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是我国为探索国家层次上信息共享的示范,旨在向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提供可持续发展各专题的数据与信息服务,数据仓库的建设是实现信息共享与服务的支撑和基础。本文首先通过数据提取、数据转化、数据清洗以及创建元数据和数据字典等步骤,对多源异构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数据进行了体系化扩展和标准化改造,为数据进入仓库奠定了基础。之后通过一套新颖的数据多维组织模式,即基于可持续发展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数据组织、基于元数据和数据字典的数据组织、基于空间和时间的数据组织及面向数据集市的部门级数据组织这四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实现了海量可持续发展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建立了一个集中式的可持续发展数据仓库。最后介绍了数据仓库管理平台,并对基于该数据仓库的可持续发展数据共享和网络服务进行了展示。中国可持续发展数据仓库的建立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和服务提供了良好数据基础,对国家级大型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2.
针对基于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成果无法反演全部概率积分参数问题,开展了融合D-InSAR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概率积分参数反演方法研究。①依据采动区D-InSAR视线(line of sight,LOS)方向变形为下沉和南北、东西方向水平移动沿LOS方向投影的关系,基于GA理论,首次构建了融合D-InSAR和GA的概率积分法预计全参数反演模型,并编制了求参软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q、tanβ、b、θ的相对误差不超过6.7%,拐点偏移距S相对误差不超过20%(参数敏感度低,对求参整体效果影响小);求参拟合下沉误差为-5.90~6.10 mm,拟合中误差约为±2.20 mm,整体求参效果较好。②利用融合D-InSAR和GA的概率积分法预计全参数反演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2012年3月11日9310工作面开采沉陷的动态概率积分参数进行了求取,得到q=0.172,b=0.13,tanβ=2.08,θ=88°,S1=-10 m,S2=9 m,S3=-85 m,S4=30 m,拟合误差约为-35.00~45.00 mm,拟合中误差为±15.16 mm,并认为S3=-85 m主要为9310工作面开采导致邻近9312采空区边界的悬臂梁或砌体梁失稳"活化"所致。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滋补精血、温肾暖宫中药治疗卵巢功能异常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平台获取具有滋补精血、温肾暖宫作用的桑椹、覆盆子、小茴香的活性成分和靶点;网络药理学方法涉及“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的构建和靶点预测。运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确定桑椹、覆盆子、小茴香与卵巢功能异常疾病集群网络的重要信号通路。采用分子对接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进行计算机模拟对接,预测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度。结果:筛选出欧前胡素、β-谷甾醇、槲皮素等10个有效成分,对应于桑椹、覆盆子、小茴香的196个靶点。此外,549个基因与卵巢功能异常疾病密切相关,其中87个与桑椹、覆盆子、小茴香的靶点重叠,被认为与治疗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桑椹、覆盆子、小茴香主要作用于卵巢功能异常疾病相关的炎症、卵巢类固醇生成及生长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欧前胡素、β-谷甾醇、槲皮素与靶点均能自发结合。结论:具有滋补精血、温肾暖宫作用的桑椹、覆盆子、小茴香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协同治疗卵巢功能异常疾病,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桑椹、覆盆子、小茴香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4.
2009/2010年云贵地区(YGR)和2013年夏季中南地区(CSC)发生了近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事件。文中对比了两次干旱事件的发展速度,基于水分收支原理,诊断影响干旱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显示,CSC干旱发展前,温度升高,蒸散发增加,土壤湿度减少,高温和降水减少对干旱有触发作用;而YGR的降水减少使干旱开始发展。CSC干旱事件发展迅速,YGR干旱事件发展缓慢,同时前者干旱的维持和恢复时间也短于后者,这些差异与蒸散发过程强弱有关。CSC干旱事件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强,平均为4.7 mm/d,8 d时间,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促使干旱快速形成(典型骤发干旱)。YGR干旱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弱,平均为1.7 mm/d,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历时2个多月(传统干旱)。蒸散发的强弱主要与区域大气柱的水汽净辐散有关。CSC干旱发展阶段,其大气柱水汽净辐散达每天3.1 kg/m2,增强了陆气水分交换,使蒸散发远大于降水,土壤湿度快速下降,加快干旱发展速度。YGR的区域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为每天1.1 kg/m2,只有CSC的1/3,使干旱发展缓慢。两个干旱事件的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主要发生在经向方向,即由区域北界相对较强的经向水汽输送引起。  相似文献   
125.
1 研究背景 地震预测方法或手段的效能评价,是寻找有效的预报方法、选择科学的预报判据,也是进行综合地震预测的重要基础.1989年许绍燮(1989)提出R值评分方法,后经郑兆苾等(2001)、罗兰格(2015)等学者们不断完善而日趋成熟,逐渐成为地震预测领域认可度较高的常规地震效能评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6.
