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6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西安及其周围地区是地热异常区.用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方法探测构造及地层,并制作电阻率及地质剖面视图,揭示了测区的构造与地层分布情况.所确定的地热井位通过开采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2.
夏季黔东南州局地暴雨与西太副高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黔东南州1996-2005年夏季发生局地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的特征、地形等的综合分析,得出9次局地暴雨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均增强为急流,并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而且特别有利的地形的强化作用,造成黔东南暴雨的落区不同.根据暴雨的不同落区,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即西部型暴雨、南部型暴雨、中部型暴雨、东部型暴雨.但中、南部型暴雨还有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产生.  相似文献   
63.
湖南瑶岗仙钨矿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中部,加里东隆起带与印支-燕山凹陷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其中寒武系和泥盆系为含矿的主要层位。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笔者在前人对矿床的地质构造、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采用SHRIMP铀-铅、铷-锶等时线和铼-锇等时线定年方法,对瑶岗仙花岗岩体及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的黑钨矿-石英脉进行精确定年,获得岩体锆石SHRIMP铀-铅年龄为(170.7±2.2)Ma(置信度95%,n=12,MSWD=1.7),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地层中的黑钨矿-石英脉年龄为(175.8±4.1)Ma(置信度95%,MSWD=0.88),产于岩体内接触带的黑钨矿-石英脉年龄为(156±3)Ma(置信度95%,MSWD=0.20),产于外接触带石英脉中的辉钼矿年龄为(170±5)Ma。测定结果表明,瑶岗仙钨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两个成矿期,分别对应于J1/J2过渡期与J2/J3过渡期。今后的深部找矿工作尤其是杨梅岭矿段深部应该注意寻找两个时期分别形成的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64.
针对南方煤层层数多、单层薄,煤层气有效开发难度大的问题,以贵州织金区块煤层气井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定向井不同煤组合采、薄煤层水平井生产特征及产气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开发建议。分析表明,不同煤组合采产气差异较大,受地层供液能力、解吸液面高度及合采跨度影响,中、下煤组合采效果好于上、中、下煤组合采效果,其中16/17/20/23/27/30号煤层合采是区块最优合采层位;压裂规模显著影响煤层气井产气效果,压裂规模越大产气效果越好,增大压裂规模,提高压裂改造效果是多煤层煤层气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水平井产气效果是定向井3~4倍,薄煤层水平井适应性得到证实,根据地质及地表条件采用水平井、定向井组合开发,可提高多煤层煤层气开发效果。综合认为,在地质条件有利的区域优选合采层位,增大压裂规模,优选实施水平井,可提高多薄煤层煤层气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5.
选取2012年4月14日的一次存在东西2片雾区的黄海春季海雾为研究对象,借助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采用循环3DVAR(3-Dimensional Variational)数据同化方案,考虑了湿度控制变量的背景误差协方差CV6,进行了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卫星温度与湿度廓线数据的同化试验,并基于同化试验结果探讨了此次海雾的形成机制。同化试验结果表明:同化 AIRS 卫星温度与湿度廓线数据后,模式能成功再现海雾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东西2片雾区之间的晴空区的存在,这归功于AIRS数据的同化能够显著改善海上大气边界层的温湿结构、影响海雾的低层高压的范围与强度;机制分析揭示:东西2片雾均为典型的平流冷却雾,但二者厚薄和气团来源不同;海上高压控制黄海西岸陆地的暖空气入海,受低海温的冷却作用降温先形成逆温层,然后逆温层底部生成了较薄的西侧雾区;来自黄海中部的空气向东北移动至朝鲜半岛西部海域,高压下沉增温形成一个顶部较高的稳定层,从而生成较厚的东侧雾区;高压中心下沉区内,近海面风速小使得机械湍流弱,空气增温与海温暖舌共同作用下使得近海面气海温差小,海雾无法生成导致了晴空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66.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广泛分布的柽柳灌丛沙堆及丘间地植物为原型,依据风沙运动相似理论,制作背景植被盖度依次为0%、4%、10%、16%和26%五组灌丛沙堆模型,在风洞中进行蚀积变化规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柽柳灌丛沙堆及丘间地蚀积分布可划分为6个区域,依次为沙堆前积沙区、沙堆迎风坡风蚀区、沙堆两侧风蚀区、沙堆背风侧涡流积沙区、沙堆后尾流积沙区和不受沙堆影响区。随着指示风速增大,沙堆前积沙区和尾流积沙区范围缩小而沙堆两侧风蚀区面积明显增大。随着背景植被盖度的增大,沙堆前积沙区和尾流积沙区范围增大而沙堆两侧风蚀区范围明显减小。灌丛沙堆及丘间地整体风蚀面积比、风蚀率、各分区蚀积强度均呈指数规律递减。背景植被盖度为0%时,灌丛沙堆影响区风蚀率明显高于不受沙堆影响区,说明裸露地表条件下灌丛沙堆的存在会加剧地表风蚀;当背景植被盖度为4%~16%时,灌丛沙堆影响区风蚀率均低于不受沙堆影响区,可见丘间地植被存在可使灌丛沙堆起到一定的防风阻沙作用。当背景植被盖度>16%时,柽柳灌丛沙堆及丘间地整体蚀积强度和风蚀率变化趋于平稳。据此认为维持不低于16%的背景植被覆盖,是沙漠-绿洲过渡带柽柳灌丛沙堆科学保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该文针对2006—2017年《贵州气象》刊登的1 687篇论文,统计分析期刊载文量、出版时滞、作者分布、论文质量、被引情况、读者分布及阅读习惯等。发现论文的内容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内容是凝聚作者、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最后,探索期刊提升影响力的途径,努力办出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68.
红阳猕猴桃种植基地自动站温度对其生长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贵州西部发耳、米箩、猴场、蟠龙、鸡场、顺场、杨梅、勺米共8个红阳猕猴桃基地2013—2015年物候期观测资料、猴场基地红阳猕猴桃果实生长期生长速率及其产量资料以及各基地2005—2015年温度资料,运用C值逼近法和决定系数(R~2)最大化法拟合红阳猕猴桃果实生长曲线,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温度对红阳猕猴桃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各个物候期出现的时间及其日数与温度变化具有一致性,但各个物候期对温度的响应表现出不一致。红阳猕猴桃开花期对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的响应最为明显,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平均最高温度对果实生长期日数的影响呈负相关性,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5)。果实生长量的75.69%受时间影响,24.31%受气候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9.
手持式激光扫描仪的检测分为准备工作,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检测比对四个过程;分析了每个过程的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通过以某型农机的变速箱壳体为载体,研究了手持式激光扫描仪如何应用于工件检测.通过对变速箱壳体输入轴孔的逆向模型与千分尺测量尺寸检测比对,变速箱壳体输入轴孔与安装面的垂直度、轴孔的同轴度等关键参数的检测比对,...  相似文献   
70.
随着新观测技术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确定地下流体来源,研究地下流体循环特征,分析地震前兆异常的成因,评估地质构造活动的程度,开展地震预测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还可以结合深源流体监测和地球物理方法,揭示地震孕育、流体与震源之间的关系。此外,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构建断裂带流体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用于地震监测点映震效能的评估,提高地震监测预测的准确性,为地震新监测点的布设和震情跟踪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现今同位素在地震监测预测中所使用的方法、技术及国内外应用情况的总结分析,力图全面认识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震监测预测应用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