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21.
2001年MW7.8昆仑山地震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同震破裂产生的巨大应力扰动驱动控制着显著震后形变。二十年尺度的大地测量数据记录了地震后长时间、大范围、时空依赖的震后形变演化过程及差异,揭示了昆仑山地震破裂段复杂的断层分段震后运动学特征、分段摩擦性质差异和青藏高原中北部岩石圈流变性质/结构横向各向异性。本文简要回顾昆仑山地震后基于二十年尺度时序InSAR和GPS的震后形变观测方法和时空特征,特别是时空密集的InSAR观测,是该构造区震后GPS观测的重要补充及其不可替代的观测手段;总结大范围震后形变模拟方法及其揭示的震后运动过程、多种动力学机制及其关系。最后总结提出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20年研究取得的科学认识及尚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一方面要持续性地对东昆仑断裂带大范围地表形变进行观测研究;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震后形变模型,进一步深化对该断裂带地震周期形变、区域构造对周期形变控制作用、复杂断层运动时空演化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522.
523.
系统梳理2021年3月24日新疆拜城MS 5.4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及区域构造情况,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出现5项异常,其中形变3项,电磁2项,且形变异常对于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③综合方法: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存在多参数概率谱异常。拜城MS 5.4地震发生在库车坳陷西南部,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该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主震前存在前震活动,余震较少,序列活动呈持续衰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拜城MS 5.4地震前异常较多,其中地震活动相关异常为后续中强地震的预测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24.
文章以青海贵德盆地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集21组水样,进行了常规化学组分、砷及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1)高砷低温地热水的水温由于受到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岩浆余热通过基底隐伏断裂供给的影响,达到16.3 ~68.5℃,远高于盆地多年平均气温,其砷含量在10.4 ~ 35.4μg/L,主要赋存于新近系贵德群承压自流水中;(2)盆地高砷地热水的pH较高,均大于8.2,氧化还原电位显示负值,为还原环境,水化学类型复杂,占主导的阳离子是(Na++K+)和Ca2,阴离子是HCO3-;(3)高砷地热水δ18O和δD的范围分别为-10.90‰ ~-12.32‰和-70.1‰~-84.4‰,氘盈余(d)值为12.78‰~15.02‰,说明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4)相较于内蒙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和云南腾冲地区高砷高温地下水,贵德盆地高砷低温地热水也赋存于碱性还原环境,但TDS较低,水化学类型不同,这与当地的地质背景有关;(5)盆地的地热异常不仅促进了地下水中砷水平和垂直迁移,与高温伴生的偏碱性的还原环境也加剧了地热水中砷的释放,最终导致水中砷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525.
提出一种含未知输入的连续奇异系统观测器设计的新方法.首先将系统转化为非方的系统.即把主要矩阵化为非方阵.对上述系统,在满足两个假设条件的情况下.用简化系数矩阵的方法把系统方程变成常规形式来构造降维的观测器。  相似文献   
526.
提出一种含未知输入的连续奇异系统观测器设计的新方法,首先将系统转化为非方的系统,即把主要矩阵化为非方阵,对上述系统,在满足两个假设条件的情况下,用简化系数矩阵的方法把系统方程变成常规形式来构造降维的观测器。  相似文献   
527.
针对如何从线状目标的简化可行解中选取近似最优解的问题,该文基于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将线状目标的可行解抽象为节点是否取舍两种状态的二进制序列,由粒子群根据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判断构成线状目标上的节点取舍,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简化线状目标的算法。目标函数主要由节点压缩率和矢量偏差确定,文中给出了算法实现的关键步骤。通过与道格拉斯-普克算法作对比实验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保留了重要的几何特征点,图形有良好的外观视觉效果,且有更高的节点压缩率。  相似文献   
528.
帅春燕  支崇远 《极地研究》2016,28(2):301-309
南极海洋硅藻作为海洋食物网的基石,在南大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南极海洋硅藻具有极端生境适应性,是生物抗辐射性、抗冻性和抗盐性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有关南极海洋硅藻对强辐射、低温、高盐和低光照的光合适应性研究进展,表明其在长期的极端生境中,形成独特的生理、生化、遗传和代谢特征,相关研究为深入开展南极海洋硅藻的抗逆境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9.
利用武汉、驻马店、合肥、阜阳4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两步变分方法对2008年6月8日08时至9日08时发生在湖北省的一次暴雨过程中00:30~06:30时段内的风场结构进行了反演分析,并与同时段的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步变分法反演的风场结构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风场结构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风场反演能力。对反演的风场结构的演变分析可知,此次降水过程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对流层中低层风场辐散的出现及辐散强度和范围的扩大,使得输送水汽的偏南气流和上升运动减弱,对流云系降水的基本条件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530.
为推动黑龙江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在基层台站更好的运行,确保观测数据质量,通过对基层台站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调研,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