
贵州烂泥沟金矿是中国黔桂滇“金三角”区内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资源储量大(大于126.25 t),达到超大型规模,大地位置处在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右江盆地北侧,由赖子山背斜、板昌逆冲断层与册亨构造带所组成的三角形构造变形区的北部顶点。本次研究系统剖析烂泥沟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因类型,建立找矿地质模型,并依据资料基础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进而在模型上开展成矿地质异常信息定量提取与三维空间重构,建立找矿预测模型,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方法,通过三维证据权与找矿信息量相结合的综合圈定办法减少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共圈定找矿靶区5处,其中A类靶区2处,B类靶区3处,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3.
为了增强对微型(一体式)智能气象站(简称微智站)测雨性能的认识,2021年6—11月河北雄安新区气象局开展了不同测雨原理微智站的对比试验。分析表明:过程雨量不低于10 mm时,翻斗式微智站相对于标准站能够满足观测误差的控制要求,雷达式微智站测值偏大,光电式和压电式微智站测值偏小;过程雨量小于10 mm时,翻斗式微智站和压电式微智站相对于标准站能够满足观测误差的控制要求,雷达式微智站测值偏大,光电式微智站测值偏小。在雨强方面,双翻斗式微智站适合降雨极大值观测,光电式微智站和压电式微智站降雨极大值测值偏小;微智站雨强累积占比大于95%的雨强为[0.3 mm·min^(-1),0.6 mm·min^(-1)],雨量累积占比大于50%的雨强为[0.1 mm·min^(-1),0.4 mm·min^(-1)]。雷达式微智站对降雨响应比较快。微智站雨量传感器的分辨力越精细,对细微降雨观测越有效,有效降雨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114.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该区域干旱气候特征对科学开展旱灾防御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1971—2020年农作物生长季(5—9月)黑龙江省8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计算黑龙江省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分析黑龙江省中旱、重旱、特旱日数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对比分析典型干旱、湿润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71—2020年5—9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南部、松嫩平原西部是干旱多发区;干旱日数月际空间分布西多东少、中部腹地局部偏多;中旱、重旱、特旱日数年代际特征明显且均呈减少趋势,中旱减少趋势最明显,变化速率为-1.7 d·(10 a)-1。典型干旱年与典型湿润年的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典型干旱年,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受反气旋控制,黑龙江上空受西风带气流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冷暖空气交汇,水汽输送通道不明显,水汽难以到达黑龙江地区;典型湿润年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