利用CMONOC的GPS观测资料和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资料,通过GPS速度场分析、两站间基线时序分析、震中区域的应变时序分析和震源机制一致性分析,研究了2019年夏河MS 5.7地震前的应力应变累积特征.结果表明,震中处于运动速率和方向差异性较为显著的应变能易积累地区;跨发震断裂的去趋势基线长度和基线方位角时序反映了震前发震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有所减缓;多站组合的应变参数结果反映出,震前震源区NS向运动幅度增强,有助于此次地震的发生,且2016年后拉张和走滑运动有所减缓;同时,震中附近区域震源机制一致性较高,反映了震源区的高应力水平.综合分析认为夏河MS 5.7地震前,震源区存在应力应变累积增强的背景性异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7.
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测线常常由于场地的限制而不能沿直线布设.而弯线地震勘探施工过程中炮检中点比较分散,影响共面元道集的叠加和最终剖面的真实性.加之浅层地震资料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选择合理有效的浅层弯线采集与处理技术非常必要.本文以甘肃陇南山区新文县一中测线为例,结合弯线共中心点面元叠加的时间、空间条件,在采集和处理两个环节分析控制炮检中点分散范围的具体方法,获得了真实且高品质的地震剖面.剖面有效波的能量较好,同向轴连续清晰,各种干扰波得到了压制,说明浅层弯线地震勘探的方法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8.
白秧坪多金属矿床位于滇西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北部,是在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内新近发现的重要矿床之一。为确定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金属元素来源,对白秧坪多金属矿床开展了系统的C、H、O、S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白秧坪多金属矿石硫化物δ34S为-5.6‰~11.2‰,具有兰坪盆地中—新生界蒸发岩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性质;矿石与盆地中—新生界沉积岩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成矿金属源于盆地沉积地层。成矿流体中水的δDV-SMOW=-122‰~-86‰,δ18OV-SMOW=-4.52‰~-15.34‰,为大气降水补给的盆地热卤水。研究区热液成矿早阶段白云石δ13CV-PDB=-3.4‰~0.5‰,δ18OV-SMOW=4.8‰~20.3‰,晚阶段方解石δ13CV-PDB=-3.1‰~0.5‰,δ18OV-SMOW=4.1‰~18.6‰,说明成矿流体中CO2来自盆地地层中灰岩的溶解。  相似文献   
129.
粤西滨海核电厂址强风化花岗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毅  鲁祖德 《岩土力学》2012,33(2):361-366
以广东阳江和台山两个典型花岗岩核电厂址为例,定性描述了广东粤西沿海花岗岩的分布及其风化特征,通过进行波速测试、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原位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以及常规压缩试验、固结试验等室内试验,系统分析了强风化花岗岩的主要物理与力学性质指标。结果表明:(1)花岗岩受强烈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基岩中的不稳定元素被淋溶、流失,形成了富铝型和富铁型的厚层风化壳,岩层不均匀性特点突出;(2)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天然含水率和孔隙比变化大,天然重度变化小,压缩性中等;(3)粒度成分对岩石物理性质的影响最大。粒度越大,物性指标越弱。粒度越小,表明岩样越致密,其物性指标越强;(4)波速的大小与岩体风化程度、粒度成分等密切相关;(5)水对强风化花岗岩抗剪强度参数中的凝聚力影响效应比内摩擦角要大,对凝聚力的弱化作用更加明显。其研究结果可为核电工程建设和优化设计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30.
不同倾角节理组和锚固效应对岩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  朱维申  马海萍  张磊 《岩土力学》2013,34(3):887-893
首先采用DDARF(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or rock failure)分析方法对双裂隙岩块进行单轴和双轴压缩模拟试验,研究了裂隙角度和侧向应力大小对岩块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裂隙岩块在这两种加载试验中的破坏过程、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岩块中裂隙的起裂应力和岩块的峰值强度。在双轴压缩模拟试验中绘制了裂隙角度为45°的岩块在不同侧向压力下的强度包络线。其次,采用DDARF分析方法模拟劈裂试验中含裂隙试块的锚固效果,得到了4种不同锚固角度试块的轴向荷载–位移变化曲线和裂隙扩展规律。模拟结果与前人的类似条件下的试验结果相符良好。随后又将双裂隙试块双轴压缩模拟试验中得到的参数运用到一个地下洞室的工程实例中,用等效力学特性的方法分析对比了完整岩体和节理岩体洞室开挖完成后的破损状态的差异。最后运用DDARF分析方法研究了随机生成4组节理岩体的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得到了洞室节理围岩的裂隙扩展过程。同时通过对关键点位移的监测分析了锚杆的锚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